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诗歌中的三个潮流:“归来诗人”“朦胧诗”“第三代诗”八十年代的诗歌·概述二、“归来诗人”1.简况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全面复兴于1979年前后达到高潮。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冤假错案的平反,使一批饱经忧患的诗人陆续归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2.“归来诗人”的组成•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刘、流沙河、邵燕祥等;•在1955年“胡风集团”,如牛汉、绿原、曾卓等;•在50年代“消失”的诗人(九叶诗人),如辛笛、郑敏、穆旦等。3.“归来诗歌”的主题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对几十年来的社会历史悲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关注社会现实,重视诗的社会干预功能。4.艾青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仍是贯穿其新时期创作的基本主题。艾青(1910~1996)光的赞歌(1978年8月,长诗节选)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对文明和“为真理而斗争”的自由精神的歌颂。鱼化石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鱼化石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公刘有谁能数得清你死过多少次!父亲!我的的父亲!那年你倚着土墙打吨,在太阳的爱抚下再也不醒,嘴角淌着黄绿色的液汁,浮肿的手还将一把草籽攥得紧紧……那年你耷拉着脑袋,硬把漫坡地撕成大寨田,然后拉着犁,僵绳扣进肉里勒出血印,吸完你最后一撮干桃叶烟末,你倒下去,天上照旧活着哑了亿万年的星星。三、“朦胧诗”1.滥觞与缘起滥觞:文革时期的潜流诗歌,“白洋淀”诗群缘起:1978年12《今天》创刊(北岛、芒克)2.指称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指称的是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3.“三个崛起”论与“朦胧诗”讨论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1980.5.7《光明日报》)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1.3《诗刊》)徐敬亚《崛起的诗群》(1983.1《当代文学思潮》)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1980.8《诗刊》)“为了避免‘粗暴’的嫌疑,我对上述一类的诗不和别的形容词,只用‘朦胧’二字,也就姑且名之为‘朦胧体’吧。”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新诗面临着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由鄙弃帮腔帮调的伪善的诗,进而不满足于内容平庸形式呆板的诗,诗集的印数在猛跌,诗人在苦闷。与此同时,一些老诗人试图作出从内容到形式的新的突破,一批新诗人在崛起,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某些表现方式,写出了一些“古怪”的诗篇。越来越多的“背离”诗歌传统的迹象的出现,迫使我们作出切乎实际的判断和抉择。我们不必为此不安,我们应当学会适应这一状况,并把它引向促进新诗健康发展的路上去。我们的新诗,六十年来不是走着越来越宽广的道路,而是走着越来越窄狭的道路。三十年代有过关于大众化的讨论,四十年代有过关于民族化的讨论,五十年代有过关于向新民歌学习的讨论。三次大讨论都不是鼓励诗歌走向宽阔的世界,而是在左的思想倾向的支配下,力图驱赶新诗离开这个世界。尽管这些讨论曾经产生过局部的好的影响,例如三十年代国防诗歌给新诗带来了为现实服务的战斗传统,四十年代的讨论带来了新诗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气象等,但就总的方面来说,新诗在走向窄狭。有趣的是,三次大的讨沦不约而同地都忽略了新诗学习外国诗的问题。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这是受我们对于新诗发展道路的片面主张支配的。片面强调民族化群众化的结果,带来了文化借鉴上的排外倾向。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东西;我们读得不很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我也是不赞成诗不让人懂的,但我主张应当允许有一部分诗让人谈不太懂。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即使是不好的艺术,也应当允许探索,何况“古怪”并不一定就不好。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旧诗,新诗就是“古怪”的;对于黄遵宪,胡适就是“古怪”的;当年郭沫若的《天狗》、《晨安》、《凤凰涅槃》的出现,对于神韵妙悟的主张者们,不啻是青面獠牙的妖物,但对如今的读者,它却是可以理解的平和之物了。接受挑战吧,新诗。也许它被一些“怪”东西扰乱了平静,但一潭死水并不是发展,有风,有浪,有骚动,才是运动的正常规律。当前的诗歌形势是非常合理的。鉴于历史的教训,适当容忍和宽容,我以为是有利于新诗的发展的。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1981年3期)……与其说是新人的崛起,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他们甚至不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的场景。他们和我们五十年代的颂歌传统和六十年代战歌传统有所不同,不是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但是,他们有时也用时代赋予他的哲学的思考力去考虑一些为传统美学原则所否决了的问题。例如关于个人的幸福,在我们集体中应该占什么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何才能达到,分歧和激烈的争辩就产生了。它集中表现为人的价值标准问题,……如果说传统的美学原则比较强调社会学与美学的一致,那么革新者比较强调二者的不同。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质上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赞扬,而诗人的“自我表现”则被视为离经叛道,革新者要把这二者之间人为的鸿沟填平。……艺术革新首先是与传统的艺术习惯作斗争。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1期)一、新诗现代倾向的兴起及背景1.诗歌自身审美价值的凸现:对诗自身规律的“回想”2.一种新鲜的诗出现了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痛切中的平静,冷峻中的亲切。时代的大悲大喜被他们转换成独白式的沉吟。感受生活的角度与建国以来的传统新迥然相异——诗中,细节形象鲜明,整体情绪朦胧;内在节奏波动性大,类似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结构奇兀闪跳,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语言,似乎可以擦亮读者的眼睛;一个平淡、然而发光的字出现了,诗中总是或隐或现地走出一个“我”!3.不可扼止的现代文学潮流这种以反古典艺术传统面目出现的新艺术,注重主观性、内向性,即注重表现人的自我心理意识,追求形式上的流动美和抽象美;他们反对传统概念中的理性与逻辑,主张艺术上的自由化想象,主张表现和挖掘艺术家的直觉和潜在意识。4.新诗的艺术,从第六十一年全面起步二、新倾向的艺术主张和内容特征他们共同地向没有脚印的地方走,共同地把“古典+民歌”派作为区别对象。(一)艺术主张1.对诗歌掌握世界方式的新理解在六十年代,诗成了一味映照外在世界的镜子,,而在八十年代的青年诗人说:“诗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照见自己”,“诗是诗人心灵的历史”,“诗人创造的是自己的世界。”2.强调诗人的个人直觉和心理再加工(二)内容特征1.一代中国青年的脚步这批青年诗为我们留下了十几年中我国青年徘徊、苦闷、反抗、激愤、思考、追求的全部脚印——读他们的诗感觉到有“一代人在走过”的历史进程感。2.诗中出现了“自我”3.两种“自我”:重视“人”的自身心理内容,同时,又重视“人”与外界的关联的差异,应该是广义上的“诗情”。4.复杂的主题三、一套新的表现手法的正在形成(一)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诗歌新艺术象征、视角变幻、变形、表现直觉和幻觉、通感、虚实结合(二)跳跃性情绪节奏及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三)新诗建筑上自由化的新尝试(四)韵律、节奏及标点的新处理四、新诗发展的必然道路4.“朦胧诗”的美学特征A.主体的回归和个性的强化。“我们”“战士”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C.“向内转”(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D.象征、隐喻,多义性“我”“个人”5.北岛——理性之歌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89年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等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香港大学任教北岛(1949-)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宣告——给遇罗克烈士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空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以烈士即将遇害这一特定时刻的心理独白为载体,深刻独到地揭示了烈士在一个非正常年代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勇敢精神和无畏气概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遇罗克:“文革”中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英雄1966年7月写作《出身论》,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1968年1月1日,遇罗克被捕。1970年3月5日,被杀害。一九七九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遇罗克(1942-1970)6.舒婷——温情之歌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双桅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致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