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服饰大不同组长:李一佳组员:应瀛、吴怡沁服饰与文化•服装艺术是以服装为载体的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人的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高科技发展使世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现象更加突出,东西方的冲突也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若能更深地理解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异同,便能更好地领悟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服饰艺术的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与“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中国服饰文化注重传统服饰伦理西方:•“有用就是美”的审美意识•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天人合一”和“师法自然”•中国传统的哲学世界观可以概括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它把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生动的、协调的整体。《庄子•齐物论》早有论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古人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主张“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是天地之气化育而成,人必须以天、地为师,以自然为师,法天地自然规律而行事。《周易》中也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交融性,即人的一切活动从道德修养到功利实践,都必须遵循自然的启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自然二者互相影响渗透,人与自然遵循统一的法则,天地自然也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同时又包含了与人事有关的伦理道德,表现在审美情感上就是偏感性的。•因此,不论道、儒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并,美与善合璧,中国古代服装正是体现人和物之间的审美和谐和自然表现形式的外化。中国传统服饰伦理•譬如《礼记·王制》说:“作淫声异服。奇球奇器以疑众,杀!”(易·系辞》认为:‘始容诲淫”。《左传》称“贪色为淫”。《系辞》是秦、汗间的儒生所作,其后,赵飞燕、梁冀及其妻子等在服饰上的追求奇异和生活的淫乱,更说明了“冶容诲淫”。和西方服饰艺术不同的是:中国服饰艺术不是突出人体美,而是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种装饰美,即一种超越形体的精神空间。从中国清朝以前的服装款式来看,遮蔽人体的宽抱大油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流。既使某些人的形体很美,这种服装也不去展现这个美的形体。旗袍•或许有人会以现代女性服装中的旗袍为例,来证明中国女装也着重表现人体的自然美,其实,这种旗袍是在本世纪上半叶受西方服饰审美趣味影响的结果,直至光绪年间,旗袍还不是现在的式样。传统旗袍在肩、胸、腰、臂、臀等部位的表现与突出人体美的西方女性服装完全不一样。“有用就是美”•当中国先秦诸子们在谈论美的时候,古希腊哲人们也同样在为“美是什么”而争辩。与中国诸子们不同的是,这些哲人们几乎混淆了实用与美的界限。苏格拉底通过功用内涵的扩展而成为“有用就是美”的主张,即“我们研究每一件东西的本质、制造和现状,如果他有用,我们就说它美,说它美只是看它有用,在某些情景可以帮助达到某种目的;如果它毫无用处,我们就说它丑。”•进入大机器时代,人们对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关系的理解大大深化。著名的思想代表拉斯金以美学为依据,以伦理为出发点,提出哥特式样不仅是至善的而且是最合理的。保尔•苏约利提出并把实用与审美的关系解说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人们对工艺造物之美的认识,从装饰之美或外观之美走向注重结构之美、功能之美。包豪斯组织起机械时代的美学体系,使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西方的这种功能主义,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服装用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寻求。突出人体美•西方服饰文化在将人体作为一种美来观赏时,忽略了人体美的特殊性及人体审美经验的特殊性,混淆了人体美与其他美的形态之间的差异。这种展现和突出人体的审美观是西方服饰文化的基础。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古罗马文化的历史沉淀。服饰艺术的形态1.款式2.色彩3.图案与装饰4.