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条建议与中国古人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不谋而合。在第一条建议中,他提到要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感,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脑力劳动,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这些都是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美国心理学家巴史克分析过,人做一件事,追求的是一种胜任感。寻得了胜任感,也就意味着拥有了继续奋进的动力。学生的学习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新教育告诉我们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我们必须对学生有信心,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要摆正姿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寻得学习的胜任感。这样以后,底子差的学生可以发展成为中等的学生,中等生可以发展成为优秀生,优秀生可以层层拔高。然而,我们的孩子身上存在一个问题——他们对于不自信的事永远缺乏挑战的勇气。班上有两个学生,不敢站到讲台前领读,其中一个甚至连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发现他们都是怕自己读错,所以不敢说,虽然他们也想像别人一样当个小老师,但就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我鼓励他们,读错了不会有人笑你,你看上次某某同学读错了,班上同学笑他了么?你们要敢读,不要怕错,到前面读,老师才能第一时间发现你的错误,才能使自己读的更正确,这不是很好吗?终于,在我的鼓励下,他们两个分别站上了讲台。让我开心的是,两个小同学都出色的完成了领读任务,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肯定,现在他们读书和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响亮了。是胜任感,告诉他们我可以,让他们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挑战。这些年幼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有的是无知者无畏,有的却是妄自菲薄。前者通常会成为捣乱的领头羊,后者就是畏缩者。作为他们的领路人,我必须摸清他们的心理,努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待进步点,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也要约束他们。当然,每个孩子的教育引导方法都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我要让他们知道“我能行”,让他们知道“老师相信我”,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会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一点点的成功中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勇气,不断挑战自我,获得进步,最终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