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游戏字谜对联宝塔诗回文诗神智体第七讲汉字的造型特点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木——梅、杨、树、枯水——江、湖、沟、河山——崇、峻、岭、峰从象形、指事、会意到形声,汉字的符号性特点逐渐突出。这与文字记录语言的重要更能直接相关。转注和假借是完全符号化的表现。一、汉字与谜语1、谜语谜语和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有密切的关系。谜语,按谜底可分为字谜和非字谜两大类。字谜是谜语中的一类,跟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直接相关,是中国独特的文字游戏。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物谜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探春阶下儿童仰脸时,清时装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惜春: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字谜:清顾春《玉房怨》元宵夜,兀坐灯窗下。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舍口不言他。论交情,曾不差。染尘皂,难说清白话。恨不得、一刀两断分两家。可怜奴,手中无力能抛下。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2、谜语的历史“谜语”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认为,谜语是由“隐语”发展来的。在曹魏时代,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南朝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几则谜语故事。宋代以来,制谜猜谜活动广为流行,形式繁多。因元宵节赏灯时要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这种习俗至今在许多地方保留着。3、谜面与谜底1)综合利用字形、字义间的关系。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劈岩移山,筑田种柳。合二而一。个个参加运动会。有一半,有一半,又有一半。2)利用字形结构和笔画关系造谜语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八九不离十。半价出售。3)利用错觉造成字谜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至)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孕)一笔写成两个字。人有它大,天没它大。遇到白,反成黑。4)以一定的文化历史知识为背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乙)田单火攻。(解)战国时燕国伐齐。齐国田单用火牛阵攻燕军,在牛角上绑刀,尾巴上绑火把,迫使牛冲入燕军阵地而大获全胜。“牛角刀”合起来就是“解”字。目字加两点,莫当贝字猜。贝字欠两点,莫当目字猜。王安石:左七右七,横山倒出。王吉甫:一上一下,春少三日。你谜我谜,恰是一对。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也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也非野兽;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字母灯谜AOP(打一汉字)ten(打一汉字)彩云追月(打一字母)半把尖刀(打一字母)直角、锐角、对顶角、内错角(各打一字母)山横水半流(打二字母)二、汉字与对联对联,雅称“楹联”,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对联的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仄起平落”。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红白相兼,醉后怎知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对联与对偶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清大余县戴衢亨: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2、对联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3、对联的种类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朱元璋为屠户作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祝枝山戏富商: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1979年,赵朴初为杭州“岳庙”写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郑板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邓元白自题宅第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清吴敬自勉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清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朱元璋金陵秦淮河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清乾隆进士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扬州二十四桥: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酒联举杯邀明月;放眼看青山。安徽滁县醉翁亭酒联:翁去八百年,酿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吉林北山玉皇阁酒联:五载我重游,桑海高呤诗世界;一层谁更上,乾坤沈醉酒春秋。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酒不留零。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回言此处高。沽酒客来凤亦醉、买花人去路还香。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两个节约能手一对勤俭夫妻——勤俭持家两个生产能手一对劳动夫妻——劳动光荣两个革命能手一对团结夫妻——相亲相爱两个斗争能手一对矛盾夫妻——你死我活4)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5)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总理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郑板桥自挽张长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胆小休要吓我;地藏王,阎罗王,粗粗相会,面狠好不惊人。康熙挽郑成功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李大钊挽孙中山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身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揭民族大义,屹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心,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其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4、对联趣话歧义联: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唐王之涣《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枝山:到此已穷千里目;何必更上一层楼?唐伯虎: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明洪承畴:皇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皇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清王国宾:爱民若子;执法如山。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三、汉字与古诗汉字的象形性使中国古典诗歌富于形象性,比如,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汉字的“春”就是“太阳低伏在草木茁壮成长的枝干之下”,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诗句,就像一组组活动的图画,使读者能摆脱语音语法而直接进入诗人描绘的境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Athreadisinmyfondmother'shandmoving.Forhersontoweartheclothesereleaving.Withherwholeheartshe'ssewingandsewing.ForfearI'lle'erberovingandroving.Whosaysthelittlesoulofgrasswaving.Couldforthewarmthrepaythesunofspring.1、汉字对诗歌形式的影响:1)句子的整齐中国的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诗经.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