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什么是职业暴露?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为职业暴露。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防护增强对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做好麻醉废气的管理配制化疗药时的防护物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噪声的防控针刺伤锐器伤的防护防光(激光)电离辐射放射粒子环境的控制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①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②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③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④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递);⑤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⑥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及时将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物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内。圾。①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②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黏膜被污染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③用5%聚维酮碘或是2%碘酒、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④填写针刺伤、锐器伤的登记报告。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基于传染源)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潜在的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所有的病人均具有潜在感染性。3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在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相互传播。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洗手的指征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手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后;脱去手套之后戴手套的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侵袭性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无菌手套手部有破损时——清洁手套戴口罩的指征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纱布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防护口罩戴护目镜、面部防护罩的指征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戴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衣的指征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分级暴露源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破损、小、短破损、大、长或刺伤、割伤、轻刺伤、割伤、重或明显血液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HBV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于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如感染、HCV要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α干扰素提供依据,早治疗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生物性职业暴露的处理HIV(4h以内)表浅针刺伤或被少量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粘膜采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使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危险性降79%),二联疗法。被大量血液或HIV载量较高的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粘摸、深部刺伤等采用三联疗法:佳息患800mg,1次/8小时+双肽芝2片,2次/日,疗程4周。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于暴露后当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HIV载量和抗-HIV。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搬运病人及物品时,科学合理用力,操作时,用节力姿势,降低人体重心,扩大支持面,增强身体平衡稳定,减轻疲劳。改善站立、走动的强制体位,克服强制体位带来的危害。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曲张发生。合理穿着阶段性压力丝袜。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超负荷工作2舆论导向偏移、医疗纠纷增多、医疗责任刑事化4病人的病痛、死亡31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日提高33社会地位35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尽量减轻行为负荷节约体力和能量改善工作条件,术中交替活动下肢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关心、体贴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科学、灵活;标准预防;按需配备,分级防护;人人受训,公众意识;使用安全产品;违规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