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毕加索”盖里的城市雕塑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界毕加索”盖里的城市雕塑群凤凰卫视《筑梦天下》5月23日节目文字实录: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说起弗兰克·盖里这个名字,相信很多观众朋友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曾在节目中邂逅过这位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他的杰作。他设计的建筑,大有型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因此被誉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那你就会说了,这个“解构主义建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模样,是不是有点像金属玫瑰?宇宙飞船还是天外来客?总之,它和传统的博物馆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你甚至没法把它当成一座房子来看,用叹为观止、不同凡响、不可思议、不拘一格来形容,绝不为过。由此你是不是对解构主义建筑有一点点感觉呢?这种建筑,要想在大众里找到知音,是比较困难的,只有搞艺术的人大概可以理解。每当人们抗议甚至侮辱盖里作品的时候,有一句话对咱们这位大师很起安慰作用,他们说:难道你能指望所有人都看得懂毕卡索的画吗?没错,盖里先生正是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盖里的另一件“救城之作”——德国玛塔博物馆。解说:一座与德国人的严谨背道而驰的新型博物馆,出现在一大堆传统的德国建筑中间,承建它的玛塔公司雄心勃勃地对外宣布,他们要把黑佛德市,变成艺术世界的新地标!因为他们请来的是建筑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弗兰克·盖里,盖里最拿手的就是把房子做得像城市雕塑群。弗兰克·盖里:我要表达未来和希望,它不同于过去的建筑,是属于新的建筑和新的表达,但人们都会喜欢它。解说: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美国人盖里,像所有的建筑师一样,很希望人们爱他的建筑,同时更希望自己的建筑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因此建造玛塔博物馆的初衷非常明确,就是要靠这位“建筑界毕卡索”的神来之笔,把只有6万多人口,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偏僻小城黑佛德,从沉睡中唤醒,靠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繁荣。黑佛德市市长:关于这项目超地区范围的吸引力,没有人提出过争议,因此我坚信很快就会吸引大量游客来,这当然可让本市受益匪浅。解说:在接手玛塔博物馆设计之前,盖里刚刚完成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项目,古根海姆博物馆所取得的世界性的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盖里在建筑界的大师级地位,而且掀起了一股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博物馆扩建、新建之风,玛塔博物馆实际上正是这样一个跟风的产物。盖里发挥他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把玛塔博物馆的外墙覆盖上与城市环境相融洽的暖色调红砖,大量斜墙和不规则大钢板的运用,表现了他所追求的视觉上的支离破碎感,还有随心所欲的自由释放。简·荷特:(项目经理)这是现代形式的经典结构,中间有个广场,它就像植物一样四处吸收阳光,有一些阁楼围绕在广场周围。我觉得这是很奇特的,有点像经典博物馆,但以新的形式出现。解说:实际上至今没有人能够弄明白,玛塔博物馆的创意基础是什么?盖里认为,这是不需要解释的,因为“解构主义建筑”有一个很牛的原则就是:没有理由。它追求的就是“突变”,比如朴实的红砖墙为什么要搭配上反差很大的闪光钢板?挂画的墙壁为什么要设计成扭曲的形状等等,没有答案。玛塔博物馆至今留给世人的很多个问号,以及2900万欧元的严重超支等等,都给它扣上了“风险投资”的大帽子。尽管如此,开馆那一天,仍然有几万名黑佛德市居民,跑来看他们的新博物馆和乔纳森o梅泽等人的行为艺术。解说:黑佛德市民对这座博物馆的热情,根本无法消减博物馆馆长霍耶特心里的不安,他担心那些扭曲的墙壁会不会让挂在上面的画突然掉下来?会不会砸伤观众的脑袋?詹·霍耶特:(玛塔博物馆馆长)我总为这些弯曲和倾斜的墙担心,我向来一直用平直的墙面,展室都是白色立方体。周瑛琦:其实霍耶特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倾斜的墙面,没有这些弯曲的屋顶,还能是盖里的作品吗?盖里有“解构主义建筑之父”的美誉,这并非浪得虚名,他绝不重复别人做过的样式,而是极力超越常理、常规、常法、常情,甚至变本加厉地任意追求形式的美感,坚决拒绝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满统一、和谐规整、严谨有序的构图章法,用倾斜、畸变、扭曲、破碎、叛逆、散乱、残缺的建筑样式,不仅填补了建筑创作技法上的空白,而且也建立起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解构世界,那一个个令人错愕又耐人寻味的惊艳作品,更是建筑世界的一朵瑰丽奇葩。