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中西美学比较中国传统美学:美与善统一;表现、抒情、言志;《诗经》、《楚辞》;“天人合一”西方传统美学:美与真统一;再现、模仿、写实;《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主客分立”二、中国传统美学(一)儒家美学(孔孟)“仁”、“入世”,“人与社会和谐”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圣”1.人生态度“忧国忧民、正己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诗歌风格儒家风范,对仗工整,十分严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中国传统美学(二)道家美学(老庄)“道”,“出世”,“人与自然和谐”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仙”1.人生态度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二、中国传统美学(二)道家美学(老庄)2.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石涛语),例如《蜀道难》。二、中国传统美学(三)禅宗美学“心”,“遁世”,“人与人心和谐”。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宗五祖弘忍。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二、中国传统美学(三)禅宗美学1.人生态度尚书右丞,亦官并隐。“早年丧妻,终身未娶。”辋川别墅。“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2.诗歌风格王维诗歌两大特点是“禅意”与“画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一)道——中国传统艺术外精神性1、道家的“天道”,儒家的“人道”,佛教的“佛性”。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3、“形神”关系上,神似重于形似。重在“传神”。4、“意境”: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①若有若无的朦胧美。②有限无限的超越美。③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1、“气韵”与“气韵生动”“rhythmandemotion”(林语堂)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②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1、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天人合一”。2、中国艺术史上,“言志”与“缘情”两大流派。“以情融理”与“以理节情”。3、“情”与“理”的关系。“理之于诗,如盐溶于水,有味无痕”。(钱钟书《谈艺录》)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①“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②“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1、中国远古艺术:诗、歌、乐、舞一体。宗白华:“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2、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线的艺术3、“线的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特点: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舞蹈、刀兰戏曲、古典小说等等都是线的艺术。中国戏曲是一种“点线串珠式结构”。(带戏上场)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一种“线性结构”。(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1、钱钟书:“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虽然人人都可具有悟性,但只有博采众通、工夫不断,才能达到“悟”的境界。”(《谈艺录》)2、禅宗的“顿悟”与艺术的“顿悟”。3、艺术家与艺术匠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道驭技”,后者“有技无道”。4、庄丁《庖丁解牛》的寓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养生主》)(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1、中国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就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是指事物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统一的途径。(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①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是多样统一,将不同事物统一为整体。“同”是把同类的东西堆积到一起。“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②从“对立统一”来看,更能体现“和”的朴素辩证观。“刚柔”、“虚实”、“动静”、“形神”、“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3、“中”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途径。①“乐而不淫,衰而不伤”——“A而不B”或“甲而不乙”的公式巧妙地求得对比中的平衡,达到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美。②“中”的更高境界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就需要加强“度”的把握。潘天寿:“天平和中国的老秤是同样的平衡,但老秤的平衡较好,是得势的平衡。”(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4、总而言之,这种“和”的境界三种境界: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禅宗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即心即佛”。(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艺术境界,实际上也就达到了真的境界、善的境界、美的境界,也正是在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中国传统艺术将审美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与理想追求。”(《中国艺术学》)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