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综述涉县河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2008-7-9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龙头企业建设当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当作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当作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断深化认识,持续加大力度,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助推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名列全省第一。近日,省政府监测评定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我市有3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3家企业首次申报并入围,总量在全省居首位。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222家,总资产达到115.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0.7亿元;固定资产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1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38家;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三是企业品牌建设稳步提升。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有58家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晨光、福润等16家企业还同时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国际管理体系认证。获得4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优品牌,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5个。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机制更加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16个,发展会员3.1万户,辐射带动92万农户,带动农民增收的机制更加完善。一是“龙头企业+农户”型。这种类型的联接机制占总数的25%左右。如河北华裕家禽育种集团种鸡养殖的“公司+标准化养殖场”模式,就是由华裕家禽育种集团协助农户建立符合生产标准的养殖场,与农户签订合同,对种蛋实行保护价收购。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这种类型的联接机制占总数的20%左右。如武安市养猪协会,就是依托金鹏牧业有限公司成立的,所需经费由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为20万元。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1000户,已形成7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三是“市场+中介组织+农户”型。这种类型的联接机制占总数的35%左右。如五得利面粉集团,常年有一批经纪人进行小麦收购,收购价格高于市场1-2分。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已建成小麦面粉深加工、玉米淀粉深加工、谷子及杂粮深加工、油脂深加工、果蔬保鲜加工、肉类加工、蛋奶类加工、食用菌及生物质加工业等十大类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坚实的产业支撑作用。十大产业年销售额超过144亿元,出口创汇5212万元。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份额不断增加。全市已建成30家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其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利税达到2.7亿元。如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辣椒红色素等10种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欧洲、美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辣椒红色素和叶黄素等七项产品被鉴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并且自主研发的高品质辣椒精、红米红色素经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分别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企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市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一是带动农户不断增加。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102.6万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0.1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48.8%;订单联系农户数15.8万户,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纯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60%以上。二是带动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和辐射种植面积519.4万亩,猪、牛、羊、兔饲养量704万头只,禽类饲养量1.03亿只。三是带动一村一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粮油、果蔬、肉类、禽蛋、乳品和生物质六大产业占有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如永年县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166个专业村种植蔬菜,年产鲜菜25亿公斤,实现产值18亿元。涉县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是涉县农业产业化大打翻身仗的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2009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达1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12.8亿,增幅达36%。2009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8.4%,排名由是“十五”末的倒数第三跃居全市第一。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50元,较“十五”末增长了2120元,增幅达14.8%。2009年农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6.36亿元,完成投资11.05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11.13亿元、9.6亿元,我县连续七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工作暨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先进县。2、龙头企业综合实力日见凸显。一是企业进档升级快速。到2009年底,全县新增国家级扶贫企业1家,省级扶贫企业2家,省林业龙头企业2家。现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3家,比“十五”末增加9家。固定资产新增投资均达2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达4.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50%。二是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2家,ISO9000、HACCP等认证的企业8家,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12个,注册商标28个。三是销售市场进一步广拓。开通中国核桃产业网等网络营销平台,并在北京等20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积极参加中国国际食用油暨橄榄油展览会等各种交易会,大力拓展市场。3、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核桃基地面积19.6万亩,年产量达到2300万斤。花椒基地面积12万亩,年产量达到1040万斤。冷水鱼养殖水面1500余亩,年产2400吨。无公害蔬菜基地2.5万亩,产量达到6.8万吨。