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教育与国家发展第一节教育与国家现代化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概论(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含义★(社会)现代化: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教育现代化: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的过程。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现代性/教育现代性孕育、生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二)教育现代化自身的维度★教育现代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变化?教育的现代性是在一个怎样的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斯蒂文·贝斯特和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现代化即“现代性借以产生的一个新的工业与殖民世界的动态过程,……——一个标示了个体化、世俗化、工业化、文化分化、商品化、城市化、科层化和理性化等过程的词汇,所有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二)教育现代化自身的维度工业化——生产领域的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城市化——社会活动空间的现代化个体化——人际关系领域的现代化世俗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文化分化/多元化——文化、价值观领域的现代化科层化——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的现代化理性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信息的形式及传播方式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什么化”?★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教育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传统—现代”的转变过程中,教育从个别化的学习和自愿性的授受中超越出来,从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分离出来,从对政治、宗教等系统或组织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遍的社会利益和发展目标,具备一种独立的系统的制度化的组织形态,形式上将所有人涵盖在内,由此对社会其他系统和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施加自己的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影响。(三)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在“传统—现代”的转变过程中:1.教育逐渐独立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子系统;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传统社会教育依附于生产、政治、生活,没有独立的教育系统。2.教育从主要是个人/个别团体的事变成主要是社会/国家的事。传统社会,教育由个人或个别团体主办,为个人、集团或某一阶级服务;现代社会,教育由国家和社会主办,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服务。教育现代化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前后。★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标志性的事件: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班级授课制:一种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年级,同一年级再编排若干人数固定的教学班,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作息表,安排教师向全班学生上课的集体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意义:①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和影响;②促进教育的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标志性的事件:2.科学知识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传统教育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科学知识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意义①改变了教育的性质;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②改变了教育的结构;改变了教育的内容结构、传递结构、组织结构,并使教育本身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③教育系统逐步垄断了知识的生产和分配。现代教育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知识生产的主要领域。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标志性的事件:3.义务教育的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教育,它设定了个人和国家/社会之间的教育上的权利关系。☆义务教育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意义①确立了现代教育的合法性;②标志着教育正式地从个人的事变为国家/社会的事;即标志着一个国家现代教育的正式确立。以义务教育(学校)为基础的公立教育/学校体系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标志性的事件:4.教师的“官员化”教师官员化,并不是将教师等同于政府官僚,而是说在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主要由国家供养这一点上,教师和官员/公务员是一致的。☆教师官员化的表现:①教师培养受到国家严格地控制;②教师成为“社会的代言人”;③教师成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标志性的事件:☆四者的关联•三、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一)现代化理论的出现•(二)现代哈U的本质:传统性和现代性问题•(三)现代化理论的重心转移•(四)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与类型•(五)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1、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2、日本和英国的教育与现代化•(六)国家管理模式与教育价值•1、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2、分权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3、民主型国家的教育价值观•(七)国家文化模式与价值价值观•二、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三)教育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1、责任感教育•2、环境教育•3、人口教育•4、国际理解教育•5、新的价值观教育第二节中国的现代化与教育•一、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中国现代化是“赶超型的现代化”,是在国家的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自觉定向的进程。•(一)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困难•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失范现象”(如腐败等)、社会大众“期望值的挫折”以及“社会价值混乱”等,也常常构成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现实困难。•(二)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与内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后发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可以从经济增长速度、完成现代化的时间、跨越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动角度、现代化的内容来分析。二、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一)赶超型现代化需要最大限度地聚集各种社会动力资源•(二)人的现代化是赶超发展的社会动力之源•(三)中国现代化对教育的需求需要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保持社会的持续稳定(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设(五)超赶型现代化过程中教育发展的限制三、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当前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三中倾向值得警惕:(一)重视三种倾向1.“言必称希腊式”的“拿来主义”2.“全盘抛弃式”的“排斥主义”3.中国的教育要与国际接轨“言必称希腊式”•“言必称希腊”在过去是一句带贬义的话,意思大体相当于“数典忘祖”、“崇洋媚外”。•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几乎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希腊艺术和史诗“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从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之酒”的一种“酵母”。•从我国学习国外教育思想的历史看,在教育界形成了一种怪现象:唯国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马首是瞻”;教育的道理如没有国外的名家、理论为背景,似乎便不能说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全盘抛弃式”的“排斥主义”•棍棒教育、应试教育、八股文章、背诵之学等,似乎本国的教育传统仅仅是一对腐朽没落的东西。•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国外的道德教育理论,尤其是西方的“爱的教育”时,实在不应该忘记关于“道德教育”、“品格教育”、“信仰教育”等我国教育传统中的宝藏。(二)中国的教育传统是阻力吗?•“教育强国论”•“教育救国论”•“科教兴国”•“阻力论”•“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文化中心”•“西方专家”第三节全球化与教育一、全球化理论的出现二、教育的全球化★两个问题:1.今天的教育“全球化”了吗?存不存在“教育全球化”这种趋势?2.如果存在,教育全球化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如果不存在,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教育“全球化”之证实或证伪★全球化:(从其与现代化的关系上看)全球/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使全球/世界联为一体的过程。★教育全球化的趋势:①师生及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流;②课程的国际视野;③教育目标、人才标准、培养模式渐趋一致;④教育政策的相互“借鉴”,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的相似性;⑤国际性教育组织的出现及其影响力的扩大。(一)教育“全球化”之证实或证伪★教育全球化了吗?全球教育一体化了吗?教育全球化→全球教育的现代化→全球教育的“社会化”☆两个推论:①全球/世界教育分化为一个独立的系统;②教育从一个国家的事变成全球/全世界的事。上述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并不会出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社会”或“世界社会”!(二)教育“国际化”1.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关系只能说是一个国家的教育部分地“国际化”了。2.上述所谓“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其实都隐藏着民族国家的意志。因此,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其他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发展壮大自身,积极参与教育国际竞争,又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三)教育全球化与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造成第三世界国家显性的人才流失和隐性的经济损失。2.长期单向或者不平衡的教育要素流动会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使本国丧失创新能力。3.教育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国民对异国文化的亲和和对本土文化的疏远,从而造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对抗,进而导致本土文化发生扭曲甚至丧失。•思考题•1、比较分析日本与英国的教育与现代化•2、简述国家管理模式与教育价值•3、简述国家文化模式与教育价值观•4、试析教育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作用•5、讨论:我国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6、讨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