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题一: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石漠化)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产生原因:1、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2、南方夏季高温多雨红色荒漠(红漠化)红色荒漠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的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次生盐渍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风力作用石质荒漠化——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作用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不合理灌溉红色荒漠——江南丘陵流水作用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自然景观(静态)荒漠化:土地退化的过程(动态)世界荒漠带分布图(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和两种类型。(2)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同时该地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的影响,增加了干燥程度。学习主题二:案例分析: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一、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腹地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1)地形:⑵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①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水汽难以到达山岭重重阻隔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西部东部降水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畜牧业、绿洲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以下200mm以上少多距海远近小大半干旱地区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过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三、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怪柳狼尾草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简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平衡最为脆弱的地带,防护林以北、以西是面积广大的沙漠、沙地和戈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