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最新推荐------------------------------------------------------1/21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时代要求,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1)多元性。社会体制的改革,机制的转换,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反映在人的认识上,使人的思想呈现复杂多样性。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高校学生来源较过去复杂,高校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参差不齐、层次明显的特点。(2)易变性。人的思想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但其人格、个性等心理因素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在纷纭繁杂的大量信息中,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容易呈现易变性态势。(3)趋利性。随着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已形成。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追求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但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这种追求职业价值观逐渐转向“经济价值观”,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在择业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就业选择时,或高不成低不就,或举棋不定,或接二连三的要求改派;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范文最新推荐------------------------------------------------------3/21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4)个性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思想有趋同化倾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绪和心理都呈现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5)自主性。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情况的变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其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了较大的自主性[1]。这些新的、多样化的特点是学生个体特质、特定的个人经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影响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思想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入自由化的歧途。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允许各种不同的思想交流和相互论争,又要对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社会、反人类等错误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唱响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主旋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始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优秀文化教育、修身教育。二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性,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竞争意识的教育。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教育的目标应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高校的创新教育应侧重于“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上。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培养其成为复合型或综合型人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国内外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主张实行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转变,大学重视对“人文”学问的传授,提倡“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提倡“科学教育人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整合”。高校肩负着造就千百万人才大军的神圣使命,是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按“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实现和完成高校根本任务的需要。创业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开展创业教育是德育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新的内容。创业教育与德育的内容也有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主要是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成才之道、社情国情,以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范文最新推荐------------------------------------------------------5/21是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引向深入和具体化。高校德育开展创业教育可激发创造型人才的创造力,强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非理性因素,促进创造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2]。二是适应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要求,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来源多元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学生就业机制的改革,使高校学生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全面考察环境条件、自身的条件,进行人生的自我设计,确定好人生的成才目标,并在人生的成长的历程里做出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高超的真假善恶判断能力,顽强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增强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不至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入人生的歧途。三是适应学生家庭条件分化的特点,加强以特困生为代表的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条件分化加快,既出现了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大学生群体,又出现了家庭条件特别优裕的学生群体及其他各种计划经济条件下少有的学生群体,如父母离异等。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的社会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的任务。其中做好特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个突出任务。特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无奈、自卑、封闭、冒险、失望等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矫正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预防、引导、治疗等措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坚定信念;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困难,提高承挫能力;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我,恢复自信心;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心理健康。三创造良好环境,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环境育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课堂。组织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组织文化的熏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往往形成了一个无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言教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身教(主要指实践方面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则更大。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发挥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在传统的课堂灌输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运行机制,以此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1.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育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环境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条件,它能影响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环境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同时也是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范文最新推荐------------------------------------------------------7/21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其成才。教育环境可以使大学生对共同目的、任务和相互依存的认同。在教育环境中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学风,学生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接受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真理。理想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成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一要加强管理,二要扩大教育载体,形成一个综合态势。净化政治环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优化成才环境,注重对学生适应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的培养,为其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的自由空间,保证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时间,让学生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使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增长智慧和才干,酿造一个“儒、雅、序、活”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精心营造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集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校园精神要按照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增强师生员工对校园精神的认同和自豪感[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应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目的。2.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网络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腐朽落后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方便之门,但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先进的手段。电化教育、多媒体教育、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现代心理学技术的发展等为思想调查、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