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赏析学习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回顾词的一般知识: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②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的特点:意境壮美感情豪迈高远清新婉约词派特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绪;语言含蓄、婉约,情调凄凉背景: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公元1055年,16岁嫁给了19岁的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乡。后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遗风,由此也足见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念。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王弗墓志铭》苏轼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千里③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④处,明月夜,短松冈⑤。注释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②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轼之妻王弗去世至今整整十年③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故乡眉州千里之遥④肠断:一作“断肠”⑤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唐代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本事诗·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意,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脸,鬓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1:不思量其实是思量2:即便是“不思量”,仍“自难忘”“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与苏不同感情表达考试中可以这样答:“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是一个假想。“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这样写为什么更为动人?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①从表达内容上看,感情显得更为深沉。“我思人”还只是单相思,写则进了一步,说明思念是双向的,而“人思我”是出于“我”的想象,比直接说“我思人”更能表现思念之深切。②从表达技巧上看,运用想象,从虚处将佳人深情的动作刻画得细腻动人,文笔更曲折,引人入胜。(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让人憔悴的不仅有大地上的灰尘,也有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下阕承接“相逢”写梦,正是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诗人所绘下的梦境。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出现在眼前--窗下,妻子对镜理妆,似乎是静谧、幸福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真正进入“梦境”忽: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亲切、熟悉,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难忘”之言之不虚虚实相生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连起来说就是,王弗正在小轩窗下梳妆。这是极普通的一个生活画面,原来苏轼“自难忘”的竟然是这么一幅生活剪影。这些应该是对一个妻子来说很大事了,但苏轼偏偏没有梦到。那么,妻子平常天天要做的梳妆的小事,对苏轼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从感情的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体会,自然就会明白,人们对自己最爱的人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大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可见苏轼对爱妻的怀念和感情深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由喜再转悲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年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呼应开头:作者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白描、虚实结合考试可以这样答: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附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境界: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符合“记梦”“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坟”的凄凉处境。此典用得贴切,不着痕迹。并由于作者刻意用了“料得”这样一个主动词和“年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使之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之情,词的重量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