解说:开幕时的盛况,让黑佛德市地方当局增强了信心,他们意识到,从长远意义来看,虽然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建造玛塔博物馆整整超出预算1500万欧元,但带来的收益也将是显而易见的。简·荷特:(项目经理)其效果并非为了博物馆自身的利益,它是整个城市有用的“工具”,我就喜欢这么形容它。比如说可以让艺术家到博物馆来研究如何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发展城市。解说:荷特是比利时人,平时最喜欢的是超现实的玩意儿,于是他在玛塔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主题叫“我的私人英雄”的展览,展出的都是两百年来挑战传统和禁忌的藏品。简·荷特:我觉得是该建筑启发我,产生了这个以英雄为主题的创意。当我认识盖里并看到他设计的这个建筑时,我就感到这跟英雄一定有什么内在联系,所以我就自言自语说,“我的私人英雄”很适合于这样的建筑。解说:不久前,盖里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其实玛塔博物馆并不是完美的,他故意在设计中留下一些小缺陷,因为这位至今仍然稳立世界建筑领域金字塔尖的人物认为:只有缺憾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盖里:我就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把事情做到完美无缺。解说:那么,玛塔博物馆的缺憾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这正是盖里想要传达的缺憾之美,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的。下节回来,带您去看一座让一个国家为之骄傲的博物馆。周瑛琦:爱沙尼亚共和国是1991年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一个欧洲小国,经济上不算富裕,人口也不多,只有150万。从公元12世纪开始,这个地方就一再被北欧各列强民族所统治,文化多元,人种混杂。一直到本世纪初,它国内的政局才算稳定下来,这时候他们发现,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国家级博物馆,而且很多爱沙尼亚人,对自己的文化似乎也并不太了解,所以建一座博物馆来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2006年初,爱沙尼亚总统伊尔维斯上台之前,一座备受关注、最具历史意义的博物馆终于落成了!解说:2006年2月17日,爱沙尼亚国内公开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邮票上印制的图案是新开馆的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崭新的未来派建筑,一方面馆藏18世纪至今、爱沙尼亚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品等,一方面还可举办影展、上演戏剧和音乐会等等。热爱它的爱沙尼亚人为它取名库姆博物馆。库姆博物馆建设历时4年,总投资4500万欧元,展馆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它的建筑师、芬兰人佩卡·瓦帕弗利,是用铜和石灰石等天然材料设计建筑的行家。佩卡·瓦帕弗利:博物馆被这个大厅分割成两部分,我后面用绿铜装饰的部分,占画廊的大部分面积,它也用石灰石来装饰,石灰石的后面还有一些画廊,艺术品保存区和办公区。解说:很多爱沙尼亚人认为,库姆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艺术品。佩卡:在这么大的博物馆里,你总得建不同的休息放松的场所,以免参观者觉得疲劳。这是博物馆里的主要休息室,当然从这儿我们可以观赏塔林的美景,但还有不同的通道由展区通到外面,帮助人们辨认方向给他们领路。解说:在馆内,可以看到爱沙尼亚深厚的文化遗产,包括那些在前苏联时期,被压制的民族主义佳作。过去这些艺术珍宝都长期散落于各个地区,现在它们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了。希尔杰·黑尔默:(库姆博物馆馆长)我认为爱沙尼亚人对自己的艺术并不太了解,他们更想象不到我们收藏的艺术品,有多丰富多有趣,数量又这么多。举一个例,这展室有大约一千幅画和雕塑品,而在我们的收藏室这类艺术品就有5000多件。解说:库姆博物馆的修建可谓一波三折,爱沙尼亚当局早在1911年苏俄统治时期,就把它摆上建设日程。但由于时局不稳,爱沙尼亚又一度被德军占领,之后又受控于前苏联多年,所以建设工程不得不一再搁浅。据说工程受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典型的爱沙尼亚佳作,在当时被认为是民族主义色彩过于强烈,而遭到封杀。直到今天,这些曾经被禁止与大众见面的艺术品,才有机会重见天日,成为爱沙尼亚连接历史的纽带。希尔杰·黑尔默:我们不能回避被苏联占领的事实。所以即便在这个展览会上,我们曾长期发生争论,比如怎么展出这些斯大林时代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可能是丑陋的,可能是令人泄气的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回避历史,这毕竟是我们的历史。