二是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认定“GAP”花椒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万亩;泉溪鲟鱼养殖场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水产良种场”。三是“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48个,其中畔峪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项目单位,岭底村被命名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项目单位。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强劲。到2009年底,全县共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6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较“十五”末分别增加90个、72个;全县年组织销售农产品3万吨,产值达3.6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加2万吨、2.8亿元。2008年我县被评为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先进县。(二)存在问题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市级龙头企业13家,但没有省级龙头企业。二是优势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小,基础条件差。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总体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松散式联合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深、精加工仍是薄弱环节。二、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的“一城四化”总体战略,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品牌为重点、以壮大基地为基础,努力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二)总体目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力争达到6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0%,农产品加工转率达90%,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基地农户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达到4000元,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30%以上。(三)发展重点(1)核桃产业。以309国道为界线,在全县建成2个10万亩方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县核桃树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量达到4000万斤以上。以三利为龙头,通过组合、兼并等手段,组建中国三利集团公司,使全县核桃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年加工转化核桃5万吨,年创收30亿元,努力打入上市公司行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搞好新产品研发与储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与露露集团建成投资5000万元的核桃固体饮料项目,建设2万吨核桃露生产项目,完成核桃青皮、壳的综合研发。积极开展品牌争创行动,使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分别达到2个、2个、5个,通过ISO9000、ISO22000等认证达到20个,有机、无公害基地认证达到15万亩。(2)花椒产业。以张家庄、王井庄、神头、固新、关防、西达、合漳等集中连片,形成5万亩优质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花椒树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2000万斤。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强化功能,使拐里花椒批发市场和王金庄专业社真正成为花椒产业的龙头。扩建拐里花椒批发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使之成为占地面积60余亩、可容纳固定商户50余户、年销售量达到2000万斤、交易额达到2.5亿元以上的大型花椒经销龙头,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集散地。同时重点搞好花椒油、花椒粉、花椒酱、医疗保健等产品研发,提高花椒产品的附加值。完成大型花椒油、芽菜加工项目建设。(3)蔬菜产业。以新桥、石岗、赤岸、王堡等为重点,沿漳河两岸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成为天铁、龙电两厂蔬菜主要供应地和全国特色蔬菜示范区。谋划建设脱水蔬菜生产项目。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土地流转和农超对接,实行联片种植,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充分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产品、产地等认证,使省名牌产品达到2个,通过ISO9000、ISO22000等认证达到10个,有机、无公害基地认证达到5万亩。(4)中药材产业。在关防、索堡、王金庄、更乐等地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偏城、辽城、关防等地建立野生药材保护基地。种植、野生中药材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10万亩。利用省重点项目契机,完成柴胡、荆芥等12品种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快与北京同仁堂等大型中药材知名企业联姻,建成饮片加工厂、苦丁茶保健厂,建成全国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5)黑枣产业。以固新、神头、关防为主建成万亩优质无核黑枣基地,纯化无核黑枣品种,推广个大、色艳、品质好的牛奶无核品种,淘汰小粒品种。到2015年,全县黑枣树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达到2500万斤。与河北工程学院等院所合作,搞好黑枣干红、白兰地、黑枣醋、黑枣饮料等系列产品研发,完成年产500吨黑枣果酒项目建设任务。(6)生猪产业。在井店、索堡、神头等地建立生猪生产基地,积极引进新品种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并通过与雨润、千喜鹤等国内知名领先品牌合作,谋划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加工100万头的生猪屠宰分割项目,到2015年,全县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生猪生产基地之一。(7)柴鸡产业。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以凤落沟柴鸡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在凤落沟、韩家山、偏城等地发展柴鸡养殖基地。到2015年,全县柴鸡饲养量达200万只,年创收4000万元。谋划建设柴鸡蛋、肉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通过3-5年时间努力使“龙凤牌”柴鸡产品在全国叫响。(8)肉鸡产业。在胡峪、台北、神头等地发展肉鸡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鸡达到400万只,年创收8000万元。积极河南永达集团等合作,搞好饲料加工、屠宰分割等项目引进,谋划建设屠宰500万只以上现代化屠宰或熟食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产品增值空间。(9)小杂粮产业。在偏城、青塔、王家庄、张家庄等发展小杂粮基地8万亩,年产量达280万斤,积极打造“中国小杂粮之乡”。(10)薯品产业。在西达、关防、合漳、会里、索堡等地发展土豆、红薯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万亩,提供淀粉12500吨。谋划建设投资2000万元以上大型粉条生产线项目,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使之成为全省名牌产品。河南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并成为农业生产力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制约因素。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南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产业优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走在中西部省份的前列,并成为国人名符其实的粮仓和厨房。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各地各部门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