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散本章的重点:1、工业革命2、英国工业革命3、各国工业革命比较一、英国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现代化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化3、工业现代化4、现代化1、工业革命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它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①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了劳动效率,是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③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④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对世界格局的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⑥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西方社会结构及社会思想的影响1、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2、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4、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出现了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5、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6、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犯罪等弊端。•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工业现代化•主要标志有:•①劳动资料的现代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②工业部门结构现代化,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建立新兴工业部门。•③职工知识结构现代化。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普遍提高,在职工中科技人员比重不断提高,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的比重增加。•④管理现代化。在工业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与其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工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概念,在一定的时代,在全世界具有统一的内容。发展中国家,由于原有技术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规定符合国情的阶段性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现代化•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种向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更多是用来作为商品,而不是自己使用。•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两大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层面•①、经济层面: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层面:民族国家的建立、宪政民主在世界各国的确立、生产的科学管理•③、社会层面:奉行个人原则和利益机制•④、文化层面:祛魅化与世俗化•现代性动力的三种来源•①、时间与空间的分离•②、脱域(是指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现代行的后果》吉登斯)机制的发展•③、知识的反思性运用•现代性的精神维度•①、主体性原则:首先是个体独立精神的存在,独立思考,自我意识,道德自律,自由权利,艺术自主。•②、理性原则:求真批判(二)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散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世界近代史》(下)第2-4页。•资金来源:圈地运动;对殖民地的掠夺。•社会结构和组织变化的启蒙:致使早期资产阶级即商人阶层利用企业方式经营农业的新式贵族的形成;把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把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的过程在进行。•国内市场的形成:为商品打开畅通渠道,资金流转也顺利了。•行会制度薄弱:自由氛围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条件•手工业发达:为集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工厂制的形成奠定基础——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关于资金来源问题:在研究工业革命的起源时,有必要深入研究农业、工业和商业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研究银行在聚集零散资金,并把闲散资金转变为工商业资本工业革命初始方面的特殊功能,也有必要研究国家资本和外来资本在工业发展中的意义。(王章辉文章摘要)工业革命的过程: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从轻纺工业的棉纺织业开始,纺纱和织布机器的发明•对生产资料的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机器生产促进重工业(冶金业、采煤业)的发展。二、工业革命的扩散(资金来源、特征、起止年代)1、法国工业革命•资金来源:租税和殖民掠夺(意义逊于英国)•工业化进程: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大企业的发展迟缓。•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较少了对工业的投资。•工业革命从轻工业的纺织业开始。•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从1815年至1870年代(拿破仑三世时期)2、美国工业革命•工业化的起源•资金来源:奴隶贸易;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西部土地投机;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是其工业革命的特点。•工业革命完成时间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3、德国工业革命•资金来源:对国内的掠夺,其方式是在解放农奴时向农民索取赎金。•国内市场:“关税同盟”使分裂造成市场分散的问题缓解。•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德意志关税同盟”:1、定义:德国统一前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为扫除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而结成的同盟。于1834年正式开始。2、形成过程:•1818年,普鲁士政府于首先实行改革,在境内废除关卡,取消消费税和国内关税的征收,宣布商品流转自由。•1826年,在普鲁士带动下,北德6个邦国于成立关税同盟,参加同盟的各邦国之间的关税取消了。•1827年,南德两个大邦国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组成南德关税同盟,后来其他一些南德邦国也参加进来。•1828年,汉诺威、萨克森、图林根各邦国和汉萨城市组成了对抗普鲁士的中德关税同盟。但在普鲁士的压力下,它于1831年瓦解了。•1833年,由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组成,参加的各邦国订立了为期8年的关税协定,协定自1834年1月1日起生效。以后每逢协定到期即再行延长。开始时,这一同盟联合了北德18个邦国。•1835年巴登公国、拿骚公国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加入后,领土共计8.2万平方英里(超过当时德国领土2/3),人口2500万人。只有汉诺威等一部分邦国未加入同盟。3、关税同盟的内容:•废除内地关税,同盟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对国外贸易统一关税制度和税率。关税同盟还致力于统一货币、度量衡制度和商业法规。1837~1844年间,关税同盟先后与荷兰、希腊、土耳其、英国和比利时签订了商业协定,同盟的国际地位很快得到巩固。4、对工业革命的意义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境内大部分邦国结成了一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区域。关税同盟的建立是德国走向经济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步骤,它也促进了19世纪德国产业革命的发展。•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具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工业革命,其深远意义在于政府重视发挥智力作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工业革命完成时间:从19世纪50-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4、俄国工业革命•资金来源;商业利润、对“边区殖民地”的掠夺、税收制度、农奴制改革所获得赎金。•外国资本和技术在工业革命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和技术落后。•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为了深入研究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范畴。•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大体上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工业革命发展极不平衡:在地理上,工业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集中在欧俄地区;在时间上,起伏波动大,高潮与低落交替出现;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发展不够协调,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发展迟缓。三、英国宪章运动1、关于阶级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阶级形成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状况;•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2、英国宪章运动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