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空气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看一看,找一找,空气特点我知道。1找空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教学过程: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什么呀?生:空气。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二:做实验证明被杯子里面有空气。(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2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三:学生自己找空气。(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拓展活动: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2、认识空气教学目的: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3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教学准备: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教学过程: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4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教师小结:1、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2、空气和水有什么区别?3纸风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教学准备1.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2.大风车片头曲音乐。教学过程5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风车。二、探索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1.自主探索。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学生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2.共同探索。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学生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3.整体示范。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4、让你自己制作的风车转起来吧。拓展活动1.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2.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6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4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7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准备:观察周围的小猫、小狗、小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二探究活动(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1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8(2)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小组活动,动物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9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四拓展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和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动物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准备:准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教师播放角马迁徙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角马为什么要迁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动物为了生存,会对自然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导入课题:动物的反应。二探究活动(一)蚂蚁吃什么?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蚂蚁吃东西吗?它们喜欢吃什么?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蚂蚁吃东西的情景。教师指导学生预测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让学生说一说预测的依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蚂蚁会爬向糖果,因为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教师播放蚂蚁选择食物的视频,验证学会的猜测。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教师提问:同学们家中养过金鱼吗?给金鱼喂过食吗?11学生介绍自己喂鱼时的情景。教师搬出准备的鱼缸,让学生预测向鱼缸里撒食和敲击鱼缸两种情况下金鱼的反应。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向鱼缸里撒食,金鱼会游向食物。注意:不要撒太多的鱼食。教师敲击鱼缸,金鱼会表现为到处游动。注意:敲击鱼缸时,用力不能太大,不要让金鱼受到太强烈的刺激。教师总结:金鱼对食物、声音等刺激做出反应。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声音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蚂蚁、金鱼等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的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小动物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四拓展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快下雨时做出的反应,完成活动手册中的相应内容。6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12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搜集动物的图片、长颈鹿在草原上悠闲行走的图片、鸟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老鼠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学生回答是:“鹰”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二活动过程(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例如:鱼在水里游泳,鸽子在天空飞行……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13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戴动物头饰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的翅膀。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二)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靠什么运动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靠翅膀运动……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三)动物运动会141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它们谁跑的快。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中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的最快,蜗牛跑的最慢。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排序。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记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它们填一填吗?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15教师出示猴子和青蛙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教师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合作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探究它们的运动。7小动物找妈妈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哪些外形特征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引出标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活动探究(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嘴”都是尖尖的……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别的证16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二)它们的妈妈是谁?1帮小鸵鸟和小山羊找妈妈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小鸡妈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相似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2帮蚕和蝉的幼虫找妈妈教师出示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是谁。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蝉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蝉幼虫的妈妈是蝉的成虫,蝉的妈妈是蚕蛾。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会和妈妈相似。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么样能找到小动物的妈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17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孔雀和鸳鸯的外形特征,区分动物爸爸和动物妈妈,将活动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第三单元和植物握个手桃花红,梨花白,春天一来百花开。页有形,茎多态,要把植物辨明白。8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