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本要求概述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2.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国家药品标准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3.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4.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性先进性针对性规范性一、名称外文名(英文名):按INN命名。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音对应,意对应,音意对应。化学名:根据《化学名名原则》,参考IUPAC公布的《NamenclatureofOrganicChemistry》命名。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二、性状(一)外观与臭味1.外观性状:对药品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作一般性的描述。2.臭味: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带入的异臭。(二)物理常数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光系数、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等。1、溶解度测定法准确称取(或量取)供试品一定量(准确度为±2%,固体供试品应先研细),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25±2℃,每隔5分钟振摇,30分钟内观察溶解情况。一般看不到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认为已完全溶解。2.熔点测定法---毛细管测定法:熔点判断:中国药典要求初熔和全熔两个读数。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作为初熔,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熔距一般不超过2℃。3.比旋度:定义手性药物的旋光性与它们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测定比旋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也可用于含量测定。4.晶型检查晶型的意义:同一中药物,由于其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结晶的结构不同,出现多晶现象。不同晶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不同。检查方法:IR法、X-射线衍射法示例:无味氯霉素中无效晶型的检查5.吸收系数的测定法:E1cm1%定义:溶解浓度为1%(g/ml)、光路长度为1cm的吸收度。意义:不仅可用于考察该原料药的质量,也可作为制剂含量测定中选用E1cm1%值的依据。仪器校正:选用5台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分光光度计项下的仪器校正和检定方法进行全面校正。溶剂检查: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定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不得有干扰吸收峰。(三)鉴别1.鉴别方法的特点:化学鉴别法: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应用广。仪器鉴别法:UV、IR、TLC应用最广。2.鉴别法选用的基本原则:①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②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③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四)检查有效性试验1.检查项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安全性药品的有效性:是以动物试验为基础,最终以临床疗效来评价。药品的均一性:主要指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溶出度和释放度的均一性。安全性: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纯度要求:主要指对各类杂质的检查及主药的含量测定。2.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对一般杂质的检查,针对剂型及生产工艺,应尽可能多做几项。对特殊杂质或有关物质,应针对工艺及住藏过程,确定1~2个进行研究。对毒性较大的杂质如砷、氰化物等应严格控制。(2)合理性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的项目应尽可能的多做,但在制定该药质量标准的内容时应合理确定。根据生产工艺水平、参考有关文献及各国药典,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五)含量测定1.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抗生素药品应首选HPLC法及微生物法。(4)放射性药品应首选放射性测定法,生理活性强的药品应首选生物检定法。2.含量测定中分析方法的认证(1)对试验室等内容的要求(2)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容量分析方法效能指标:精密度不大于0.2%回收率99.7~100.3%紫外分光光度法效能指标:精密度RSD不大于1%(n=3~5)回收率98~102%线性A一般在0.2~0.7,浓度点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