周瑛琦: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这位希尔杰先生,他的目标不但是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而且一定要把这座国家级博物馆,变成记录历史真相的一个大展台。那么,爱沙尼亚跟它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就受沙俄的统治长达200多年,之后经过一个非常短暂的独立,很快又被前苏联吞并。1949年,为了改变爱沙尼亚的人口构成,前苏联向西伯利亚大量流放爱沙尼亚族人,然后把自己的俄罗斯族人迁进去,三年以后,在这个国家,真正的爱沙尼亚族人就只剩下48%了。2007年4月28日还爆发过一个事件,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因为拆除了苏联红军解放纪念碑,引发了爱沙尼亚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严重冲突,俄罗斯议会强烈呼吁它的政府对爱沙尼亚进行制裁。所以从这些事情上来看,爱沙尼亚建的这个民族博物馆,意义还真不简单!解说:虽然爱沙尼亚的库姆博物馆,就像它国家的独立一样,姗姗来迟,但是这个曾经被前苏联视为“边缘之地”的人民认为,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它不仅成为爱沙尼亚人瞻仰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圣地,更成为外国游客必到的一个游览景点。下节回来,带您去卢森堡的音乐厅看看。周瑛琦: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虽然只有45万人口、2500多平方公里,但却是个经济强国,它是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首富;其人均GDP是全世界最高的;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时又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和全球第二大的投资信托中心。近些年来,卢森堡正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大卢森堡区域”概念,希望借助承办欧盟文化盛事--“欧洲文化首都”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在2007年,当卢森堡第二次获得举办“欧洲文化首都”活动殊荣的时候,500多场话剧、歌剧、音乐会、展览、舞蹈、电影等等,轮番在这里跟欧洲观众见面,卢森堡为此投入了大笔金钱和人力物力,一座音乐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解说:卢森堡爱乐音乐厅,座落于卢森堡市风格前卫的现代城区,与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并称为这座城市的两件建筑瑰宝。它的建筑师是法国人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dePortzamparc。这位1994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以卓越的成就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勋章。在卢森堡音乐厅的竞标中,克里斯蒂安以更加贴合卢森堡国民需要的设计概念,一举击败让·努维尔、马利欧·波塔和扎哈·哈迪德等建筑界巨擎,取得了这座音乐厅的设计权。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我酷爱音乐也喜欢建筑,如果两者能结合在一块那就太好了。所以我对建音乐厅很有兴趣。解说:克里斯蒂安有一句名言,他说:“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凡事不能立足于某种成见,而要在实际操作中,不停地反省和思考。”正是这样一种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让他在遭遇实际困难的时候,总能想到一种高效的变通方法。就拿这座音乐厅来说吧,原本它的周围要栽种成排的树木,但是因为空间不够,克里斯蒂安改用823根白色立柱,构成音乐厅琴弦一样密布的外立面,创造出变幻无穷的生机。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在里面有一种数字树林,它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旋转,当你在外面绕一圈走,有些地方你看得到,有些地方就看不到。解说:从空中俯瞰,卢森堡市政府给克里斯蒂安划出的建设范围是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克里斯蒂安利用这个狭窄的空间,将音乐厅设计成一个橄榄球的形状,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浑圆柔美、纯净无瑕的。最打动评委的是克里斯蒂安将所有不同功能的厅,都安排得浑然一体,并吻合声音传播的苛刻要求,这些都显示了他高超老到的空间处理能力。马迪亚斯·纳斯克:(总经理)乐池很令人满意,乐师们可以清楚地听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