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大陆山难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中国大陆山难综述二零一一年一月深圳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李舒平一、山难研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遇险遇难事件是由种种危险因素引发的。主观、客观上危险因素的存在是险情发生的基础。其主要分:户外危险,客观危险,山间危险和主观危险。户外危险:在各种户外环境中进行户外运动时存在的可能引发人体伤害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客观危险和操作中的不当或失误引起的主观危险因素。客观危险:客观存在的可能造成人体伤害的客观因素。典型的如山间危险。另外如突发疾病和装备器材的损害,往往也是难以人为控制的。山间危险:包括由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文、生态、动植物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危险。主观危险:是由于参与者能力上的不足或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危险。一、山难研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险情和山难遭遇险情后发展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1.遇险而没有造成人体伤害,通过自救、互救或救援,最终使遇险者安全脱离险境,仅仅受到了惊吓。一般称之为“遇险事件”2.遇险后造成人体伤害,但仍能脱离险境而没有造成死亡。3.造成人员遇难死亡。多数研究者一般习惯把后两种情况称之为“山难”。主观危险和客观危险都可单独引起山难,前者是事故,后者是意外。但大多数山难是主观危险和客观危险同时存在,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对前两种情况应对处置不力和不当,都可能发展成为第三种情况,所以不能认为没受伤或仅受了轻伤就问题不大。必须给予重视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救助,因为这三种情况在本质上是同理同源,情况会意外地发生变化。二、中国大陆山难史1、第一阶段(1957-2000)中国大陆的山难史始于1957年-贡嘎山,与中国首次自主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同步共计13起,遇难33人特点:仅限于高山探险多是专业登山,1994年以后开始有业余登山遇难发生二、中国大陆山难史1、第一阶段(1957-2000)时间山名死难人数死亡原因1957年6月贡嘎山4雪崩/滑坠1959年7月慕士塔格峰1滑坠1960年5月珠穆朗玛峰2高山病1961年6月公格尔九别峰5暴风雪1966年春珠穆朗玛峰1山体崩塌1975年5月珠穆朗玛峰1滑坠1978年4月珠穆朗玛峰1心脏病突发1979年10月珠穆朗玛峰3雪崩1991年2月梅里雪山6雪崩1994年8月阿尼玛卿峰2滑坠1999年8月雪宝鼎峰1滑坠2000年5月玉珠峰3(广州绿野队)恶劣天气及领队失职2(北京K2队)2000年10月珠穆朗玛峰1失温二、中国大陆山难史2、第二阶段(2001后至今)特点:1.户外运动迅速兴起发展。户外遇难人数很快超过高山探险遇难人数,并持续增长。2009年已达41人,2010年降至27人。2001至2010年累计166人。2.高海拔登山参加者逐步以民间登山者为主,高山探险逐渐平民化。高山探险年度遇难者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没有专业运动员,1957至2010年累计67人。三、2010年山难综合分析1、概述2009年遇难人数较去年增加了约1.2倍,2010年同比减少19·8%,都不能因之断定形势严重程度的高低。实际上,与国外相比,中国山难年度遇难人数还是较低的。而遇难事故的发生率也并不高。但需要我们十分重视的是,这些山难中大多数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暴露出在安全教育上、风险管理上、制度完善上、开展救援上等重要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不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山难的发生和遇难人数的增加不仅会继续扩大,还必然影响到登山户外运动的形象和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2、1957-2010年中国大陆历年山难死亡人数统计表时间(年)登山(例)户外运动(例)合计(人)1957—20003303320010442002581320031782004391220057815200651722200712829200831720200934144201062733合计671662332001-2010年登山户外运动死亡人数年度比较3、不同时期遇难人数的变化特点2004年以前的大小年现象2004—2007持续上扬2008显著减少2009报复性反弹2010因没有群体死亡事故发生,再次显著下降。总的趋势是缓慢上升,影响遇难人数增加的基本因素是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日益迅速增加。2010年的下降是否有实质性意义尚待观察。4、2010国外来华人员遇难统计时间地点项目姓名性别年龄伤害原因事故结果国籍2010.4.26珠峰北坳登山VARKONYILASZLOALFRED男54冰层断裂,埋入其中死亡匈牙利国籍2010.5.3卓奥友登山SERGEYNIKITIN男53在海拔6800米处突发高山病死亡死亡俄罗斯国籍2010.5.19珠峰登山TOMJOERGENSEN男57严重高山反应而导致死亡死亡丹麦国籍2010.5.24珠峰登山OGASAWARAHIROSHI男63在8500处突发心脏病死亡死亡日本国籍2010.5.26珠峰登山PETERALASDAIRKAZANAS男29在海拔8600处因体力透支,雪盲,手指冻伤死亡死亡英国国籍2010.8.17慕士塔格峰登山探险CambiasoClaudio男54高山反应,体力透支,失温致死死亡2010.10.16四川康定甘孜田海子登山滑坠DusanPokorny男62滑坠失踪加拿大籍5、2010年中国大陆高山探险遇难人员统计时间地点项目组织者姓名性别年龄伤害原因事故结果2010.5.15道拉吉里登山杨春风登山探险公司男高山病,滑坠3人死亡2010.10.1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哈巴雪山登山7人登山队李毅男31高山滑坠2人死亡杨湘梅女452010.10.8玉珠峰高山探险结伴杨戈男46高山脑水肿1人死亡合计6人死亡2010年高山探险遇难分析外国来华登山者死亡7人,其中5人因疾病致死,占遇难的71%。