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PT 第三章 血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103264武宸仰七年制一班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缓冲血液pH变化;维持体温恒定防御、保护:参与机体生理性止血和各种免疫反应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浆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血浆蛋白:65-85g/l白蛋白:40-48g/l球蛋白:15-30g/l纤维蛋白:10-30g/l功能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血细胞成分:红细胞(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白细胞(WBC):(4.0-10.0)*10^9/l血小板(platelet):(100-300)*10^9/l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容积0.15%-1%,故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二血量概念:全身血液的总量称血量(bloodvolume),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循环血量储存血量计算:血量=红细胞总容积/血细胞比容或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血浆量和红细胞量均可按稀释原理进行测定。)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与红细胞数量正相关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含量正相关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正相关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测定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粘度液体粘度: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全血的相对粘度:4-5,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与血流切率呈反变关系血浆的相对粘度:1.6-2.4(37℃),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生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时,血液的粘度常升高。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浆渗透压概念:血浆中的溶质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称血浆渗透压力。正常值:300mmol/L(300mOsm/kg.H2O)≈5800mmHg≈770kPa组成: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colloidosmoticpressure)成分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来自Nacl)(主要来自白蛋白)压力大,99.6%(298.5mmol/L)小,0.4%(25mmHg或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容量等渗溶液(iso-osmoticsolution):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大小的溶液。血液的理化特性(四)血浆pH值正常值:7.35-7.45,与缓冲物质及肺和肾的正常功能有关缓冲物质: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内缓冲对第二节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部位: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肝、脾胚胎第四个月以后肝脾↓,骨髓↑出生时几乎完全靠骨髓造血过程: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生成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数量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Hb浓度:120-160g/L成年女性Hb浓度:110-150g/L贫血: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形态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直径为7-8μm,周边最厚处的厚度为2.5μm,中央最薄处约为1μm。无线粒体,只能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的变形能力称为可塑变形性(plasticdeformation),经过变形的红细胞可通过口径比其自身还小的毛细血管或血窦孔隙,通过后又恢复正常的双凹圆碟形。变形性取决于: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红细胞膜内粘度和膜弹性。当红细胞膜内粘度增大或膜弹性降低时,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的生理特征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循环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血沉实验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生理学意义:沉降速率越快悬浮稳定性越小;测定ESR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发生时,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称红细胞叠连,使红细胞总表面积与总体积比减小,与血浆摩擦力减小,沉降加快。叠连形成快慢因素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与红细胞本生无关。叠连加速因素: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叠连减慢因素:白蛋白↑,卵磷脂↑红细胞的生理特征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fagility),简称脆性。正常红细胞在0.45%~0.35%NaCl溶液中全部破裂溶血。红细胞在不同时期脆性不同,衰老的红细胞脆性高。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越容易破裂溶血。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助于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脆性变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O2和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100ml血液可运送20ml的O2,在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的O2比溶解于血浆的多70倍。血液中CO2主要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在红细胞参与下,血液运输CO2的能力比直接溶解于血浆中的多18倍。缓冲作用主要的缓冲对:KHCO3/H2CO3;蛋白质钾盐/蛋白质免疫表面有I型补体的受体(CR1),可与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结合红细胞生理(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脊髓造血过程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红细胞的生成经历如图阶段: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铁合成血红蛋白必须原料,血红蛋白的合成从原红细胞开始持续到网织红细胞阶段。成人每天需20-30mg铁用于血红蛋白合成。缺铁会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叶酸和维生素B12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叶酸:在维生素B12的参与下转化为四氢叶酸参与DNA合成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3-4个月后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有促进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吸收的作用。内因子+维生素B12→形成复合物:防止维生素B12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内因子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入血。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的壁细胞损伤时,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回肠切除后,维生素B12吸收发生障碍,3-4年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早期红系祖细胞:暴式集落形成单位,依赖于暴式促进活性(BPA)的刺激作用形成集落,进入DNA合成期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主要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值并向原红细胞分化。血浆EPO水平与血液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但肾细胞内没有EPO储存。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脏病患者常因缺乏EPO患肾性贫血。低氧促进EPO基因表达的机制与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作用有关。HIF-1是一种转录因子,低氧时作用于EPO基因促进其表达。性激素雄性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的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也可直接刺激脊髓,促进红细胞生成。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生成。一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也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理(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有约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血管外破坏(90%):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而易滞留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内破坏(10%):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数量: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数为(4.0~10.0)*10^9/L,可因年龄和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而有变化。分类: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约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约占0.5%-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约占0%-1%单核细胞(monocyte)约占3%-8%淋巴细胞(lymphocyte)约占20%-40%白细胞生理(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分泌。变形: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白细胞渗出:白细胞凭借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的过程。游走:渗出的白细胞在组织内游走迁移到炎症区发挥生理作用。趋化: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趋化性。趋化因子: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吞噬:白细胞可对细菌等异物进行吞噬,进而将其消化杀灭。吞噬具有选择性。分泌:白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作用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功能:参与机体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白细胞。分循环池和边缘池。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变形吞噬能力和游走活性都很强,是感染发生时最先到达炎症部位的效应细胞。体内含大量溶酶体,能将吞噬入细胞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将入侵的细菌包围在组织局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吞噬数十个细菌后本身解体,释放出溶酶体酶溶解周围组织形成脓液。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高。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单核细胞:发育成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更强,可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溶酶体含有酯酶,可消化某些细菌的脂膜。单核-巨噬细胞: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等,参与其他细胞活动的调控。有效地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目前已知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微弱吞噬活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限制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产生前列腺素E抑制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吞噬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排出的颗粒,释放组胺酶和芳香硫酸酯酶等酶类灭活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借细胞表面的受体附着于蠕虫的幼虫上,释放颗粒内所含的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损伤幼虫虫体。某些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可导致组织损伤可释放多种促炎介质,释放的主要碱性蛋白对支气管上皮具有毒性作用,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