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诗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诗人的诗作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诗人的全部作品都是一种风格。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赏析。•答案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如“千里黄云”“雪纷纷”,天地之广,风雪之大,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后两句是言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悲壮之中充满信心。“天下”与前面的“千里”相照应,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答案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3.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解析本诗是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全军陷于覆没境地。陈子昂两次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两万人以为前驱”,结果武攸宜恼羞成怒,反将他贬为军曹。陈子昂“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而作此诗,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诗中尽管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环境,却创造出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的、空间辽阔无垠的大地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苍凉与孤独,潸然泪下。•4.朴素自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词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解析诗的题目是“山中送别”,但却没有写送别的过程,一、二句只写了送别后的情景。一个“罢”字把过程一笔带过。三、四句是用询问的语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这首诗拾取生活中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跳跃性地叙述了一次送别的过程,却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题目要求回答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首先,我们的心中要有诗歌语言特点的几种类型,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工整典雅,简洁洗练,雄奇奔放,等等。然后对比归位。本诗基本上是明白晓畅的语言,没有生动形象的词语,没有含蓄深奥的词汇,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像口语一样。答案本诗一、二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解析高中语文课本解说详尽,此处从略。答案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用“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渲染离别前的气氛;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了离别时的缠绵;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借“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别后之凄凉。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解析此诗一题《近试上张水部》,说明是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唐代应进士科举的人有向名人行卷之风,朱庆馀平时向张籍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不好意思明说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考官的要求,于是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答案真意是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在科举中能否符合考官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视为知音的张籍比作夫婿,将知贡举的官员比作舅姑,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所咏在此,寄意在彼,旨在言外,确实巧妙,很能引人玩味,体现了含蓄委婉的特点。7.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试简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解析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满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的炎热,化静为动。•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焚书坑•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解析诗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简帛书化为灰烟销毁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嬴氏的天下。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是说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作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答案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全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结句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然是幽默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3.语言特色题•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淡雅)、朴实无华(平淡自然)、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浑厚雄壮)、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它的答题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回答,最基本的答题模式是:①点出表层含意;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文本含意;③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④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和结构,分析其作用。单击此处进入板块对练案例二风格判断错误【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分)【考生误答】绚丽。“浓睡”、“残酒”辞藻华丽;“绿肥红瘦”色彩绚烂。【误答诊断】该答案判断错误。应是含蓄而不是绚丽。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增分提示】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要点包括:①叙,即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析,即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评,即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的界定词语有: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等)【正确答案】含蓄。“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了对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开的惋惜之情。【真题三】(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鉴赏“诗眼”。解答此题,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上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的忧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真题四】(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