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报学史》戈公振《报海旧闻》徐铸成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报纸第一节邸报的起源一、“开元杂报”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开元杂报”摹制件二、进奏院与邸报1、进奏院的设立2、进奏院状报“今月某日得进奏院状报,奉十一日宣下,改广明元年为中和元年。”“臣得进奏院状报,奉十月十四日敕旨,皇帝第十一妹封遂宁公主……”韩翃久家居,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翃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不从,又请之。”《全唐诗话》第二节宋代邸报与小报一、宋代的邸报“国朝置进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之达于四方,谓之邸报。”“坐观邸报谈愚叟,闲说滁山忆醉翁。”——苏轼进奏院所供报状,每五日一写,上枢密院定本供报。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二、宋代的小报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诌张之说,眩惑众听。如前日所谓旧臣之召用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臣尝究其然矣,此皆私得之小报。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之有疑似者,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然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望陛下深诏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周麟之《论禁小报》比来有司防禁不严,遂有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时誊播,谓之小报,始自都下,传之四方,甚至凿空撰造,以无为有,流布远近,疑误群听。且常程小事,传之不实,犹未害也,倘事干国体,或涉边防,妄有流传,为害非细。乞申明有司严行约束,许人告首,根究得实,断罪追赏,务在必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第三节明清邸报与京报一、提塘与邸报“国朝定制……谕旨及奏疏下阁者,许提塘官誊录事目,传示四方,谓之邸抄。”二、“天变邸抄”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1626-5-30)北京发生巨大灾变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此真天变,大可畏也。后宰门火神庙,栋宇殊巍焕,初六日早,守门内侍忽闻音乐之声,一番粗乐过,又一番细乐,如此三叠。众内侍惊怪,巡缉其声,出自庙中,方推殿门跳入,忽见有物如红球从殿中滚出,腾空而上,众共瞩目,俄而东城震声发矣。哈哒门火神庙庙祝,见火神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庙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间,而震声旋举矣。张家湾亦有火神庙,积年扃锢不开,此曰锁钥俱断。皇上此时方在乾清宫进膳,殿震急奔交泰殿,内侍俱不及随,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极殿鸳瓦飞堕,此近侍脑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坠下者约有二千人,俱成肉袋。长安街一带,时从空飞堕人头,或眉毛和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街,有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一长班于响之时,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生者如此,死者可知。有一人,因压伤一腿,卧于地,见妇人赤体而过,有以瓦块遮挡者,有以半条脚带掩者,有披半边褥子者,有牵一幅被单者,顷刻得数十人,是人又痛又笑。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饰尽去,赤体在轿,竟亦无恙。震后有人来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户部张凤达使长班往验,果然。三《京报》•《京报》•《京报》翻印本•《京报》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创兴第一节传教士来华办报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马六甲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郭士立三《万国公报》1868年《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1883年停刊1889年复刊广学会机关报第二节外商创办的报纸一、《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二、《香港中外新报》(1864)三、《上海新报》(1861~1872)TheChineseShippingList&Advertiser《本报谨启》:“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上海地方,五方杂处,为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本行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观此新报,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上海新报》二、《申报》1872—1949美查早期申报馆申报馆《申报》版式早期《申报》的办报措施1、由中国人主持编务2、重视新闻报道新闻采集网;报道重大事件;重视社会新闻;电报传递新闻3、重视言论4、刊载文学作品5、开办附属事业《点石斋画报》新闻画社会新闻三、《字林沪报》(1882~1899)注重国际新闻报道。创刊时适逢中法战争爆发,由于该报有《字林西报》作后盾,消息来源广泛、迅速,经翻译处理后,刊登时间均比上海一般报馆要早,一度成为当时与《申报》竞争最剧烈的报纸。