第十七章经济周期理论17.1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7.1.1经济周期的定义及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表现出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图17-1是表示经济周期变动的一个典型的曲线图。图中正斜率的直线是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线。由于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所以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线是正斜率的。经济周期大体上会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假定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最高水平。•但是,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当消费增长放慢,引起投资减少时,或投资本身下降时,经济就会开始下滑,使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初期,由于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偏离,使投资增加的势头受到抑制,随着投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另一方面,消费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进而使企业利润减少,致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减少,相应地,收入也不断地减少,最终会使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萧条(又称谷底)阶段是指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存在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至倒闭。但萧条时期也不可能无限延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有设备的不断损耗,以及由消费引起的企业存货的减少,致使企业考虑增加投资。这又使就业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使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指经济走出萧条阶段并转向复苏的阶段。在复苏阶段,生产和销售回涨,就业增加,价格也有所提高,整个经济呈上升的势头。随着生产和就业继续扩大,价格上升,整个经济又逐步走向繁荣阶段。接着,经济又开始了周期变动的又一个循环。17.1.2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周期类型,是由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在20世纪30年代末所划分的。熊彼特将经济周期划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类。•长周期又称长波,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为50年~7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这一划分最初是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Kondratieff)于1925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所以,经济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周期又称中波,指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8到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经济学家们对于中周期的研究开始较早。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拉尔(C.Juglar)在其《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较早系统地分析了这种经济周期。所以,经济中周期又名朱拉尔周期。•短周期又称短波,指一个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左右的经济周期。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Kitchin)于1923年提出。所以,经济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17.1.3经济周期理论概述•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动特征及其一周期的长度,是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变动的外部特征。那么,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西方经济学家给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大致说来,对于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而言,可以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关于前者,我们会在后面给出一个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经济周期模型。关于后者,由于内容较多,这里仅作简要概述。•在众多的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中,比较有名的有以下几种理论:(1)消费不足论;(2)投资过度理论;(3)货币信用过度论;(4)创新理论;(5)心理理论;(6)太阳黑子论;(7)政治周期理论。•消费不足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用于消费的部分不足。储蓄过多和消费不足,又是由于收入分配过于不均等所造成。同可以投资的数量相比,富人得到了过多的收入。如果收入分配均等一些,储蓄就不会过多,消费也就不会不足。•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太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的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波动。•货币信用过度论把经济周期看做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按照这一理论,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增加,走向繁荣;反之,银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投资减少,走向衰退。•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据称,技术革新和发明等经济创新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是有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心理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应的周期变化。这种理论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来说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人们对前途持乐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增加,经济走向繁荣;人们对前途持悲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下降,经济走向衰退。•太阳黑子论认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出现衰退。•政治周期理论认为,政府交替执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在政治上,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会遭到公众反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转而实行紧缩性政策,也就是人为地制造经济衰退。这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新型的经济周期,其原因在于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当前,政治的周期理论也用西方国家的政府选举周期来解释。当大选来临时,政客们为了拉选票,会迎合社会民众的要求,实行扩张性政策来制造短暂的经济繁荣。当大选结束后,领导人又会将民众愿望放置一旁,或者从现实出发去收拾残局和处理经济短暂繁荣引起的后遗症。这样一来,经济活动就在政府大选的周期中呈现了周期变动的特点。17.1.4乘数-加速数的经济周期模型•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中,乘数-加速数模型是一个有代表和有影响的模型。下面,我们简要介绍这一模型。•1.加速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产量水平的变动和它所引起的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一般来说,要生产更多的产量需要更多的资本,进而需要用投资来扩大资本存量。在一定的限度内,企业有可能用现有的资本通过集约的使用来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在任何时候,企业总认为有一个最优的资本对产量的比率。这个比率不仅在行业与行业之间差别很大,而且还随着社会技术和生产环境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减少复杂性,通常假定这个比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以K代表资本存量,Y代表产量水平,V代表资本-产量比率,即一定时期每生产一单位货币价值量的产量所要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则有:K=VY•这里要注意:K是存量,而Y是流量,所以一般情况下,V1。假定V=3,就意味着,要生产200元的Y,就需要有600元的K。引人时期的概念,则t-1时期的K和Y的关系可表为:•Kt-1=VYt-1•如果产量从Yt-1变动到Yt,则资本存量也将从Kt-1变动到Kt,即:Kt=VYt•于是资本存量的增加量是Kt-Kt-1。为了增加资本存量,需要投资支出为净额。以It表示时期t的投资净额,即净投资,则有:It=Kt-Kt-1•进而有:It=VYt-VYt-1=V(Yt-Yt-1)•该方程表明,t时期的净投资额决定于产量从t-1期到t期的变动量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如果YtYt-1,则在时期t有正的净投资。该方程告诉我们,净投资取决于产量水平的变动。其变动的幅度的大小取决于V的数值。资本-产量比率V在这里称为加速数。•总投资由净投资与重置投资(或更新投资)构成,如果将重置投资视为折旧,则在上述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折旧,便有:•t时期的总投资=V(Yt-Yt-1)+t时期的折旧•由上述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加速原理说明,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超过产量的增加。应当指出,加速原理发生作用是以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生产技术不变,从而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为前提的。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乘数-加速数模型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给出解释,同时,它也特别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的数量增长,投资的数量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它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整个社会的商品销售量增加。通过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将不断增大,于是,社会经济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但是,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收入便不再增长,从而销售量也不再增长。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增长的停止意味着投资量下降为零。由于投资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销售量也会因之减少。又根据加速原理,销售量的减少使得投资进一步减少,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这样,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收入的持续的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这时,由于在衰退阶段的长时期所进行的负投资,生产设备的逐年减少,所以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随着投资的增加,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便又开始了。•3.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对乘数一加速数模型贡献最大的两位经济学家是英国的约翰·希克斯和美国的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所提出的乘数一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0,1011VCCVIYCGICYttttttttt•第一个方程式为产品市场的均衡公式,即收入恒等式。为简便起见,假定政府购买Gt=G(常数)。第二个方程是简单的消费函数,它表明,本期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线性函数。第三个方程表明,按照加速原理,本期投资依赖于本期与前期消费的改变量,其中V为加速数。•将后两个方程代人第一个方程式,可得到:tttttGCCVYY11•对该模型的方程求解需用差分方程的知识,这里不予讨论。•下面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加速原理下的经济周期波动,见教材346-348页。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V=1,政府每期开支Gt为1亿元。在这些假定下,如果不考虑第1期以前的情况,那么,从上期国民收入中来的本期消费为零,引致投资当然也为零。因此,第1期的国民收入总额就是政府在第1期的支出1亿元。第2期政府支出仍为1亿元。但由于第1期有收入1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5的情况下,第2期的引致消费亿元,第二期的引致投资亿元,因此,第2期的国民收入亿元。同样可算出第3期收入为2.5亿元,第4期的收入为2.5亿元,以下各期收入也都以同样方法计算出。见表17-1。5.05.015.012YC5.005.01122CCVI25.05.012222ICGYtttttGCCVYY11•从公式和表17-1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加速数就越大,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变动的作用也越大。•据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假定政府支出为一个固定的量,则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正是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局面,这是某些西方经济学者对经济波动所作的一种解释。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就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例如,采取适当的扩张性政策刺激投资,采取某些政策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以及采取某些鼓励消费的措施,就可以克服或者缓和经济的萧条或波动。17.2实际经济周期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货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