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何为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内容•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二、古典园林的分类•三、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四、古典园林的赏析时期特点黄帝最简单的囿和苑商周初期造园。利用自然山泽、水泉、树木、鸟兽造园春秋战国已有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秦汉出现宫殿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上林苑)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转折点——崇尚自然唐宋园林达到成熟阶段——诗画融入园林(写意山水园林)明清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一、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1、生成期(殷商——秦汉)•(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周文王“灵囿”•台:商代出现的人工建造的高台,供观赏天文气象及游乐为眺望之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大片地上通过对土的夯筑而成,发展到周代后为台榭。•(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皇家苑囿规模宏大、私家园林的出现•特点(利用自然):•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汉武帝的上林苑汉武帝的上林苑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私家园林类型:城市型宅园郊野别墅园3、成熟期(隋、唐、宋)•(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隋:西苑;唐:华清宫;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2)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宋代的网师园、沧浪亭。写意山水园辋川图王维4、全盛期(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1)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2)皇家园林规模庞大:西苑、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沈夏《浮生六记》(清)•(4)大批造园家的诞生二、古典园林的分类(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又称“帝王苑囿”。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最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颐和园: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2、私家园林:官僚商人文人居住,又称“文士园”。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3、寺庙园林:主要包括佛教园林,道观园林,名人祠堂园林.多座落在山上,选址于空旷处。追求肃穆、庄严、神秘色彩,以达到对人产生强烈的感应的目的。•(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园林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皇家园林是其代表。北海公园规模宏大雍容华贵2、江南园林多属私园,以宅园为主,规模小,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灰砖青瓦,韵味隽永,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中舒适恬淡。网师园玲珑素雅细腻精美3、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宅园为主。其发展历史较晚,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在二者之间。具有热带风光、建筑比较高而宽敞。岭南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十石斋与番禺的余荫山房。可园(岭南园林)三、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叠山理水山水是中国园林的标志,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山水有很深的社会情感积淀,在某种意义上说,山水记载着高人的足迹,文人的心路印痕,名士的风流雅韵,山水情已经成为古人心向往之的风雅范式。1、叠山山的主要功能在于造景,审美功能主要是分隔空间,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石材种类:黄石、太湖石太湖石五大特点:绉、透、漏、瘦、丑•代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环秀山庄狮子林留园冠云峰、岫云峰•2、理水以小尺度体现河、湖、溪、涧、泉、瀑等景象。园林中的水景呈现出形、色、光、影、声等多种多样的美。•理水之法:掩、隔、破•(二)建筑•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1、厅堂: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狮子林燕誉堂•2、楼阁:楼在园林中一般用来作卧室、书房,也用来观赏风景。阁用来收藏珍贵的书画、经书及功臣像或供佛。在园林风景是作为点缀风景、登临观景之用。拙政园见山楼见山楼颐和园夕佳楼颐和园佛香阁拙政园浮翠阁•3、亭:供游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北海公园五龙亭•4、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水谢则要三面临水。怡园的藕香榭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5、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形似车厢。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拙政园听雨轩留园闻木樨香轩眉月轩:月牙形建筑呈弧形的特殊平面形式。眉月轩6、舫:一种仿船形水上建筑,船体花厅,工巧雅致,又叫画舫。也是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观赏性的小建筑物。颐和园清晏舫舫拙政园香洲狮子林石舫7、廊:起连接建筑物,分隔空间,造成景观,引导游人循廊揽胜的作用。廊有单廊、复廊之分。拙政园小飞虹廊桥沧浪亭爬山长廊怡园复廊颐和园的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四)、园林植物园林从最初形成起就和花木结缘了,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园林花木以及依附于花木的景观品类越来越丰富,形态内涵越来越深厚,多层次,多方面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作为“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这个“自然”要具备“生境”、“画境”和“意境”等“三境”,而花木是构成这“三境”的重要因素。