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一般国际新闻不为读者注意,该报利用外文稿的优势日益见弱,相反,《申报》不断采用电报传递消息等手段进行重大新闻的报道,使得该报相形见绌。•《字林沪报》•《字林沪报》主笔蔡尔康贿赂《申报》排字房工人,买通电报局电报生,盗取《申报》电讯稿。新闻报道无法与《申报》竞争,遂将报纸重点转至非新闻性方面,1897年11月设附张《消闲报》,为中国报纸第一个副刊。四、《新闻报》(1893~1949)初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蔡尔康为主笔。1899年福开森购得聘汪汉溪为经理•福开森•新闻报馆第三节国人办报的开端一《循环日报》香港,1874王韬•苏州甪直•《循环日报》二、上海《汇报》与《新报》《汇报》:1874《新报》:1876三、广州《述报》与《广报》《述报》:1884《新报》:1886•《汇报》•《述报》第三章报刊的政论时代第一节宣传维新的报刊一、维新报刊的勃兴1、《中外纪闻》,1895年8月,北京2、《强学报》,1896年1月,上海3、《时务报》,1896年8月,上海,旬刊总理:汪康年总撰述:梁启超《变法通议》: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4、其他重要报刊《知新报》1897,澳门康广仁《国闻报》1897,天津严复《湘报》1898,长沙谭嗣同二、维新报刊的重振1、《清议报》1898,横滨梁启超2、《新民丛报》1902,横滨梁启超3、《大公报》1902,天津英敛之英敛之4、《时报》1904,上海狄楚青5、《京话日报》1904,北京彭翼仲6、《东方杂志》1904,上海第二节宣传革命的报刊一、革命报刊的兴起1、《中国日报》1900,香港陈少白2、留日学生报刊《开智录》《国民报》《浙江潮》《江苏》《湖北学生界》《直说》3《苏报》与“苏报案”1896年创刊上海,胡璋1896年售于陈范1903年聘章士钊为主笔介绍《革命军》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二、《民报》1、《民报》创刊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东京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民报》第25号孙中山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2、《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论战的焦点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3、要不要进行民生革命,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招致列强瓜分中国三、革命报刊的发展1、上海地区《中国女报》1907,秋瑾《神州日报》1907《民呼日报》1909《民吁日报》1909《民立报》1910(“竖三民”)《神州日报》•“竖三民”于右任书法2、武汉地区《大江报》,1911,詹大悲《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第三节官报与报律一、官报的兴办二、报律的制定《大清报律》1908年第四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繁荣一、政党报刊的蜂起1、同盟会—国民党系统2、共和党—进步党系统二、新闻自由的扩展1、“暂行报律”风波2、言论市场的竞逐第二节新闻事业的顿挫一、“癸丑报灾”二、北洋政府的新闻管制1、制定法律2、金钱收买3、暴力摧残第三节新闻业务的变化一、新闻时代的到来二、名记者的出现1、黄远生2、邵飘萍第五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青年》一、《新青年》的沿革1、陈独秀主编时期1卷1期(1915/9)--3卷6期(1917/8)2、北大教授轮编时期4卷1期(1918/1)--7卷6期(1920/5)3、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8卷1期(1920/9)--9卷6期(1922/7)《新青年》创刊号《新青年》二、《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礼教“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无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用科学来根治“无常识之思维”和“无理由之信仰”,反对盲从和武断,破除愚昧和迷信3、发动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三、《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第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一、《每周评论》1918.12—1919.8二、学生报刊的纷起《湘江评论》1919.7《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三、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第三节新闻事业的革新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三、白话文的广泛应用四、副刊的改革五、新闻采编业务的改进六、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和真实,什么东西什么境界都不危险。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真实而没有矫揉造作的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假使一种学说确与情理相合,我们硬要禁止他,不许公然传播,那是绝对无效。因为他的原素仍然在情理之中,情理不灭,这种学说也终不灭。假使一种学说确与情理相背,我以为不可禁止,不必禁止。因为大背情理的学说,正应该让大家知道,大家才不去信。若是把他隐藏起来,很有容易被人误信的危险。思想是绝对的自由,是不能禁止的自由;禁止思想自由的,断然没有一点的效果。你要禁止他,他的力量便跟着你的禁止越发强大。你怎样禁止他、制抑他、绝灭他、摧残他,他便怎样生存发展传播滋荣。因为思想的性质力量,本来如此。我奉劝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