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E级城市控制网设计及其汇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GPS设计书及项目一的作业汇报总结第三组组员:周飞、郭琳斐、卜建春、黄东旗韩晓刚、沈存续。汇报人:周飞指导教师:田倩2011-10-21GPSE级城市控制网技术设计一、测区及任务概况。测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附近,地势南高北低,地势以平原和台原为主。铁路以北是海拔400米以下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铁路以南是秦岭黄土台原,海拔400-800米,局部接近1000米。气候属温暖带。年平均气温13.6度,一月份平均气温-0.9摄氏度,七月份平均气温27.5摄氏度,年日照数2277小时。年降水量574毫米。无霜期216天。站北路及周边等范围,为陕铁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由于一直没有GPS网来满足教学应用加上以往的控制点由于地面改造、当时测量条件等原因导致点位布设太稀疏,并且遭到各种破坏后,难以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GPS技术在此区布设新一代高等级控制网----E级GPS网,来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同时也为以后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二、GPS网的布设与选点采用三台GPS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E级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③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三、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1、精度指标(1)相邻点几何精度应符合下式要求:M=e+ps式中:e——固定误差,取仪器标称精度P---比例误差,取仪器标称精度S_-----相邻点间距离,km(2)该GPS网为城市E等平面控制网,其定位精度应符合下式要求;M=10mm+5ppm*s(S为两点间距,以千米为单位)四;观测纲要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①卫星高度.≥15°②最少观测卫星为4颗;③没点观测时段数≥2;④观测时段长度≥90min;⑤数据采样间隔15s.GPS外业工作一方面,要有较多的多余观测,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换要考虑戈待测点的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合格观测时段的独立性。因此,GPS外业工作的原则是;GPS网中各待测点的设站次数应相同优先测量带你间距离较近的点,同实验最短距离迁站;应联测相距较远的高等级的已知点;GPS网中戈待测点每次重设站都使用不同的接收机五、GPS网设计方案1、测量设计技术依据GBT184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2、本测区E级GPS网测量接收机的选用X90双拼接收机(标称精度3mm-0.5ppm)。GPS网测量观测方法采用静态测量,本次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观测时段数≥1.6,(即60℅的测站应在观测一个时段),时段长度≥60Min,数据采样间隔10-30s,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点位观测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对中要求≤1mm。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两次丈量值之差不应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3、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本次采用主要采用边连式连接式,每次至少用三台接收机,组成GPS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4、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15-6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15°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10有效观测卫星数≥3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15min观测时段长度≥40分观测时段数≥3六、GPS作业1、GPS作业原则与要求GPS外业工作一方面,要有更多的多余观测,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待测点的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和各观测时段的独立性。因此,GPS外业工作的原则是:⑴GPS网中各待测点的设站次数应相同;⑵优先测量点间距离较近的点,同时沿最短距离迁站:⑶应该联测相距较远的高等级已知点:GPS网中各待测点每次重复设站都使用不同的接收机。⑷确定观测时段时,需要分析最新的星历预报与实地结合的原理选定,选择合适的PDOP值以保证观测进精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作业返工量。2、GPS观测及数据记录应注意的问题:⑴当确认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启动接收机。⑵接收机开始在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及其变化:⑶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等功能键。⑷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薄之中:⑸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经按规定完成,并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七、外业观测1、注意事项:(1)外业作业调度安排。(2)GPS接收机的检验:一般检视;通电检验。(3)观测组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4)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备注栏中。(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当时段观测时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9)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10)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八.