“三境”涉及生理、心理、生态及意识形态诸多方面,既立足于自然美,又关系着社会美。1、“人化”自然中自然美的象征园林植物是营造自然美、创造山花野鸟那种朴素野趣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在园林这一“人化”自然中,植物营造出“生境”,美化着“生境”,也优化了“生境”,园林植物是自然美的象征。(1)、营造“生境”“生境”就是自然境界,就是清叶燮所说的本乎天然自有之美也,即大自然所固有之美。园林的“生境”营造的是“人化”的自然环境,它通过人对大自然的再创造形成的,比自然更集中,更理想,但又“宛自天开”。雪香云蔚小亭:拙政园中部野水回环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有雪香云蔚小亭,亭子旁梅影摇曳,枫、柳、松、竹掩映生辉,禽鸟飞鸣山巅,溪涧盘行,温馨新鲜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树木可以创造“声景”。松涛竹韵、桐雨蕉霖、残荷听雨、柳廊闻莺、高槐蝉鸣、都是天籁之音。蕉窗听雨残荷听雨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因取唐李中“听雨入秋竹”听雨入秋竹(2)、美化“生境”园林主人们追求的是“一年无日不看花”,所以都种植四季花卉,突出季相变化。如拙政园,春日到海棠春坞赏海棠,夏天在远香堂上看荷花,秋上待霜亭观橘树,冬去雪香云蔚亭看梅花。承德山庄植物品种繁多,各种植物就达一千二百种。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又突出了季节交替,使人们领略到四季不同的色彩之美,景色之美。72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清人张潮《幽梦影》(3)、优化“生境”绿色植物具有调节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吸附、过滤灰尘,净化空气、杀菌、杀毒,吸收噪音的作用,对人类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如植物芳香就能杀死多种病菌,民间有“花中自有健身药”、“七情之病也,香花解”之说。赏花是雅人逸事,能调节人的心情,让人放松,花木繁茂的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多,可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2、园林植物的“人化”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木是人们寄托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媒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人化植物方面的美感意识,影响深化,并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优良传统。如“桃子妖妖,灼灼其华”;屈原的《离骚》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自然美意识。自宋以来,在花谱、艺术书籍以及对植物的诗词杂咏中,都写出了人们赏花木时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花木上。中国古典园林广泛采用诗画艺术用的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花木的自然生态特性赋予人格意义,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所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是人们重要的情感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性。植物更多地用来比喻人的社会属性,这些花木,各含特殊的文化意义。中国园林,作为情感载体运用频率最高的要数松、梅、兰、竹、菊、荷了。松柏:松柏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松柏苍老盘曲的树干,树龄长过千年,木质不容易遭虫害和腐烂,象征坚毅、高尚、长寿和不朽等。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庄子》言:“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知松柏之茂。”拙政园松风阁,横额为“一亭秋月啸松风”“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成为松树又一特征。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南史》记载“山中宰相”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为长生的象征。据传,古代有一对隐居的夫妇,屋子后有古松千丈,这对夫妇年岁数百,死后化为双鹤,绕松而翔,故有松鹤延年之说。梅花生性耐寒,冬末即开花,“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是春的信使。古有寄梅送春的典故,寄梅送春,成为表达友谊的高雅之举。梅花风姿卓越,清香可人,有“花魁”之美誉。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人格清贞,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深合宋人尚雅心理。宋文人爱梅赏梅,成为风尚。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傲骨嶙峋,象征坚韧和气节,这就是文人园林窗户、铺地、雕刻上经常能见到“冰梅”图案的文化意义。梅花花姿秀雅,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其像吉祥,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人们爱用“梅”的谐音“眉”,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子:竹子为“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子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唐张九龄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淡泊、清高、正值,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因此,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风流名士的理想的人格化身,敬竹、崇竹、引竹自况,蔚为风气。竹,成为隐士名士的代名词,名士风雅的标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扬州个园:作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沧浪亭的翠玲珑:取园主苏舜钦“日光穿竹翠玲珑”诗句意。竹子还是佛教的象征。“青

1 / 1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