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梁思成教学目标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东京,卒于北京。他在五十年代就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有过自己的提议和疾呼,如今看来是令人感叹和引人深思的。1962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了5篇文章,总题为“拙匠随笔”,他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这门学科进行介绍,希望普及一些常识,让更多的人理解建筑之美,懂得保护古代建筑,懂得设计建造新建筑必须遵循的基本审美和实用规律,《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就是其中的一篇。字词梳理1、单音词鳟(zūn)鱼瓦垄((lǒng)寥寥(iáoliáo)屋檐(yán)廊庑(wǔ)睇(dì)盼荒谬(miù)梁枋(fāng)2、成语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依样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眼花缭乱:扑朔迷离: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形容变化极多。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解题明确:前者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后者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手法,欣赏者对此产生了具体的感受和认同,谓之“通感”。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表现形式都有重复和变化的辩证统一的特点,在人的认识上得到一致反映。作者用“通感”一词说明这种现象。“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文章的副标题用了“通感”一词,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鳟鱼五重奏》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五重奏包括哪五种乐器?(1797--1828)奥地利.歌曲之王,17岁开始创作.一生有一千多种作品:歌曲有600多首.室内乐,交响乐.舒伯特作品简介:舒伯特在一八一七年夏天,写下《鱒魚》这首快活且富戏剧性的名曲,当时他只有二十岁,两年后他又取用这段轻快的旋律,作为A大调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題。故又称《鳟鱼五重奏》。在舒伯特的室內乐作品中,《鱒魚》钢琴五重奏是最具亲和力的曲子。此曲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等五种乐器组成的五重奏,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强調,使其成为富于变化的乐曲。此曲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属于重奏的变奏部分,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第一二、三变奏承接和发展主题的音乐形象。其主题的旋律基本不变,只是改变乐器、音色、音区等。第四变奏色调突然阴暗、紧张,预示不祥事物闯入愉快、美好的生活。第五变奏带有惋惜和叹息的情绪。最末一段小快板,完整地再现主题旋律活泼、轻快,仿佛又看见那可爱的鳟鱼“象箭一般在穿游”。曲中充满着优美的旋律,令人倍感亲切。清明上河图(全图)张择端(宋)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从总体来看,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在《清明上河图》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行人往来于途,或乘骑闲览,赏春踏青,或驱牲赶路。《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河面宽阔,水势清缓,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或沿岸停泊,或驶于中流。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将两岸街市相连,有人称它为“虹桥”。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这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体现了12世纪我国的都市生活面貌.临韦偃放牧图李公麟(宋)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说明“放牧图”时所用的比喻为什么取自音乐?故宫鸟瞰图故宫颐和园的长廊被称为廊中之冠,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以曲折多变,建筑精美而著称于世,远望如一条彩带,蜿蜒于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长728米,彩绘14000多幅(2秒钟一幅,需8小时),随万寿山的高低,昆明湖的曲折而起伏变化.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乐寿堂花窗乐寿堂花窗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一段(1):提出了重复和变化的问题,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第二段(2-7):以音乐、舞蹈和绘画为例,说明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第三段(8-16):以建筑实例说明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并且指出了当前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第一部分(1):这一段是全文的“纲”,一共写了几层意思?明确:一是艺术创作既要有,又要有;二是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一种是的持续,一种是走着走的持续,一种是的持续;三是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作者认为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时间空间时间、空间综合重复变化单调枯燥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分析第二部分(2-7):2、3小节谈的是,从乐曲的乐句、乐段的重复让读者领会乐曲的整体美,并以为例,把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音乐“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辩证统一第4小节谈的是,它是的艺术创作,观众又看又听,若干次的重复和的重复结合起来,再通过重复之中的表达情感。舞蹈时间、空间综合持续舞蹈动作音乐旋律相应变化第5、6、7小节谈的是,作者先以的为例,强调“”“”,再以的为例,指出“”。作者要强调的是有些绘画作品是的艺术创作,在时间与空间的不断持续中,绘画创作在中有变化。各门类艺术在某些方面往往是相通的,这种重复中的变化与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变化关系非常相似。绘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很长的‘持续性’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李公麟《放牧图》无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时间、空间综合持续重复分析第三部分:第8小结是,从其他艺术门类过渡到对的介绍。接下来作者列举了、、颐和园的和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今辉煌建筑相统一的和谐之美。过渡段建筑艺术人民大会堂故宫谐趣园长廊重复与变化思考:1、人民大会堂的艺术效果体现在哪里?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雄伟气概?明确:人民大会堂的艺术效果体现在那几十根柱子。因为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但恰恰是在这种统一性的重复使这座建筑具有了雄伟的气概。2、作者将故宫比作音乐,是如何比较的?这样的比较好处在哪里?明确:前三殿是音乐的“主题”,后三殿则是“变奏”,而每一座大殿的构件则是“乐句”和“乐段”,至于东西两侧则是重复而有变化的“伴奏”。这样就形象地将一个庞大的明清建筑群进行了分析解剖,让人感觉到它的妙处。思考:3、除了将故宫比作音乐,作者还将它比作什么?找出关键句。明确:作者还将故宫比作画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美的立体画卷。关键句: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思考:4、作者在谈到颐和园的长廊时,做了一个“大胆”的“荒谬绝伦的设想”,说说这个设想的具体内容,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它与文章的主题有何关系?明确:“大胆”的“荒谬绝伦的设想”就是把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都做成不同样的,千变万化地排列起来。作者是用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千变万化应该实在千篇一律的前提下,没有节制的变化只会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美感。大同小异就是大统一中的小变化,这正是作者所要阐明的文章主题,即艺术创造离不开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要在重复中寻求变化。第15小节,作者再次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建筑也是,建筑也是。往往都以建筑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音乐绘画第16小节,作者以一个建筑大师的良知和责任,批评了城市建筑设计的弊端,、互不和谐和千篇一律、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告诫建筑师们应该遵循,为城市奉献更好的建筑艺术作品。眼花缭乱让孩子找不到家艺术规律总结: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的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又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