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教学课件中国哲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章伟文电子信箱:zhww69@yahoo.com.cn绪言:何谓易学一、“易学”是由经、传、学共同构成的一个知识系统。1、“经”:指是的西周时期形成的《易经》文本。(1)“经”:常规不变之义。(2)《周易》在汉代被尊为“五经”之首:《易》、《诗》、《书》、《礼》、《春秋》。唐:九经:《礼》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宋:十三经:增《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传”:指战国以来解释《易经》的《易传》。(1)《易传》有十篇,也称《十翼》;“翼”是羽翼,为辅助之意。(2)《十翼》具体为:《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3、“学”:汉以来经师、学者对《周易》经、传的解释。(1)《四库全书总目·易类》:两派、六宗(2)两派:象数与义理(3)象数:汉儒的象数;京房、焦延寿的讥详;陈抟、邵雍的图书易学,为象数派演变的三宗。(4)义理:王弼的“说以老庄”;胡瑗、程颐的“阐明儒理”;李光、杨万里的“参证史事”,为义理派演变的三宗。二、研究“易学”的方法1、文字训诂、考证的方法。2、解释和阐发《周易》经、传的义理。3、探讨易学发展的逻辑进程和规律,分析其思维方式,总结其经验、教训。三、教材与参考书:1、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四卷,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2、朱伯崑、郑万耕等主编:《易学基础教程》,广州出版社1993年版。3、朱熹:《周易本义》。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2005年版。四:考查方式:期末论文70%,平时成绩30%第一讲《易经》之构成一、《周易》的书名意义1、“周”(1)“周普无所不备”:郑玄(2)“周”指周代:孔颖达2、“易”(1)“易”,蜥蜴:许慎《说文解字》(2)日月为易:《周易参同契》(3)“易一名而三义”:变易(交易)、简易、不易;《易纬》二、《周易》的构成1、《周易》的基本构在单位是“卦”、“爻”、“辞”。(1)《易纬·乾凿度》“卦者,挂也”;“书地识爻谓之卦”:“卦”从土、从卜。(清)张惠言的观点。(2)卦象的起源:一是伏羲氏观象立卦说,见于《系辞》下;二是文字说,见于(汉)《易纬乾凿度》、(宋)杨万里、(明)黄宗炎。三是画卦说,(宋)邵雍。四是源于龟卜说,屈万里。卦画由下而上、易卦的“反对”与“相对”、卦位阳奇、阴偶、易卦的九、六之数,盾板十二、腹甲九。(3)“爻者,交也”。“爻”的起源:一种看法认为是源于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郭沫若);另一种看法认为是源于古代结绳记事的习俗;还一种观点认为是与占筮用的工具有关(高亨);第四种观点认为是源于数字卦(张政烺)。阳爻源于奇数一,阴爻源于偶数六。爻有爻性、爻位与爻题,一卦中,“九”、“六”分别表示爻的阳性与阴性,称爻性;“爻位”:指爻在一卦中居于初、二、三、四、五、上的不同位置;合爻性、爻位为“爻题”。2、《周易》六十四卦的基础是八经卦(六十四卦称为别卦)附:《周易》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1)取义说: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2)取象说:甲:近取诸身: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乙:远取诸物动物: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其它: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昏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3、《周易》六十四卦分成上下篇。附:《易经》上下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4、《周易》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1)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2)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3)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4)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5)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6)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7)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8)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9)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第二讲《周易·系辞》保存的古筮法介绍一、《系辞》论揲蓍求卦的过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二、南宋朱熹论断卦之方1、六爻安定,以本卦之卦辞断。2、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3、两爻动,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一说以阴爻之爻辞断;二阴二阳,取上动之爻辞断。4、三爻动,占本卦及之卦卦辞,而以本卦为主;一说以所动三爻中间一爻爻辞断。5、四爻动,以下静之爻辞断。6、五爻动,取静爻之爻辞断。7、六爻皆动,乾、坤以“用九”、“用六”断,参考其之卦卦辞;余卦占之以卦辞,一说以变卦彖辞断之。