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_第9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9章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本章提要•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环境价值理论•直接市场法•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揭示偏好法)•意愿调查法(假想市场法、陈述偏好法)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由品,可以无限获取,因此无直接价值。•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节自然资源价值论一、使用价值论•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在现阶段及将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多,自然资源将逐步赋予劳动,一些自然资源也将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自然资源不同于生产的商品,商品具有劳动价值自源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力和劳动力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在人类活动增加后,一些自然资源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效用价值论•自然资源具有效用价值;•N.巴本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类天生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生产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但人们获得效用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生产,效用完全可以通过大自然的赐予而夺得。•边际效用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三、稀缺价值论•自然资源因为稀缺性而具有稀缺价值;•资源价值首要体现的是稀缺性,资源价值的大小也是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稀缺性的体现。四、垄断价值论•自然资源因为垄断而具有垄断价值;•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建立权属关系;•产权就是指自己和他人收益的权利(H.德姆塞茨);•高效率的产权结构应具有四个主要特征:•普遍性,资源为明确的主体所拥有,权利必须完全明确制定;•排他性,产权主体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益权;•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处置转让;•强制性,产权必须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自然资源系统中水体、土壤、矿产及生物资源存量的大小,生态功能的丰缺,资源开发的难易存在着差异,故形成自然资源的级差地租。•自然资源应收取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这里的“土地”并非单纯指土地这一自然资源,它的概念非常广泛,是陆上、水中、空中光和热等物质的总称。•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指生产条件较好或中等土地所出现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单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租金。五、地租理论从资源价值到环境价值•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从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是我们认识的一种深化。•以水资源与水环境为例:•饮用、灌溉和航运,价值构成只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态服务价值、环境美学价值,甚至包括未来的价值。•水还具有非使用价值。第二节环境价值论一、环境价值的内涵•环境资源价值就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固有的自然资源方面的价值基于开发利用资源的人类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固有的生态环境功能价值环境资源中的各要素,固有的与人类利益或使用无关的存在下去的价值二、环境价值的分类(一)环境的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环境的个别价值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区域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较低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对较高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而言具有各种不同意义的价值。•环境的整体价值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主要指环境的整体状态和组合形式对人类与生物所具有的价值。(二)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1、环境的显性价值•环境的显性价值主要涉及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能直接作为生产要素的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由于环境经济理论的落后,我国长期忽视环境的显性价值,由此形成“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2、环境的隐性价值•环境的隐性价值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但又为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的价值。(三)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1、环境的使用价值•环境的使用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UV)、间接使用价值(IUV)和选择价值(OV)。•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中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矿产资源等;•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意愿支付,比如当代人有对保护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等的意愿支付。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包括人类的发展中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三、环境价值的特点1、整体有用性2、不确定性3、时效性4、空间差异性5、多样性6、共享性(外部性)7、人为创造性8、负价值第三节环境价值的构成•一、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资源环境总价值•TEV=UV+NUV•=DUV+IUV+OV+BV+EV使用价值UV•使用价值是指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时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教育、人类住区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以森林为例,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小气候调节等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的范畴,它们虽然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但却为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非使用价值NUV•非使用价值是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存在价值是指仅仅知道这个物品存在而获得满足的价值。它是人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例如,如果人们相信所有的生物都有权继续生存,即便它们看起来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选择价值,甚至于他们的使用价值是负的,人们也愿意为这种生物的存在支付一定的货币量。人们对环境资源存在的支付意愿就是环境资源存在价值的基础。•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对于某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来讲,如果现在利用了这一资源,那么未来就不可能再获得该资源,因此消费者为了将来可以选择是否使用它而愿意支付一定的货币量。因此,选择价值就是消费者为一个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资金。其他分类方法的表述•按环境价值的来源可以把环境价值分为自然价值和附加价值两部分。见表实价值和虚价值•前者是比较实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商品价值,后者是比较虚的无形的舒适性的服务价值。如表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价•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的基础是环境资源给人们带来的级差受益或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或是因忍受环境损失而要求的赔偿意愿。•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直接受到环境资源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二是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环境资源信息中获得;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人对环境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要求赔偿意愿获得。•环境价值的科学计量,是计算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分析防治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措施的效益,进行环境资产或自然资产的价值评估,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实行环境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第四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应方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替代市场评估法,包括:•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意愿调查法资源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一、直接市场评价法•是根据环境质量变动对资产价值、生产效率的影响来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通过可以观察到并且是可测量的生产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来评价环境损害或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常用的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应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1、剂量-反应方法•剂量-反应法是通过建立环境损害和造成损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确定在一定的污染水平下,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变化,并依据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将产出变化量货币化,由此对环境变化进行价值评估。•例如,通过测算酸雨带来的农作物纯收益变化,来推测酸雨的环境损害。测量方法•环境影响与其成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①实验室或实地研究。例如,观察水污染对种植业的影响,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然后建立关系模型进行分析。•②受控试验。即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模拟试验。也就是通过人为模拟环境变化,并观测其影响结果,已确定环境变化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③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关系模型。例如,运用实际调查资料,建立人的健康和空气质量、食品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而测算出空气质量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因此,它不适用于对非使用价值的评估。2、生产率变动法•生产率变动法是通过测定环境变化对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对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及其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变化来推算环境价值。•例如,水污染将使农产品产量或价格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通过这个损失可以估算出水污染的损害金额。生产率变动法的工作步骤•(1)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造成影响的区域及其影响大小:例如,森林砍伐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导致100km2区域内的土壤损失3%。•(2)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例如,土壤减少3%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2%,假设未受影响前,产量为7500kg/km2,则产量损失为150kg/km2。•(3)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例如,假设玉米的收成将因为森林砍伐减少150kg/km2,受影响的范围为100km2,玉米的市场价格为1.0元/kg,则因森林砍伐造成的该类损失为150kg/km2×100km2×1.0元/kg=15000元。3、机会成本法•在某种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该资源一旦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即选择了一种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机会。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利益。因此,可以用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最大净收益(即机会成本)来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机会成本法特别适用于对自然保护区或具有惟一性特征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价值评估。•用机会成本法也可以计算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当某一项目的开发建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可以同时设计另一些补充项目方案作为原有环境质量的替代品,以便使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保持不变。这些可供选择但不可能同时都实施的项目方案都可以看作是其他项目方案的机会成本,其中的成本最小方案的成本可以看作是开发建设的机会成本,用它可以评估出开发建设引起的环境污染损失。4、人力资本法•由于污染将导致环境对生命支持能力的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而给生产造成直接损失,而且因环境质量恶化还会引起医疗费开支的增加,以及因为人得病或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人力资本法就是通过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来对环境变化的价值进行评估。•环境质量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医疗费的增加和由于健康原因引起的个人收入损失。前者等于因环境质量变化而增加的病人人数与每个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用的乘积;后者等于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劳动者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的缩短量与劳动者预期收入现值的乘积。•由于劳动者的收入损失与年龄有关,所以,首先必须分年龄组分别计算劳动者各年龄段的收入损失,然后将各年龄段的收入损失汇总,得出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劳动者一生的收入损失。人力资本法的基本步骤•(1)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即致病动因),即识别出环境中包含哪些可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2)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3)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4)估算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