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摘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一宗旨,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这一课题。本研究立足于本校(景山小学),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校厌学学生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本原因,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厌学学生进行矫正,成效显著,学生基本消除厌学情绪,变得爱学、乐学。[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矫正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一)研究背景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为什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如此困难?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孩子应该过怎样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我校地处区府所在地,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外地民工的,更多的来自藤桥、临江、永嘉、娄桥等临近市区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这一课题,意图通过调查、观察,找出学校中的厌学孩子,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二)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2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效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小学六年教育,为他们中学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史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2、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二)研究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4、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5、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6、异同性原则3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7、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8、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9、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一)研究对象景山小学一年级——五年级17个班级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2、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3、个案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三)研究进程1、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1月)(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篱方案。4(2)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3)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2、研究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9月)(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2)邀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家长做讲座。(3)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4)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5)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3、总结阶段(2003年10月——2003年12月)后测,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五、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一)确定研究对象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全校约有40人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倾向,在此我们称他们为“疑似厌学学生”,他们都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快快乐乐幸福的事”,“在学习时,经常出现厌烦或逃避的情绪”,“早晨背上书包去上学时,愁眉苦脸,十分不情愿”……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我们对这40位学生进行观察,把这些学生在一节课中以及课间的活动情况作了如实详细地记录。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还利用课间、午休、放学后的时间分别找了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和同班同学谈话。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我们从40名“疑似厌学学生”对象中,初步确定有27名学生存在轻微厌学情绪,他们的情况不大稳定,有时表现出对学习很感兴趣,有时又不大愿意学习,情绪波动较大。有13名学生明显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他们是张强、李英、王刚、谢飞、李胜、黄伟、郑军、姜磊、周茜、陈碧、陈滔、林明和温洋)因此,我们确定这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及时矫正。(二)分析厌学原因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因自身的认知条件造成学习困难的等等,这么多的原因中,一定存在着主导原因。而造成厌学的主导原因也因人而异。因此,要解决厌学问题,就必须找到起根本性作用的主导原因,对症下药。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分析原因时所做的工作:△我们的统计在我们做了详实的准备工作,确定了这13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我们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查阅了他们近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在此将张强(二年级学生)和王刚(五年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注:①为保护被研究者,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本课题所用的均为化名。②本课题中学生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不对外公开,只作为研究的一个数据.表1:学生张强语文、数学期末检测成绩统计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