第三讲《周易》的基本体例一、乘、承、比、应1、关于“乘”与“承”:各卦中,相邻的二爻,上方的爻对下方的爻谓之“乘”;下方的爻对上方的爻谓之“承”。阴爻居阳爻之上,为“柔乘刚”,违反正道;阴爻居阳爻之下,为“柔承刚”,合于正道。2、关于“比”与“应”:“比”,邻也。卦中相邻的两个爻称为“比”,如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均为相邻的关系,皆可称“比”。相比的二爻,常有“乘”与“承”的关系。“应”,指的是卦下体之爻与卦上体之爻的对应关系。如下体之初爻与上体之四爻、下体之二爻与上体之五爻、下体之三爻与上体之上爻均为对应关系。阴阳交通是谓“应”;两爻皆阴或皆阳为“无应”。二、当位与不当位《周易》之爻位,有阴位与阳位之分。六爻之中,奇数之位(即“初”、“三”、“五”)为阳位;偶数之位(即“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处于阳位、阴爻处于阴位,则为“当位”;反之,则为“不当位”。“当位”象征事物的发展合乎正道;“不当位”则象征违背正道。三、得中1、《易》每卦均有上体与下体。下体之中爻为全卦之第二爻(九二或六二);上体之中爻为全卦之第五爻(九五或六五),爻位处“二”或“五”,即曰“中”或“得中”2、“中”指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守中是《易》的一个重要观念。3、“中”有“刚中”与“柔中”。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象征“柔中”之德。阳爻处五位,则为刚中而正;阴爻处二位,则为柔中而正。四、互卦《易》卦六爻之间,除初爻、上爻处,中四爻又有相连互交之卦包涵其间,称为“互卦”。其中二、三、四爻合成一个三画卦,称为“下互”;三、四、五爻又合成一个三画卦,称“上互”。“上互”、“下互”相组合,构成另一个六画卦。五、三才1、“三才”,亦作“三材”,指天、地、人,或曰天道、地道、人道。“三才”可用于一卦六爻所体现的三个层次,即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2、《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3、《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六、卦主1、《周易》六十四卦的每卦六爻中,有为主之爻,叫着“卦主”。2、卦主有两种类型:一是成卦之主,即该卦所由以成的主爻。不论其爻位高低,其德善否,只要全卦意义因之而起,皆得为卦主。如《夬》卦之上六爻;二是“主卦之主”,即该卦六爻中最完美的主爻。此类卦主爻德完美,得位得时者当之。如《乾》卦之九五。举例一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初九于“三才”属地,且与九二相比为地之下,故谓潜;虽有龙之德,因潜而未被时用,故曰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虽不得位,但居中不偏,龙德已现,故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九三以阳居阳,才强志亦强,然位不得中,居上下卦交际之间,危殆之地,警戒之,得免。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既不安于地而又未能飞于天,此爻以阳居阴,其将进者,阳之情,其将退者,阴之志,故有犹豫之象;审时势可否,待时而出,见可而行,故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于“三才”为天道,故曰飞龙在天;且九五爻刚健中正而居尊位,下与九二之臣,同德相应,故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之六龙,在人事则喻群贤汇萃,宜各谦让巽顺,卑牧自下,“见群龙无首”,垂诫之也。举例二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坤之卦,六隅十二方,大之象;六画皆偶,顺之象;两两相比,美行之象;内外重偶,厚之象;内虚,中含之象。坤之德,柔而顺,含弘光大,笃实厚重。阴从阳,故先迷后得;西南阴方,东北阳方,故西南得朋而东北丧朋;贞之为德,有所守而不变。初六:履霜,坚冰至。居事之初,失之未远,能识“履霜”之后将继之以“坚冰”,从而复归于善,则不至于有悔,大善而吉之道。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乾之九五,坤之六二,各居阴阳之本位,合中正之德,乾以君道,坤以臣道;“直”者无邪曲,“方”者,止而守常,“大”,谓其功。“不习无不利”,“不习”者,谓其自然而能,《道德经》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三居下卦之上,有“从王事”之象;以阴爻居阳位,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之象,故有含章之义;且因“无成”而得“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四爻虽柔顺得正,而居失其中,故不足于有为;四近五,两柔闭隔,故有括囊之象;括囊,虽无咎,亦无誉。六五:黄裳,元吉。黄属中央之色,裳下服,六五守中而居下,能柔中而守节,故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居外卦之外,故曰“野”;爻变成“剥”,一阳敌五阴之象,阴阳皆损,故“战于野”而“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乾之用九,以过刚强,宜守无首之戒;坤之用六,阴、臣、妻之道,守恒常之德,不可变动,故利永贞。举例三: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震动在下,坎险在上,动乎险中,能动虽可以亨,而在险则宜守正。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磐:大石;桓:柱子。屯难之初,以阳在下,又居动体,而上应阴柔险陷之爻,故有磐桓之象。居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