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范仲淹(989—1052),字,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作品集传世。希文北宋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属()予作文霪()雨霏霏()岸芷()汀兰浩浩汤汤()谪()守樯()倾楫()摧zhézhǔshāngqiángjífēizhǐyín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降职远调第二年和乐同“俱”全,都于是,就规模同“嘱”,嘱咐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越州(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治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在做州郡长官及,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那好景色全边日光雄伟景象就是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荡,宽广无边;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广远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详尽虽然如此,那么尽降职远调的人诗人聚会不同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连绵的雨雨雪繁密的样子放晴倒断昏暗迫近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冲向天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就离开国都担忧说别人坏话到极点(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日光起,动一片鸟停息在树上美丽的鱼草木茂盛有时皎洁明亮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青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全极言其广香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圆形的玉哪有穷尽荣耀一起持,执面对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端酒当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理活动或许不同思想感情因为指朝廷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忧;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在朝廷做官不在朝廷做官在……之前在……之后没有这归依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全,皆“属”通“嘱”,嘱咐[词性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用作状语,在---之后[古今异义]至若春和景明(古:今:)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微斯人(古:今:)前人之述备矣(古:今:)阳光。指景色,风景。离开。到,往。无,没有。微小,细微。详尽。准备。解释下列多义词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则: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则有去国怀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许国家一片全国都就是就那么就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心:则有心旷神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然则北通巫峡()满目萧然()极: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此乐何极()之:属予作文以记之()览物之情()为:为坻()或异二者之为()穷尽到极点尽因为连词,来思想感情心情景象看,欣赏心理活动的这件事……的样子这样形成1.百废俱兴:2.气象万千:3.心旷神怡: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形容景物和景色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成语典故]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叙事:写景:即景生情:即景生情:由情入议:第段:第段:第段:第段:第段:一二三四五交待事情(修楼,写作)本末。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迁客骚人以阴悲。迁客骚人以晴喜。赞美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第一段: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3、点明写作缘由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1、开篇首句“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第二段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此”指:2、写出洞庭湖水波壮阔的句子:3、写出阴晴变化的句子:4、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是:“前人之述”是指:5、由景入情的过渡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第三、四段1、描写“悲”的景:2、描写“喜”的景:3、表达“悲”的情的句子:4、表达“喜”的情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古仁人之心”是指:2、与古仁人相对的人是:。“微斯人”中“斯人”是指。3、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4、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5、文中的“进”指。“退”指。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仁人(滕子京)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含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二者之为”):“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是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点明文章主旨,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与乐观精神。5、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三段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悲:喜:目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与“古仁人之心”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下文,由抒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文章主旨,即对古仁人之心的赞美,表现作者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开篇首句“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劝勉滕子京,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同时暗寓与老友同处逆境,自己也愿与古仁人同道,有自勉勉人之意。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览物之情”(即景抒情)(由情入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迁客骚人谪古仁人以“阴”悲以“晴”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通过对岳阳楼景色和游客的描写,以及作者对境异情移的态度的否定和对“古仁人之心”的阐述,体现了作者旷达胸襟、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忧后乐”的抱负。中心思想本文的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