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关于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组织工作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1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环旅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和顺利开展。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地理、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在院长黄润教授带领下对相关院校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展开了考察调研。二、调研考察开展情况1、省内高校调研2014年3月28日至29日,环旅学院一行四人到赴池州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两所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在池州学院,考察组一行得到了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主任胡文海、党总支书记崔泽玉和副主任张乐勤等系领导的热情接待。胡文海主任解读了池州学院以“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介绍了池州学院强化实践,突出应用、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了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依据专业专长能力设置课程模块,同时开发校本教材。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以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为主要形式,课内实践包括课程实训、实习、论文、课堂辩论赛等,课外实践以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课堂为主要形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同时胡院长分享了在酒店实习中如何选择酒店和管理学生的做法,最后介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去向,以及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随后参观了该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并就相关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3月29日,考察组一行来到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与院长焦华富、副院长苏勤、旅游系王朝辉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王朝辉主任强调旅游人才培养定位要准确明确,旅游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应用型培养,其中外语技能尤为重要,学院在一二年级设立了旅游英语课程,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课程设置结构是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基础。同时强化旅游专业实习,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和实习学生的专业实习导师制,全程跟踪学生实习。焦院长就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考察组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提出诸多宝贵建议,鼓励更多旅游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挂职,最后实地察看了各专业实验室。28日晚,考察组一行还择机亲切探望了在安师大读研的环旅毕业生,认真听取毕业生对母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省外高校调研2014年4月19-20日,环旅学院院长黄润教授率地理教研室主任李远平、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余佳华,以及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对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进行考察和调研,对地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室工作进行深入交流。19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汤国安教授、旅游系主任黄震方教授、GIS系主任龙毅教授热情的接待黄润院长一行。旅游系主任黄震方教授介绍了南师大在旅游管理本科培养方案上突出“需求导向原则”、“系统构建原则”、“结构优化原则”、“就业导向原则”、“强化应用原则”以及“可操作原则”的做法,采用模块式方向选修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校企合作的实训实验模式。20日上午,黄润院长一行来到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万绪才教授接待了来访。双方就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模块以及实验实训经验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万绪才教授在加强优势学科的建设和专业课程应用性设置上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会后对旅游实训中心进行参观。三、地理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总结(一)地理专业1、地理专业的社会需求与素质、能力要求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纳入教师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招生地理科学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以外,其他学校的地理专业均为师范专业。从安徽省内来看,中等学校地理专业教师招考2014年全省统一招考,在此之前,均为各市、县独立招考。每年约提供招考岗位200-250个,采用笔试、说课、授课等环节,综合考核人才素质。目前安徽省内共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池州学院等6所本科院校招收地理专业本科,每年毕业生人数350-400人。各校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都很高,约30%左右,“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输送优质的硕士研究生生源”是培养目标之一。每年共有约245-280名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教师岗位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教师教育能力和素质要求高。总体来看,从业市场对地理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无论毕业去向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中学地理教学岗位还是到公司企业就业,具备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是给未来插上翅膀。地理专业目前招生主要是文科生,毕业授予的是理学学位,从将来学生的发展来说,尤其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安徽师范大学和池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均开设了超过了100学时的高等数学,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2)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课程学时大幅压缩的情况下,片面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在短期内可能效果比较明显,但对毕业生将来的持续发展来说,往往显得后劲不足,发展受限。在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对中学地理教学方向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个导师),开设跟中学地理教学结合方面的课程,着眼于学生继续深造的专业方向则开设不同的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池州学院地理专业也分为“地理教育”和“学科拓展”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开设有所侧重。3)教师教育专业技能。从前几届学生来看,在应聘教师岗位时,往往笔试成绩比较好,而在说课、授课环节不尽人意,最后遗憾地失去机会。这就要求在校期间除了开设有关教师教育方面的理论课程以外,要注重加强说课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训练的意识,长期地不间断地进行训练。从调研的几所高校来看,都很重视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包括课内训练、微格教学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等。4)学科调查研究能力。在高年级开设适当的学科拓展课程,有利于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专长,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几所学校开设的学科拓展课程来看,既介绍学科前沿与发展,又注重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既考虑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又突出区域特色。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学科调查、科学研究能力的锻炼与培养。2、地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皖西学院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9级做了比较大的变动,此后除了2011级没有进行修订以外,每一级都进行了修订,但变动不大。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等几大模块组织教学。毕业需达到185学分,其中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55学分,大类课程51学分,专业课程38学分,实践课程41学分。现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关于公共基础课程问题。地理专业招生服从学校考生报考率、录取分数线的考虑,招生以文科生为主,但毕业授予的是理科学位,同时现代地理科学具有横跨自然、人文社会和技术三大领域的特点。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上,单纯划为大文类或者大理类都不合适。其结果是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伦不类。2)关于教师教育课程问题。2013级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共开设了38个学分。看起来学分很多,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在开设了普通话、三字书写、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等课程以后,又由教育学教研室开设3个学分的“教师技能项目训练(含口语表达技能、书面表达技能、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在公共通识课程中规定学生必须选修3个学分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在4-6学期又规定选修三个学分的教师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由教育学教研室统一开设,课程重复、脱离中学学科教学实际、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差。教育实习一项高达14个学分,在毕业论文等所有实践实习环节中学分最高,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教育实习学分一般8-10分,没有见到超过10学分的。3)专业课程学分过低。在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几大模块中专业课程学分最低。学生专业理论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专业发展后劲不足。3、对本专业本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与建议1)真正做到“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差异和地理科学专业的特殊性,给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更多的灵活性。2)在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中,可以限定总的结构和学分,而将课程及学时的安排设计权限放到二级学院,以便根据专业特点和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实际组织相关课程,以取得实效。4、对全校公共课程、通识课程设置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1)加强对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出台教学评价与课程考核办法,促进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对大文、大理类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经过充分论证,考虑不同专业实际和特殊情况,给予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5、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总体设计的意见与建议1)重新划分各课程模块学分比例构成,全盘考虑,务求实效。2)重新论证大文、大理类公共基础课程及学时、学分,避免不仅没有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反而不伦不类。3)重新设计教师教育课程。应将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成一个真正独立的模块,而不是既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又将教师教育课程分布于通识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中。(二)旅游管理专业1、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素质、能力要求1)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调研中感受到,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十二五”期间,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程度更高,不断产生的新职业需要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新的就业领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企业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需要大量的应用性、创新性旅游人才,在旅游行业中高素质导游、旅行社营销-外联、旅行社计调、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人才短缺,同时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对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规划、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旅游地产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量大。2)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a.旅游业人员要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旅游业的综合性、开放性、服务性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应有多学科知识背景,构建由专业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的多层次、较为宽泛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景区管理等旅游专业理论,旅游业前沿及发展动态。b.要有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内在能力素质。对旅游应用型人才来说,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应特别突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较强的职业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学生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非智力素质。c.要有多维度的品质素养多维度的品质素养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事业心、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旅游行业有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等。2、旅游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旅游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a.学分和课程体系结构以旅游管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毕业需达到175学分,其中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55学分,大类课程51学分,专业课程33学分,实践课程36学分,课程体系按照“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设计。b.大类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旅游学概论、基础会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旅游实用英语、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c.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和专业选修课程:(1)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