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1、数据预处理2、基线解算3、网平差十、提交成果资料1、引导问与城市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2、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薄及作业调度表3、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4、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报告文件、资料和成果表5、技术总结和成果检查报告项目一:GPS静态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GPS静态数据采集主要过程:第一、测前工作第二、实施测量第三、数据处理第四、测后工作GPS静态数据采及内业处理过程第一、测前工作一、项目的提出:GPS数据采集,由于教学任务的需要、需要对GPS接收机数据的采集及内业计算进行掌握和了解,由老师带领大家实施GPS外业的数据采集工作并由此提出。对于GPS外业数据采集,一般有如下一些要求:测区位置及其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控制面积(控制网的大小)。用途和精度等级:控制网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精度要求是多少,要求达到何种等级。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及密度要求,是否有对点位分布特殊要求的区域。提交成果的内容:用户需要提交哪些成果,所提交的坐标成果分别属于哪些坐标系,所提交的高程成果分别属于哪些高程系统等。时限要求:对提交成果的时限要求,即何时是提交成果的最后期限。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主要是根据老师所讲的致使及要求和发给的资料数据资料。踏勘工作由老师带领下完成。第二、测量实施一、实地了解测区情况点位情况(点的位置等)、测区内的状况、交通状况、测量人员行走路径等。二、卫星状况预报:需要评估障碍物对GPS观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三、确定作业方案:根据卫星状况、测量作业的进展情况、以及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具体的布网和作业方案。一)、选点:先前已做好的点。二)、布网:(1)、GPS基线向量网的等级:本次外业的数据采集所选网的等级是E级GPS控制网。(2)、由于仪器的数量有限,采集数据完成后,将多个同步环相互连接,构成统一整体GPS控制网。这种由多个同步环相互连接的GPS网称异步网。此次属于边连式异步网。三、外业观测(1)、本次由3台GPS接收机固定安放在测站上,在一个时段内进行不间断的观测,E级网观测时段时间不少于45分钟,本次观测定为一小时。(2)、制定观测时段安排表:内容包括:同步环测量起止时间、搬站时间、每一个同步环里各接收机所在观测点及接收机的型号。(3)、接收机操作:在测站上测量操作(一)、开机1).到测站后,先连接基座和角架,对中整平。2).确认对中整平,量天线高,并记录。3).开机,注意电源、卫星个数。4).在记录本上记录:点名、天线高、观测时段、卫星个数。(二)关机(如果到了关机时间)1).检查对中整平,再量天线高,记录检查卫量个数。2).按开关关机。3).再拆下GPS接收机,搬站。第三、数据的处理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基线解算GPS网平差核心内容基本流程GPS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就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分流并产生各种专用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作准备。一、数据传输(先安装LOG和Compass华测软件)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种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形成各种专用数据文件1、观测值文件每一个观测记录:包含观测历元时间、卫星编号、测码伪距、载波相位观测值、积分多普勒记数2、测站信息文件:测站名、测站号、测站的概略坐标、接收机编号、天线号、天线高、观测的起止时间、记录的数据量等。3、导航文件星历参数电离层延迟改正参数和UTC参数二、统一数据文件格式数据标准化(1)记录项目和格式标准化(2)采样密度(间隔)标准化(3)数据单位的标准化RENIX标准格式文件“ReceiverIndependentExchangeFormat”即“与接收机无关的数据交换格式”GPS基线向量的解算点位间的相对位置量称为基线向量;对应于两点间的长度称为基线长度。基线向量的解算一般采用多站、多时段自动处理的方法进行,具体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基线解算一般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对于边长超过30km的基线,解算时则可采用三差相位观测值。(2)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可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对于特大城市的首级控制网,也可采用其他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3)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应按以下优先顺序采用:1、国家GPSA、B级网控制点或其他高级GPS网控制点已有的WGS-84坐标系坐标。2、国家或城市较高等级控制点转到WGS-84坐标系后的坐标值。3、不少于观测30分钟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系坐标。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对流层折射影响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较大–影响方式:导致基线向量质量下降,严重时导致整周未知数固定困难–影响程度•随大气折射影响的严重程度,对基线向量质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大气折射影响对基线向量的垂直方向影响较大其它因素–卫星轨道误差较大–数学模型问题:地球潮汐、地球自转、卫星姿态及天线相位中心问题等GPS网平差的步骤项目的建立基线网数据的导入已知点数据的检查网平差操作流程选定平差基准选择和编辑平差形式选择观测值选择平差模型平差计算查看网平差报告上交资料(1).测区控制网GPS测量观测方案略图。(2).野外观测手簿。(3).野外观测数据原始文件。(4).数据处理中间结果资料。(5).基线取舍资料及基线分布图。(6).GPS点坐标成果:●WGS-84坐标系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7).技术总结和成果检查报告。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