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鉴赏之小说常识回顾㈠什么是小说?㈡小说的几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故事情节故事环境(自然、社会)塑造烘托反映社会表达思想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考纲总揽①分作品析结构(主要指情节)、概括主题②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㈠分析综合㈡鉴赏评价㈢探究小说阅读①体会作品重要语句品味精彩语言②欣赏小说形象赏析小说内涵领悟小说魅力③评价小说作者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取向[注]由于受篇幅的限制,适合作高考阅读材料的并不多,对长篇、中篇小说只能节选;短篇小说,只能改编;最适合作考材的就是小小说。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⑦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7《泰山之恩》散文2008《乌米》〔俄〕阿•马•高尔基小说2009《魔盒》(英)大卫·洛契弗特小说2010《静流》散文2011《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小说2012《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散文2014《走眼》王伟锋小说2013《牛铃叮当》李清明散文2015《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小说2016《母亲》何家槐人物式散文•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情节类常见考点1情节概括与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情节的鉴赏:①某一情节(或细节)作用分析;②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③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3情节探究:①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②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③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技巧•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5.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情节梳理题思维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3.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2、【常见题型】(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何人何事。如:用一句话概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林教头沧州杀敌寻仇。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2)、分点概括情节式或情结的梳理。小说的情节主要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我们在解题时要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理清文章结构,再根据分值分条回答,回答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2011安徽卷P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整篇小说其实由四个片段构成:(1)开端:鸟笼做成后的反响;(2-15)发展:巴尔塔萨夫妻对鸟笼的定价,拒卖鸟笼给老大夫希拉尔多;(16-41)高潮:巴尔塔萨把鸟笼送给财主蒙铁尔可怜的儿子彼贝,一分钱也没要;(42-45)结局:巴尔塔萨送鸟笼后的感受1、如果从巴尔塔萨的角度,对照上面整理出的四个片段,梳理出脉络: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拒绝将鸟笼卖给老大夫希拉尔多,他为使财主蒙铁尔的可怜的儿子彼贝高兴竟然把鸟笼送给了他。最后巴尔塔萨醉酒彻夜未归。2、如果以巴尔塔萨的妻子乌尔苏拉为切入点,梳理出如下脉络:乌尔苏拉要求丈夫高价出售鸟笼,她替丈夫拒绝了老大夫希拉尔多。她期盼丈夫能将鸟笼高价卖给财主蒙铁尔的儿子,可是直到第二天凌晨也未等到丈夫回家……答案示例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P广东卷《面包》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答: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1分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分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1分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1分(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1、【常见题型】(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2.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2、【常见回答】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P2011浙江: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开篇“我”的一次乘车经历的作用,要注意其与小说主要情节的关系,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引出后文的故事,为后文作铺垫;内容上,“我”的经历与后文那位读者的乘车经历遭遇类似,而后者更具戏剧性,所以“我”的经历起到了衬托或强化主要情节的作用。相似事件的发生说明了问题的普遍性,更让人深思。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2015年安徽《蓑衣》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结构上,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2)内容上,蓑衣草长势良好,暗示小格一家生活状况必将改变,预示农村生活的美好的前景,升华了文章主旨。(3)月光下河湾的景物安谧温馨,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三.情节安排(艺术)题提问形式主要有: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二)、情节安排方式,如:①顺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情节安排技巧: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写、略写、变换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陈)、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四)情节安排评价,如:①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③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⑤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⑥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⑦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⑧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⑨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2015年全国卷《马兰花》李德霞(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6分)(2)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小说的线索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