材料款式•中式服装的款式特点是由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决定的。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人体的胸、腰、臀曲线不明显,再加上中国人讲究自尊、含蓄、中庸的性格,反映到服装上,以宽衣肥袖、连身平袖直腰身的平面裁剪方法为主。中式服饰多以中轴对称为特征,男子以上下连属的袍为贵,女子着短襦、长裙。款式•西式服装的款式特点也是由西方讲求实用、追求“理性的美”的审美思想和西方人身体结构的特点决定的。西方人属白色人种,人体的胸、腰、臀曲线明显。西方的服饰强调科学性,服装结构是合乎人体运动规律的,有省道、袖笼、褶裥等的半立体设计。西方的服饰张扬个性、崇尚人体美。反映到款式上,各种适合人体的收腰、隆胸等设计比比皆是,服装的廓型属体形型。男子着上衣下裤的套装,女子着上下连属的裙装。色彩•中式服装的色彩多是青、红、黑、白、黄色。特别是红色,自古就被孔子定为正色而被广泛使用。与红色形成对比的补色调有红色与黑色,红色与绿色,红色与蓝色,红色与白色等。色彩搭配的方法是以高纯度的长调对比为主,这些传统用色与黄色人种的肤色也很适合。色彩•西方服装的色彩较多采用天蓝色、白色、黑色、绿色、棕色、米黄色等对比较强的颜色。尤其是棕色、米黄色很适合白色人种的发色与肤色,一直是西方的传统用色。图案与装饰•中式服装因其服装结构与廓型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国传统服饰更重视平面的章法铺陈,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情趣,多集中在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刺绣的针法、镶边、滚边的装饰效果上,服装衣襟、领、袖、扣、边褶的变化都极为讲究。补子是中式服装独有的装饰手段。中式图案如梅花、兰花、菊花、松树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理想,所以多见于文人士大夫的服装。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案、吉祥文字图案是明代之后的常用图案,一直延续下来,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式服装的装饰物很多,其中玉是备受推崇的饰物,配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中国结”,装饰在腰部。图案与装饰•西式服装纹饰上常见的是以规则骨式构成的石榴纹、菱花纹,其布局对称,造型饱满,色彩艳丽。西方服饰注重颈、胸、袖口的装饰,传统的花边和刺绣图案很丰富,多以写实图案为主。西式女装的装饰物有珍珠、钻石等珠宝,帽子、手套是不可或缺的配件,西式男装的装饰物为帽子、步行手杖是较常见的配件。材料•中式服装的材料多采用丝绸或棉布、葛布、麻布等天然纤维,缝制方法使用绗缝、手针、补缀等东方技法,从而表现出东方形象。•西方服装应用较多的是亚麻布、羊毛织物、棉布、天鹅绒。缝制工艺注重适应服装的功能。现代中西方服饰礼仪•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西方服饰人体直观美和中国服饰人体装饰美的区别反映了两种文化形态价值取向的不同。林语堂就曾经指出:“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不同之点,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生活的艺术》)莱辛说:“我承认衣服也有一种美,但是比起人体美来,衣服美算得上什么呢?”(转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而林语堂则持相反观点:“只有在没有美感的社会,才可以容得住西装……西装的式样是这样的,使街上的行人都会知道你的腰身是三十二寸或三十八寸……一般痴肥的四十岁妇女,穿起祖胸露背的晚服来赴歌剧的初夜公演,这也是西洋发明的刺目事物之一。(《生活的艺术》)中西方服饰相互借鉴•当然西方服饰也吸收中国传统服饰的某些特点,譬如,当中国现代服装采用西方女装那种坦肩露背的领式时,西方则采用中国旗袍的立式领,但西方对中国传统服饰特点的吸收和借鉴毕竟是微乎甚微的。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价值观不可能从整体上去改变或者去替代西方人的审美定势,而西方服饰文化则已形成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强大冲击波,中国人似乎不知不觉地在面临着服饰上的异化。总结•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东西方各个时期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中式服饰与西式服饰因为不同的审美意识,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服饰文化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服装款式上不露曲线,呈现出端庄、婉约、优雅、含蓄的东方情调。西方服饰文化注重科学层面的追求,服装款式上追求依附于人体形态的穿用,因此服装曲线明显,呈现出从实用而来的优美、大胆和雅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作为一个服装工作者应该“洋为中用”,借鉴西方的服饰文化,从而发展本民族服装。因此,探究中、西方服饰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