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公路特大桥现浇梁支架预压方案一、预压目的为验证支架的稳定性、刚度及强度;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确保梁体不因支架沉降而产生开裂,需采用支架预压措施。二、支架预压荷载及范围支架预压范围为底板正下方部分支架,翼板部分支架由于承重小,因此可不作考虑。支架预压荷载按该部分箱梁自重(不包括翼板部分重量)的120%计算,预压荷载在支架沉降稳定后拆除。三、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预压荷载的选用材料,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挖方弃土,作为预压荷载材料。预压承载试验时直接在弃土场装袋,每袋可装1000公斤,用25t吊机直接把土袋吊装到模架上,进行堆载预压。加载重量见附件1。四、预压顺序:对称第一浇注段第二浇注段(四段)第三浇注合拢段五、加载预压采用分级均匀加载,按四级进行,即60%、80%、100%和120%的加载总重,每级加载后均静载3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做好记录。加压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土袋要均匀加载,层层向上,防止偏心受压。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支架及地基沉降稳定后(一般预压7天),方可进行卸载。卸载应按照加压时的相反顺序,层层向下。卸载结束静载1小时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恢复量,做好记录。2六、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一道重要的程序,支架预压的结果要通过沉降观测得出.1、仪器配备和人员安排拓普康GTS-332全站仪标称精度0.7mm+0.5ppm;DS3水准仪一台;3M以上钢尺,线锤;观测、记录:鲜旭复核人:徐战伟负责:何策2、测点布置每浇筑段支架要设三个观测断面,即浇筑段端头、支点附近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六个测点,即基础3个点(底板两侧、梁中心处),支架3个点(与基础点位置相对应底板位置),基础点位埋设钢筋头,支架上的点位采用在型钢上挂钢丝垂球绑钢尺的办法(具体布置图见附件2)。3、观测阶段观测分成五个阶段:预压加载前;60%荷载;80%荷载;120%荷载;卸载后。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2次。加载完成后,测量观测每天安排一次,持载观察七天,若沉降不明显趋于稳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卸载,卸载后继续观测一天。4、观测成果沉降观测数据要如实填写在沉降观测记录表上。计算出支架弹性压缩量及基础沉降量,支架的弹性压缩结果用于支架预高设置(底模预高),绘制加载-支架沉降曲线。5、沉降观测应注意事项:31)沉降观测仪器为专用精密仪器,专职测量人员负责。2)测站点要固定。3)不能随意更换测量人员,防止出现人为误差。4)专人负责对测点位置保护。5)如实填写观测数据,绘制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曲线。如出现意外数据,应分析原因,不得弄虚作假。6)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基础沉降明显、基础开裂、局部位置支架变形过大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求措施。七、人员、设备、施工计划根据本工程数量和进度要求,需要劳动力约投入40人/天,其中装袋25人,现场堆放15人。拟投入本项工程主要施工机械是:两台25吨履带吊机,一辆平板车等机械设备。永青公路特大桥现浇梁第一浇筑段预压承载试验计划在2008年7月25日~2008年8月1日完成,其余施工段按施工总体计划。实际施工计划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适当调整。八、安全施工措施:为了确保现浇梁支架预压的顺利施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部特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三、基本要求: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遵守项目部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制度。2、严禁操作人员在酒后进入预压施工现场作业。3、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4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4、每个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头戴安全帽,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并正确使用。5、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6、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7、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登高架设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8、作业区域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现场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5顶托底托碗扣脚手架人行道防护网C15混凝土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以CM计;2、立杆在腹板位置加密设置,间距为60CM,横杆步距120CM;3、剪刀撑沿桥梁方向每隔5排立杆,横向设置一道。剪刀撑每根钢管必须将两端及中间用扣件锁在立杆上。4、剪刀撑的钢管需要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处不少于2处扣件锁住。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不小于45。。5、立杆必须通过底托置于地基地面上,支架细部调节采用顶托和底托进行。6、将原地面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上面浇注15CM厚C15混凝土,抹面收光,基础处理时,必须考虑基础面现浇梁底的高度能够合理搭配碗扣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