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提纲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内外养老现状医养结合概念医养结合模式医养结合难题医养结合路径医养结合案例老龄化问题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02亿,占总人口14.9%。每年老年人口增长100万人慢性病老年人突破1亿人空巢老年人突破1亿人失能老人37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53%。老年失独家庭约为100万,且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3年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国内传统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包括上门照料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特点:老人住在家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最常见的如养老院、敬老院。国内养老现状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地政府近几年陆续推出了不同的养老模式。上海等地推出的“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的“9073”模式。按照多数老人的自然老化规律,可以简单理解为:60~70岁基本属于“90”居家部分;70~80岁可能属于“7”社区部分;80~90岁可能属于机构部分。我国养老机构也基本是按照老人自理、半自理、完全失能、失智的需求做了区域划分。要在社区构建一个老龄长期照护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对象是慢性病患和残障人口,其中老年人构成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内养老现状养老服务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供不应求。养老需求持续增长。养老资源紧缺。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27.5张,同比增长10%。目前我国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却达到48%左右。床位空置率严重的养老院主要是没有医疗服务的相关支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市场发育不全,养老功能单一。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医疗和养老的分离,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压床”浪费医疗资源。国外养老现状•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及瑞典等国家由于其老龄化出现的比中国早。•早期意识到了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问题。•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法律保护。•明确政府职责,构建多方参与的筹资模式。•逐渐提高对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重视。丹麦:提高养老护工地位政府强制推行每年两次的养老护工工作环境测评,并不断完善护工的工作环境,不断向行业输送高水平人才。日本:医疗外包提升专业水平日本养老院一般设置长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简单急救等医疗服务,严重疾病的治疗则是通过与周边医院合作来解决,日本的养老院会将医疗机构外包给医院运营管理。国外养老现状养老院大多由私人公司经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20%以内),政府补贴高。有统一收住标准,市级地方政府审批,养老院无权干预。养老院通常有专业护士和护理人员、理疗师和值班医生。专业医师由市政府派遣,每周四天巡视出诊,其他时间有急诊服务。护理人员根据全科医生的医嘱,给老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有严格的评估,分专业护士、高级护理和初级护理保健员三个等级。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或全科医生建议由医院来提供更匹配的医疗服务时,老人将会被送往医院,或者医院将会派医生到养老院来提供救治。一旦老人的病情得到稳定和缓解,他们将会送回养老院。瑞典机构养老现状医养结合政策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11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也能带动大量就业。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养结合概念•医养结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养老院+医院•养不等于养生•医不等于医院•养老的医主要是维持机能的稳定,是健康管理和照料。•医疗的医是为了治愈。医养结合模式完全融合型:是指通过增设机构或机构转型登封方式,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无权融合成同一法人的孪生机构。分离合作型:是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法人主体分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由医疗机构派出医生长期留驻养老院,提供无偿或低廉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延伸型:主要是服务范畴的延伸和功能的拓展。医养结合存在问题部门责任不明。多重管理,监管不力,出现医养边界不清;机构套取医保基金;康复老人拒绝出院、压床。资源配置不足。例如:浙江31张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仅1/3,医疗机构床位24.58万张,康复护理床位仅10%。临床治疗后无处康复。服务能力不强。养老机构护理员许多没有医疗常识、缺乏护理技能,临床医护人员又不愿到养老机构。政策动力不够。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具体优惠措施。医养结合存在问题企业没动力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属微利行业。前期投入大利润低资金回笼慢需后续资金补助政策国家对养老机构的财政补助:新建补助+运营补助医养结合型的新建一张床位一次性补贴6000元运营补助半自理老人660元每人、每年、自理360元。短期收支平衡困难,全靠医疗收入维持运营。单纯养老机构,政府补助每人每年3500元,勉强维持。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医院没动力没有创收压力缺乏配套政策养老机构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政策瓶颈专业人才匮乏: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国医护比例仅为1:0.61(国际1:2.7),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有职业资格5万人。多部门管理导致政策标准不统一。医养结合路径医养结合目的解决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需求;解决医院出院老人在回归社区过渡期的临床护理需求;对周边社区发挥机构的养老医疗服务支撑作用。医养结合路径选择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服务对象重点面向患有慢性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残障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在传统养老基础上,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急性医疗,可以在养老项目中设置医疗室,设置急救设施或是120急救车,与医院合作开通急救通道。健康管理,是核心价值所在。康复护理,需要以医保报销为前提。医养结合路径选择已经有不少养老机构开始以发展“医养结合”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以养为主持续照料养老机构为自理、不自理和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营养配餐、保健医疗、康复调理、修身养心等高品质照护服务。医养结合以养为主健康疗养养老机构整合医院优质资源,推出以健康管理、慢病调理和运动康复为核心、组合营养膳食、修身养心为一体的个性化疗养度假服务。医养结合以养为主健康亲情社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综合体设计的养老机构,构筑美丽、温馨的健康亲情养老社区。医养结合之政府路径做好顶层设计,依法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作为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现实抓手,纳入“十三五”重点规划,科学谋划功能定位和配置标准。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和协调部门职责,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执业许可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医养机构等级评定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大财政政策对医养结合的扶持力度,在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明确收养标准。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医疗机构或其他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支付运行补贴。提高医护待遇。根据服务量实行定额补助等方式。医养结合之政府路径科学规划健康养老服务已经建成养老机构配备医疗服务设施。对新建养老机构规划医疗服务功能。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或以签约服务的方式为养老机构提供一对多医疗服务。或配套建设老人护理院。资源整合。在基层可探索尝试将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和养老院整合模式。节省资源、投入减少。由政府出资,将养老院与街道、乡镇卫生院比邻而建。国家应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引导更多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抓实重点健康养老项目。突出抓好健康养老项目和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集群。由街道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本辖区公办养老院将街道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院的管理层合并为一套班子,实际操作中,两项业务独立运营、财务单独核算。依托社康中心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料理、家庭保健、照顾护理、精神慰籍、紧急救援等照护服务。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疗养老信息化进程。加强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设。做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稳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医养结合之医疗、养老机构路径医养结合养老信息化“医养结合”,核心价值是健康管理。个体健康的全程监控。可涵盖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记录等)、健康监测(包括健康指标监测,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智能健康预警,查看健康档案,查看健康常识与健康指导等)、远程医疗协助(包括用药指导、膳食指导、运动指导、慢病病例等)等。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组建信息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将老年人信息系统与医疗系统的预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逐步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共享功能。医养结合养老信息化例子:在丹麦,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5居住在养老院,每位老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会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时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定期位老人制定医护计划,开具处方用药,并通过网络传送给固定的药房,药房将负责把药物派送到老人所在的养老院。医养结合之保险机构路径探索创新医疗报销机制。将健康体检部分纳入基本医疗范畴,设立强制性护理康复险。调整康复护理相关医疗服务价格,发挥医保付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节供需的杠杆作用。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与基本医保机构合作。发展多样化的补充保险产品。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存在形式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服务。比如,医院新护理院。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有一个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种模式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医疗和养老怎样手牵手■北京:提出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备医疗条件,医养结合方式包括独立设置、配套设置与协议合作。■南京:养老内设医疗机构,低门槛纳入医保定点,对康复护理机构实施床日单元结算,提高家庭病床报销比例。■安徽:鼓励拥有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