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可行性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低碳生活”的可行性研讨——“全球碳循环”与“低碳生活”主讲人:******背景:(1)全球碳循环过程(2)全球碳库(3)碳循环受干扰后产生的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2]热岛效应[3]冰川融化[4]海平面上升提出: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讨论:(1)低碳生活的可行性(2)低碳生活如何开展(国家社会角度、个人角度)背景:全球碳循环过程背景:全球碳循环现状碳循环是碳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的流动过程,是一个“二氧化碳—有机碳—碳酸盐”系统,它主要包括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维系生命不可或缺者。来源过程CO2等无机环境CH4等有机环境碳循环是以CO2为中心,其全球的循环主要是在大气圈,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中进行的。背景:全球碳库概述全球的碳库,按照其分布的区域可以化分为四部分,即陆地碳库、海洋碳库、大气碳库以及岩石圈碳库。由于它们各自的载体性质不同,它们的碳循环过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岩石圈碳库(生物圈中最大的碳库)地壳岩石中平均含有0.27%的碳,共有大约65.5×1019t,其中73%是以碳酸盐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以及泥质岩中碳酸盐矿物)和幔源碳的形式存在,其余为石油、天然气、煤等有机碳。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过程中碳以水溶气相、油溶气相、连续气相、连续液相等各种形式迁移或转化,最终以CO2等气体形式通过地下水、油(气)田、地热区、活动断裂带和火山活动不断地释放出来,或者储存在沉积地层中成为CO2气田。背景:全球碳库概述二、陆地碳库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又一重要碳库,每年净吸收0.4GtC,其贮存的碳总量为2477GtC,其中植物体储存466GtC,土壤(地表1m深度范围)储存了2011GtC。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的碳通量取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这些过程受温度、降水、土壤质地和养分供应的强烈影响。陆地表面有广泛的人类活动干扰,极易影响生态系统碳的储存,从而影响大气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碳平衡。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受人类对地表的改造状况和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影响。土壤具有储存转化有机碳的作用,它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是长时间尺度的。背景:全球碳库概述三、海洋碳库海洋的碳储量高达38000GtC,是重要的CO2汇。根据测算,在每年由人类排放的碳中,大约30%~40%由海洋吸收。在海洋里,CO2溶解于水,并通过整个海洋表面不断与大气进行交换,其交换量达90GtC/a,尤其当波浪破碎时这种交换更为充分。在海洋表层约100m深度以内的海水中,CO2交换较为迅速,但与更深层海水的交换十分缓慢。只有表层海水在碳循环中起主要作用。海洋碳的吸收与释放有明显的纬度特征,分别在赤道(释放)和南北半球的中纬地区(吸收)存在极大值。生物作用在海洋的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中向下输送的碳大部分都与海洋生物过程有关。在海洋学研究中,这种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活动构成的碳垂直运移,被称作生物泵(Biologicalpump)。生物泵0的作用可以减少表层水中的净碳含量,使海洋表层可以获得更多大气CO2,以恢复表层平衡。背景:全球碳库概述四、大气碳库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2、CH4和CO的形式存在,碳储量合计约730GtC[10],其中以CO2最为重要。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大气碳含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利用极地冰芯对古大气成分的研究表明:过去16万年以来,大气CO2和CH4及氧同位素温度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末次冰期,大气CO2和CH4浓度分别为200Lg/g和0.4Lg/g左右,随着温暖的冰后期的到来,大气CO2和CH4浓度迅速上升到280Lg/g和0.6Lg/g左右,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但自工业化革命以来,这一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骤升至目前的367Lg/g。背景:碳循环受干扰后产生的危害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也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背景:碳循环受干扰后产生的危害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摄氏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背景:碳循环受干扰后产生的危害背景:碳循环受干扰后产生的危害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并且未来还要加速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其次,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海平面随时都在上升化,海水内侵,造成农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上海市提出: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一词最早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内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生活:城市低碳生活是指,以简约朴素的生活习惯为引导,以节能高效的低碳产品使用为手段,以城市低碳公共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绿色建筑体系为核心的可持续城市生活方式。讨论:低碳生活的可行性一、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二、世界上的某些国家已经成功的进行了一些相关试验。三、中国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以高碳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及观念亟待改变又难以转变2、已有生活耐用品的能耗锁定效应3、低碳产品的市场阻力4、低碳产品的市场阻力讨论:低碳生活的可行性施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一)低碳生活着眼于人类未来。(二)低碳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对高排放、高污染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三)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讨论:低碳生活如何开展国家及社会层面(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第一,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第二,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第三,大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理念,构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新模式,并在餐饮、宾馆、商店、娱乐及相关行业制定和实施绿色消费标准。另外还坚持以人为本,普及绿色低碳知识,倡导科学合理、健康向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文化,使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按绿色标准办事的良好习惯。(二)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要有所担当。讨论:低碳生活如何开展个人层面个人要做出承诺,积极参与低碳生活。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能减排。第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第三,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第四,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总之,实施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不二选择。讨论:低碳生活如何开展时尚生活讲低碳,和谐共处大自然。二氧化碳要减排,健康生活自然来。低碳生活处处有,听我讲段顺口溜。节能灯泡仔细挑,省钱也是硬指标。人走随手把灯关,不让电表白白转。热水器选太阳能,经济实惠有窍门。电脑不用要关闭,待机费电很可惜。用完电器拔插头,安全第一有讲究。少用电梯多走路,节能锻炼两不误。管道阀门要留心,跑冒滴漏不省心。淘完米后可浇花,营养肥料顶呱呱。洗脸刷牙关龙头,莫让清水哗哗流;少量衣物用手洗,节水胜过洗衣机;不用含磷洗衣粉,水源保护有标准。抽水马桶流量大,放块砖头学问大;家中备只储水桶,一水多用更轻松;少用纸巾用手帕,勤洗多次也没啥。买菜拎个环保袋,绿色惠及下一代。不妨重提菜篮子,多次使用也合适。野生动物应少吃,生态平衡要保持。在外聚餐可打包,节约美德风格高。一次用品须慎用,减少污染树新风。过度包装要杜绝,减少购买也容易。垃圾分类挑一挑,回收利用价值高。打印纸张两面用,积木成林记心中。穿衣少选真皮草,纯棉亚麻一样好。买衣出于真需要,贪多求全不环保。绿化家园多种林,健康生活更精神。未必传真和打印,电邮QQ一样行。上班出行搭公交,畅通快捷心情好。买车注重经济型,不为面子为节能。虽是一些小细节,文明环保促和谐。美丽江城我的家,举手之劳也足夸。低碳意识进万家,为你为我为大家!参考文献1、TheGlobalCarbonCycleDavidArcherPrincetonuniversity2、ANINTRODUCTIONTOTHEGLOBALCARBONCYCLEUniversityofNewHampshire3、TheGlobalCarbonCycleWilfred.M.Post,Tsung-HungPeng,etc.AmericanScientist784、TheCarbonCycleandAtmosphericCarbonDioxideI.C.Prentice,etc.5、UnderstandingandmanagingtheglobalcarboncycleJOHNGRACEJournalofEcology2004(92),189–2026、全球增温与碳循环黄萍,黄春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27、大气CO2变化与气候刘植,刘秀铭等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7),18、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曲建升,孙成权等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9、全球变化研究热点——碳循环王凯雄,姚铭,许利君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510、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王效科,白艳莹等生态学报2002,(22),111、试论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建立途径薛红燕,王成,刘春艳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8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