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成员:郑成龙、郭峰、陈锦斌、廖祖旺、苏祥煌、黄永兴、蔡鑫源、安丽媛理由陈述:一.台湾问题是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们理应关注这一问题。二.台湾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5.20以来,由于台独势力的重新执政,造成两岸间局势再度紧张,台湾问题有了新的表征。三.福建地区,尤其是闽南地区与台湾往来密切。台湾问题对福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台湾简介:地理:台湾省坐落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与大陆分离。七成土地为山地与丘陵,台湾山脉横贯东部,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多元。人口:总人口约2200万,有98%的人口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汉族,约2%则是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省内汉族民众70%为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迁移的闽南人,14%是从广东省东部地区迁移的客家人。台湾简介:经济: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2015年岛内GDP总量占比中国GDP总量为4%,2014年台湾人均GDP居世界第17名,2013年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第21名,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军事:台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组成。总人数为47万余人,其中,陆军24万余人,海军6.8万余人,空军6.8万余人,另有准军事部队4万余人。分为五个战区和两个防卫部,各类战车、战机、战舰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军事力量全球排名在20名以内。台湾简介:政治:台湾政治体制依据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区分”理论,采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但在经历多次修宪后,五权体制已破坏严重。1996年起实行公民直选,“总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基本达到宪政民主的良序。同时岛内党派林立,政治生态复杂多变,各种势力众横交错。采用公元、民国两种纪年。文化: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辅以原住民的南岛文化,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文化多元风貌。与福建一样,很多台湾居民信奉妈祖,闽南语为通行语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琉球。•元朝时,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但由于三大战役的失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最终退守台湾并与中国大陆相对抗。而美国基于冷战的需要,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为两岸的统一设置了巨大的障碍,造成两岸之间长期的政治、军事对峙。•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题的发展: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企图建立专制政府,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内战。1949年12月,国民党集团最终败走台湾。国民党军撤退台湾台湾问题的发展:建国初期,因为大陆军事力量优于台湾国军,新中国领导人曾打算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金门战役的失利,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和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解放台湾被迫拖而未决。第七舰队进入台海台湾问题的发展:1955年,中国政府出于对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的研判,第一次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1956年,周恩来会见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首次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设想。周恩来会见曹聚仁台湾问题的发展:1958年8月,为了用有限的军事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中国政府炮击金门,引发第二次台海危机。“金门炮战”中损毁的民房台湾问题的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方声明:“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的发展:1978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并从台湾撤军。1979年1月,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随之一落千丈。1979年邓小平访美台湾问题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要变化。197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台湾问题的发展:1982年8月,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双方发表了“八一七公报”。同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时,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台湾问题的发展:1986年,台湾当局开放党禁,推行自由化。1987年,大陆放宽台湾居民以探亲名义到中国大陆。1988年,台湾当局有条件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两岸民间的交流渐见频繁。首批探亲台胞台湾问题的发展: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举行的公开会晤。汪辜会谈台湾问题的发展:1995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新春茶话会上,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对待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台湾问题的发展:台海危机中解放军登陆演习1990年代末,美国打破近17年来不准台湾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以及李登辉大肆鼓吹“两国论”,使中美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台海两岸剑拔弩张。台湾问题的发展:2000年,岛内第一次出现政党轮替。民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否认“九二共识”,频频掀起“去中国化”、“台湾正名”、“公投制宪”、“一边一国”等“渐进式台独活动”。2005年3月,为有效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台独分子街头游行台湾问题的发展:在台独势力猖獗之时,中国政府准确把握岛内外形势,因势利导,对台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最终使两岸冰封关系出现松动与局部突破。2005年中旬,时任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主席分别率团访问大陆。时隔60年,国共两党首次进行最高层次的对话交流。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台湾问题的发展:2008年,国民党再次执政,两岸关系出现转机。与此同时,在各方的努力下,台湾与大陆逐渐实现三通。两岸人员、商贸往来更加密切,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台湾问题的发展:•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全面辩证地把握和平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十八大报告中就解决台湾问题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涵,对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阐释:坚定性: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条件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充分条件。原则性: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务实性: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灵活性: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台湾问题的发展: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台湾问题的现状:2016年5月20日,秉持“台独”立场的蔡英文就职“总统”,拉开了在野8年的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大幕。上任后,蔡英文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倒行逆施。蔡英文就职演说台湾问题的现状:7月21日,蔡英文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首次明确回应“九二共识”,宣称“台湾是一个国家”。9月29日,蔡英文发布《给民进党党员的信》,并在信中公然表示,要力抗大陆的压力。10月10日,蔡英文“双十”演讲中继续采取“隐性对抗”的策略,再次声称“不会屈服于压力”。蔡英文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台湾问题的现状:为应对岛内局势变化,几个月来,大陆大幅减少赴台旅游人数,国台办、外交部多次发文警告台湾当局。同时,解放军于福建东南沿海举行了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近期,甚至有大陆人大代表提议修订《国家统一法》来从法律层面对台独势力进行实质性约束。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发展受挫。台湾观光业者游行台湾问题的未来:短期看来,由于台独分子的肆意妄为,两岸关系出现倒退,台湾问题反反复复不可避免。长远的看,台湾回归的历史大势不可撼动,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动不得人心。在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大陆最终会统一。2000年朱镕基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