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度与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5-17世纪)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新自由主义(混合经济)市场VS国家重商主义——国家古典自由主义——市场凯恩斯主义——政府新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体会市场与政府之地位与作用的此消彼长一、重商主义(15世纪末~17世纪)•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和形成时期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学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引起对货币需求的激烈增长。同时,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封建集权制的民族国家,由于弥补庞大的开支,也日益需要大量货币。•商业资本在经济上为民族国家服务,民族国家则运用各种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他们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西欧一些国家缺少金银矿藏,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哉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在对外贸易中又必须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保证贸易中的顺差,大量金银才能不断流入本国。3、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从殖民地攫取原料产品作为宗主国的补充。4、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因此,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等。恩格斯对此讥讽地指出:“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它主要反映这一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商主义的思想与国家政策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基础之上的,是在丧失柏拉图式的美德前提下的,个人拜金主义式的,掠夺式的国家干预。•一方面,在海洋大国内部,个人自由主义与拜金主义在商人阶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商人与政府勾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弱国被重商主义的炮舰打开大门,对外贸易为海洋大国所控制。•因此,重商主义始终是与国内的拜金主义和对外的贸易殖民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的重商主义•长期以来,中国一致实行积极推动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政策,维持高额的国际贸易顺差。•这些政策包括:在鼓励出口方面,曾经实行出口补贴;外贸专营,限制一般企业和个人的外贸进出口权;商品外贸许可与贸易代理;在限制进口方面,实行进口许可,鼓励生产出口替代产品;鼓励进口原材料,实行加工贸易出口(“三来一补”);在外汇管制方面,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外汇收入一律实行管制。•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从外汇储备的角度看,已经达到2.9万亿美元。当前中国与西欧重商主义的相似性•目的:西欧是富国强兵,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西欧是追求黄金白银硬通货,中国是追求作为硬通货币的美元外汇储备。•政策:二者都采取了鼓励出口的贸易管制政策。•海上贸易条件:二者都积极地发展航海事业。中国已是当今的海洋运输大国和造船大国。•思想:西欧当时奉行在文艺复兴运动下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从而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束缚;而当代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之下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思想走出来,强调个人本位,奉行物质主义。二者在外部性上的差异:西欧国家人口少,加上实行带有掠夺性质的重商主义,因此对本国的负外部效应,除了黄金贬值带来的损失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损失。但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一方面是经济资本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自然资本的损失,自然资源存量急剧减少,环境损害大幅度增加,第三方面则是对国际贸易的过度依赖,第四方面是美元风险的增加,而且美国利用强势美元政策,廉价地攫取世界资源和劳动。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尽管从17实际中叶起就出现了像配第、休谟、魁奈等一批反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然而,与重商主义的斗争一直没有完结,直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科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出版,才最终战胜了重商主义。★这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第一次革命。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女王陛下,请你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作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谁来治理呢?---“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眼中的政府职能亚当·斯密反对国家干预,但是,并没有绝对化。斯密认为,自由放任情况下,政府职能有三:★国防:保卫本国不受侵犯★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法律: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主要是弥补道德的不足,如保障合同的实现)。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于破除封建残余、破除国家干预是有利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与竞争、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劳动力资源的聚集。②自由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干预,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家干预之外无序的发展、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如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球的经济危机),此外,资本主义的充分竞争也容易导致产生垄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评价: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重商主义二原则,一为财富由金银构成,一为无金银矿山之国之能由贸易顺差来输入金银。——重商主义的实质是使邻国变得贫困。•商人的作用和政府的制能是不相容的,允许一个贸易公司去管辖印度,对于印英双方都是有害的。——斯密评价东印度公司三、凯恩斯及其国家干预主义(JohnMaynardKeynes,1833—1946年)是20世纪英国经济学界的主要人物,也是经济学界重要的世界性人物。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问世在大危机之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凯恩斯经济学是以解决资本主义失业问题为主旨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的总称,故又称“就业理论”。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背景•一战后,英国由盛而衰。坚信对资本主义前景看好、以振兴本国经济为己任的凯恩斯对传统的自由经营论产生怀疑。•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自由贸易论遭受沉重打击,同时面临来自外部的新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严重挑战。•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推行“新政”更给了凯恩斯另辟蹊径的思路以直接地启示。•随后,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经济思想。1936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这本书他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观点。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的正常运行得益于供需的平衡,关键就在于生产。经济危机的产生就在于生产不足,缺乏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在经济大危机中,应该以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对劳动者的支出以扩大生产。凯恩斯则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要靠政府通过国家的力量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增加民众的收入,国家必须介入经济发展。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导致资源向效率低下的大企业集聚,这是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很难与凯恩斯主义或者奥地利学派扯上关系。表面上,我们是在向凯恩斯看齐,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实际上大企业的复归并非始于金融危机,而是对计划体制与官本位的迷恋,以及做强做大中国企业的急功近利之心。因此,中国以积极财政政策拯救经济,而后进行市场化的深入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十分必要。”-----叶檀:凯恩斯主义为什么埋葬不了?四、新自由主义---混合经济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充分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具体说,是由技术进步使生产率提高、且在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过度开发导致能源极度短缺和成本的迅速上升,政府过度干预导致政府膨胀、政府开支增加、企业税赋加重等多种原因所致。但是新自由主义者却仅仅将其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所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者又称新自由主义为新保守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阅读材料小结•市场自有其价值,看不见的手是一把“巧手”。•市场也存在缺陷,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就出手”。•经济法的基本功能首先是保护,其次是纠正。“只有摇摆不定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政策”—刘少奇•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法总是与同一时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美国的社会渐进改良中,还有一种极为重要的力量就是大财团出资创建的基金会。这种基金会并非美国所独有,但是在美国最发达,其达到的规模和所起的作用任何国家无法比拟。它兴起于20世纪初,与进步主义同步发展,到目前数目已迭几万个,资产上千亿,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的一大特产。它是政府的补充,是社会的缓冲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最佳途径,授受双方都从中得益。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两大特点:一、从一开始,都是以传播知识,促进文化教育事业为宗旨,已经形成传统,这一点对美国教育、科学、文化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而且其影响早已超越国界,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影响一方面对于造福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有力途径;二、它是由大资本家自愿出资成立的,但是一旦成立,就成为独立的、根据基金会的章程和有关法律运转的机构,不以出资者个人的意愿为转移。——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基金会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基金会所体现的思想。(9分)(1)基金会对内是美国制度的支柱之一,所致力的是抹平尖锐的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基本上站在渐进改良的最前沿;对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沉默的伙伴”,维护美国的利益,但始终忠于和平和人道的途径,以文化教育为主业。(6分)(2)基金会的设立体现了基督教信仰,基督教有鼓励捐赠的传统;体现了改良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反映了大工业巨头面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思潮勃兴背景下选择温和渐进式改良主义道路;代表美国精英的某种思想,基金会以完善美国乃至全世界为己任,也是巩固美国的现行制度和向全世界扩张其影响为目的。(9分)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41、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45、撒切尔改革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