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1.关于考纲考点2.古诗词鉴赏常识3.鉴赏指导——诗歌的形象4.鉴赏指导——诗歌的语言语言之一:炼字语言之二:语言风格5.鉴赏指导——诗歌的表达技巧技巧之一:修辞技巧之二:描写技巧之三:抒情技巧之四:表现手法6.鉴赏指导——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技巧之五——结构技巧7.小结一.了解考纲及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常识考纲: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阐释:由上可见,高考主要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作者感情四个方面出题。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充分储备这四方面的知识。必要的名词术术语要背熟、记牢,解题时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古诗词鉴赏常识:从内容分写景咏物咏怀咏史送别羁旅叙事1.古诗词体裁:从形式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元曲从流派分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豪放派婉约派2.古诗词的形象(意象)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有助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诗词的形象,在叙事诗中,形象就是诗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写景咏物诗中,形象就是诗人所描绘的景或物,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草;有时描写的形象很多,就要将单个形象组合起来,形成整体形象。如《望天门山》中的“天门”、“楚江”、“碧水”、“孤帆”配上动词“断、开、流、回”,就构成了一幅舟行江上的整体形象。有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诗人自己就是该诗的形象,称为抒情主人公。把握古诗词的形象特别要注意的是意象——当形像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具有了一定的意味,它就成了诗歌中的意象。以下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熟记其意义有助于我们解题。月亮——思乡,思亲思友浮云——游子鸿雁——思乡,信使燕子——惜春,思念情人,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羁旅情愁,漂泊之苦鹧鸪——思乡,凄情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寒蝉——悲凉杨柳——离愁别绪,异地怀人浮萍、飞蓬、孤舟——漂泊之感梧桐——凄凉,悲伤,菊花——高洁品质梅花——不畏强力,纯净洁白松柏——傲雪斗霜莲——爱情东篱——离尘脱俗3.古诗词的语言诗歌的语言讲究字句的锤炼,讲究炼字,具有形象性、抒情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看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哪些词语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哪些句子有丰富的意蕴,即找到“诗眼”、“诗骨”,是把握全诗的钥匙。要特别重视推敲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因为一个好的动词可以拨活整个诗句;形容词有鲜明的可感性;副词、数量词有时有很丰富的表情达意作用。还要注意体味叠词叠句的作用,它们往往能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绵密曲折增加语言的音乐美。此外,还应注意诗歌的语言风格。以下词语可用来评价诗歌的语言风格,请牢记:清新明快,自然朴质;平淡工丽,直率奔放;含蓄委婉,清静幽深;雄伟奇特,慷慨悲壮;洗练质朴,沉郁遒劲;绮丽秀美,含蓄隽永;凝练简洁,艳丽多彩;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自然宏丽,饶有风骨;朴实无华,含蓄淡雅;通俗生动,平易炽热;炼字精巧,神奇矫健;语言清淡,颇有情韵;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娓娓而谈,明白晓畅;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明丽,悠扬畅快,行云流水;等等。4.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从而形成了古诗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常见的有: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互文、设问、反问、反复、联想、想象、象征、烘托、衬托、对比、反衬、渲染、比兴、过渡、铺垫、伏笔、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以动写静,以乐写忧以乐景写哀情二.鉴赏指导(一)、鉴赏诗歌的形象。点拨:诗歌的形象主要有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诗歌塑造形象的常见方法有:1.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2.多侧面描写。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多种感觉综合。如:“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触觉、视觉、嗅觉。)4.交代背景氛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例1.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析:诗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使我们似乎看到阳春三月,繁花似锦,诗人独立江边送别友人,他极目远眺,最后连友人乘坐的船都看不到了,忍然不肯离去。由此,我们当然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只不过这种别情有别于一般的离愁别绪,它不是哭哭啼啼的悲愁,而是在豪放、洒脱之中见离愁,这是李白诗独特的风格。举例例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题:词中所描绘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分析。析:缺、疏、断极写幽独、凄凉的心境。孤鸿衬托幽人,写孤独的处境。惊、恨、寒、寂、冷写孤鸿(幽人)飘飞不定的处境和惊恐不安、孤寂苦楚的心态。答: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词中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冷色词语,为孤桐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尽了孤鸿的神态和心理。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处于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2.阅读下面的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湖北卷)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解析:联系本词上下文中的“入高空、赴蟾宫、雨余、众人看、我碧霄中”等内容可以看出,这里的夕阳红象征自己得志之日。再联系《三国演义》中的上文“江东去、浪淘尽、是非成败空、青山依旧,几度”可看出,这里的夕阳红象征的是世事变化。参考答案:侯蒙的“夕阳红”象征自己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3.完成复习书“板块一”练习(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点拨: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着眼诗歌的用词用语。高考一般从“炼字和语言风格”两方面设题。因此,我们复习就从这两方面进行。1.关于“炼字”“炼字”指的是写作时对字、词的反复推敲、锤炼。这些经过反复推敲、锤炼的词语往往言简意赅,凝练传神,极富表现力,有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们鉴赏诗歌时,抓住这些词,往往也就抓住了该诗的重点、精髓。这些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举例例1.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题:诗中的“系、啼”两个词用得生动传神,请分别简要说明。析: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从内容则可看出诗歌表达的是对故居依恋不舍的深厚感情。其中采用了拟人手法,不直写我不舍故居的一草一木,反写故居的一草一木不忍让我离去,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更能打动读者。答:“系”用比拟手法,写柳条藤蔓仿佛无数多情的手,牵拉着我,不让我离去,“啼”既实写莺叫的特点,又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哀婉、凄凉之感,多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依依不舍之情。例2.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题: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副词)析:要解答这个题,不能只看这一个词或这一句诗,要联系全诗来看。诗的主题是闺怨,内容是闺中女子思夫,而前两句并无怨,第四句才写到怨,由此可知,回答这个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答:“忽”初看是有些突兀,因为前面写的都是“喜、乐”之情景,但联系下文可以看出,正是有了这个“忽”字,才使得全诗结构上过渡自然;内容上写出女子的怨其实本来就有,只是潜藏在内心而已,一个“忽”字触景生情,将女子内心的情感引发出来,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例3.江南春绝句杜牧(数量词)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题:前人评论这首诗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两种说法都能成立,但回答时只能选取一种说法,表明态度后说明赞成的理由,言之成理就可以了。不过还是选第一种得分会高一些。答:1.赞成“千里”,因为本诗不仅写见闻,也写了感受,既有耳目所及,也有心灵所感,用千里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和江南的广阔、深邃、迷离。2.赞成“十里”,因一、二句是写眼前景,只有十里才合乎情理,且以小见大,能留给人想象的空间。例4.杳杳寒山道(唐)寒山(叠词)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题:叠词运用是本词的特点。请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析:“杳杳”写道远,“落落”写水冷,“啾啾”写鸟鸣,“寂寂”写人孤,“淅淅”、“纷纷”写风雪不断,“朝朝”写日复一日,“岁岁”写年复一年。它们都有强调、渲染、内容上增加哀情,语言上更具节奏感和音乐美的作用。如果只是分析叠词的运用,可任选两句,但本题要求找最能体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故必须选末两句,因为这两句是抒发情怀的,前六句都是描写环境的清冷、幽寂,且啾啾、纷纷这些词叠用很常见。(提示:切记认真审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Ⅰ卷)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解析: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答第一题首先应着眼描摹情状的词语和动。答第二题也应体会“隐、羡”一类词的意味。参考答案:⑴.第三联中用得好的字分别是“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