这可能是随着装备、技术、经验的提高,登山成功率不断提高。而体能、适应、健康监测等难以靠商业手段提高的因素,是用钱买不来的,它们在风险管理和救援中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值得继续关注。2010年登山户外遇难事件统计表7、2010年中国登山户外遇难事件原因分析2010年户外运动中遇难人员共计27人。其中大幅增加的是因交通事故遇难者,共计7人。因活动中事故遇难者共计20人比2009年事故遇难人数明显减少。活动中交通事故遇难人数显著增加,属于服务性生产事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难,值得引起严重重视。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具体原因有疲劳驾驶、逆行相撞、翻车等,其中有的车辆不是正规运营车辆,而是租用的私车,为了节省车费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非常得不偿失。这也是不规范俱乐部及网上AA制组织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不安全隐患。在车况、路况、司机等方面的管理上,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杜绝这些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上述6例高山探险山难和7例交通事故外,其他遇难原因的统计为:坠落6人(其中包括1人在救援时滑坠遇险)疾病致死3人,迷路3人,溺水4人,失踪、被冰块砸伤致死、潜水、动力伞损坏各1人。至今为止我国山难致死的直接原因可分为六大类:1.高处坠落:岩石、冰雪陡坡滑坠,空中坠落(悬崖、竖井、冰裂缝),保护缺失、损坏、操作错误而失保脱落,高空拓展脱落2.溺水:翻船、游泳、水边摔倒落水、山洪、潜水、跳水、攀瀑;3.疾病:高山病、中暑、脱水、失温、冻伤、衰竭、猝死、中毒、毒蛇4.自然灾害:冰雪崩、泥石流、塌方、落石、雷击、山洪、暴风雪;5.其他:交通事故、飞行器坠毁、山地车事故、设施坍塌、跌到重创。6.失踪:迷路:不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山难发生的引发原因。迷路经常引发被困、失踪等险情,如处理不当或得不到救援就会因为随后发生的伤病、滑坠造成死亡。建议今后在统计山难死亡时,以上述六点作为死亡原因,迷路不宜作为死亡原因。9、地域分析2010年度登山户外运动死亡事故的发生区域依次为:陕西(7人)新疆(5人)山西(4人)云南(3人)浙江(3人)尼泊尔(3人)北京(2人)河南(2人),湖北,内蒙古,青海,安徽各1人。以上未包括外国人来华参加高山探险的有关数据。由于我国各种条件的限制,现无法进行死亡率的统计。山难发生较多的地区往往是那些开展户外运动人流量大的目的地,基数大。而且,遇难者不少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其他各地区的山友。应该说明的是:我国山难的发生总数及发生率,都要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少,山难致死的人数也较其他一些体育项目要低。然而山难中多数是“不应该”发生的灾难,本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来避免其发生。10、组织形式分析2010年度山难事故仍然是主要发生在非法人单位组织的活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亲朋好友结伴出行,网络发帖招募或QQ群组织,非法人俱乐部AA制活动。其中结伴出行显著增加,为7起,约占全部23起案例的30%。看起来,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已注意对组织者的选择,但又找不到适当的规范的组织,就自己组织自助户外了。网络组织的有5起,俱乐部AA制的有4例,个人行动有4例,另3起为企业法人组织的活动。规范的有资质的可以为山友们提供安全、优良服务的机构显得很缺乏。值得管理部门和从业机构给予关注,并积极推动户外服务产业发展,为推动全民健身做出贡献。四、山难的救援山难的严重程度及相应对策1、突然发生瞬间死亡,救援目的是避免损失扩大,做好善后处理。更重要是在于预防和规避2、山难发生伤病,因立即自救互救,必要时求救。目的是减轻伤害和损失。3、山难局限于险情,要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救援,制止险情发展为伤害事故。有些山难基本上是无法救援的场地设施坍塌、洪水突袭、雷击等这时仅强调救援无意义,更要强调的是事先进行避防、逃生、求生的教育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山地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的最重要第一步媒体讲座表演活动山难救援方略探讨1、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救援工作要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有组织的、规范的救援。以人为本,不应沦为纯商业行为。2、中国登山协会救援体系发展方针救援体系三步走1)、区域性救援队2)、全国性救援组织(网络、平台等)3)、成为国家救援体系的一个部分3、技术层面的研讨救援技术、装备和运作交流1)、演示:以看为主,改善2)、演练:以练为主,培养骨干,常规开展各种课程3)、演习:为实践服务,定期举行4)、竞演:与竞赛元素相结合,以“大比武”的形式推动救援工作的提高4、国内及国际合作学习、交流、研讨,推动救援体系建设;引进和构建救援培训认证体系:联合国世界危机协会UIAA-ICAR美国救援协会5、救援工作推进显著救援工作推进显著,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和救援组织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的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登山协会和公益性社会团体、共青团、志愿者组织等对登山户外运动的救援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明显加强。在北京、河南、浙江、深圳、海南等地组织救援演练,普及了关于户外运动的风险知识和救援的观念、技术及装备。正在探讨构建登山户外运动救援体系的观念、框架和方法。谢谢!交流信箱:cmadrli@263.net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