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洁净与危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类学名著赏析—洁净与危险玛丽·道格拉斯玛丽·道格拉斯(1921年3月25日-2007年5月16日)•玛格丽特·玛丽·陶(MargaretMaryTew),生于意大利圣雷莫,父亲是吉伯特·陶(GilbertTew),母亲是菲力丝·陶(PhyllisTew)。父亲担任英国殖民地官员,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玛丽和妹妹派翠西亚,就在这个信仰之下被养育成人。母亲去世后,这对姐妹就由外祖父母所抚养,并就读在罗汉普顿(Roehampton)的天主教圣心修院SacredHeartConvent,其后称为沃丁汉学校WoldinghamSchool。•玛丽从1939年到194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读书;在那里,她受到艾德华·伊凡-普理查德(EdwardEvans-Pritchard)影响。•她在英国殖民部工作到1947年,之后她回到牛津大学,继续她未完成的研究所课业。她向艾德华·伊凡-普理查德与M.N.Srinivas学习。1949年,她前往当时位于比属刚果的利利人(Lele)从事田野调查;这使得她前往位于开赛河与Loange河之间的区域,过著乡村生活。利利人生活在先前库巴王国的边缘。://://•在1950年代初期,她完成博士学位,嫁给詹姆斯·道格拉斯。他也是天主教徒,也出生于一个殖民地家庭(在印度Simla,当时他的父亲在印度军队服役)。他们共生育三个孩子。她任教于伦敦大学学院将近25年,之后她前往美国任教并写作达11年。她所发表关于风险分析和环境、消费与福利经济学、以及食品与仪式等主题的著作,引起了人类学学术圈以外的人们关注。•在美国纽约罗素赛奇学院(RussellSageInstitute)担任为期四年的基金会文化研究教授(1977–81)之后,她前往西北大学担任人文学亚维隆教授,将神学与人类学研究连结起来。她的学术声望借由她的书《纯净和危险》(PurityandDanger)(1966)而建立。她与计量经济学家伊舍伍德(BaronIsherwood)合写了《财货的世界》(TheWorldofGoods)(1978)一书,被视为经济人类学的先驱作品。[3]•在英国女皇于2006年12月30日公布的新年授勋名单中,玛丽获颁大英帝国勋章(爵级司令勋章DBE),成为女爵士。她在2007年5月16日,因癌症并发症于伦敦辞世,享年86岁。主要作品:•《卡赛地区的利利人》TheLeleoftheKasai(1963)•《纯净与危险:对污染与禁忌等观念的分析》PurityandDanger:AnAnalysisofConceptsofPollutionandTaboo(1966)•《污染》Pollution(1968)•《自然象征:对宇宙观的探索》NaturalSymbols:ExplorationsinCosmology(1970)•《规则与意义:日常知识人类学选读》Rules&Meanings.TheAnthropologyofEverydayKnowledge:SelectedReadings,editedbyMaryDouglas(PenguinBooks,1973).•《隐含的意义:人类学论文集》ImplicitMeanings:EssaysinAnthropology(1975)•《玩笑》Jokes,在《重新思考流行文化:当代文化研究的视野》RethinkingPopularCulture:ContemporaryPerspectivesinCulturalStudies(1975);editedbyChandraMukerjiandMichaelSchudson•《财货的世界》TheWorldofGoods(1979)withBaronIsherwood•《艾德华·伊凡-普理查》Evans-Pritchard(1980)•《危机与文化》RiskandCulture(1980)withAaronWildavsky•《主动的声音》IntheActiveVoice(1982)•《机构如何想事情》HowInstitutionsThink(1986)•《迷失的个人:对社会科学的评论》Missingpersons:acritiqueofthesocialsciences(1988)withStevenNey•《危机与责难:文化理论论文集》RiskandBlame:EssaysinCulturalTheory(London:Routledge,1992).•IntheWilderness:TheDoctrineofDefilementintheBookofNumbers(1993)•《思考风格:对于良好品味的批判论文》Thoughtstyles:Criticalessaysongoodtaste(1996)写作背景•理解道格拉斯,要从她的天主教信仰开始。她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读天主教女中,投身人类学也是信仰使然,就连拜师,也正好拜在天主教徒埃文斯-普理查德门下。在英国,圣公会新教不喜欢天主教的“繁文缛节”,提倡“心诚则灵”。新教学人讲究“直指人心”,区分真理与谬误、客观与主观、表面与实质,看似科学,实则仍在有意无意地延伸新教教义。这些都促使道路拉斯追问信仰的社会根源。•“人类学为学之道,断非认识所谓客观世界,实在于把学术融入社会,将遥远社会的知识当成自己社会的一面镜子”。(Fardon,1999:33~41)。道格拉斯通过《洁净与危险》捍卫了一个天主教徒的学术立场。在《洁净与危险》一书中对西方学术传统中被认为属于神学领域的《圣经》文本所做的分析,这本书被看作象征人类学的扛鼎之作。•洁净与危险的问题,源于她1955年的一篇论文《卡塞的莱利人的社会和宗教象征》(Tew,1955)。在她的田野对象莱利人(Lele)中,有一个词hama,表示羞耻,也指身上的脏东西,如血液、粪便。牛奶和鸡蛋因从身体排出,亦可称为hama,肮脏而不可食用。道格拉斯说,洁净不是卫生而是分类,是社会构成的基础,就连西方也不例外。她还说,西方最早发现细菌导致疾病,不过一百多年,远远晚于洁净的观念。因此,洁净与卫生。是两回事。该书围绕污秽与传染的观念展开论述从分类的角度阐释了禁忌何以产生,何为污秽及如何处理污秽等问题,由此建立了规范社会日常生活的分类体系便于我们清晰地洞察世界。理论框架•1.涂尔干的学术传统•2.结构主义的影响•3.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主要章节:•第一章:仪式性的不洁•第二章:世俗的污染•第三章:《利未记》中的可憎物•第四章:巫术与神迹•第五章:原始世界•第六章:力量与危险•第七章:外部边界•第八章:内部区隔•第九章:系统自身的交战•第十章:系统的破碎与更新解读•《洁净与危险》的内容是关于污秽和传染观念的论述,作者通过对原始文化中禁忌与仪式的研究,引入了洁净与肮脏这一对范畴,以此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分类体系与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象征意义提出了系统的看法。•这本书有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展示禁忌自发的手段,为的是保护宇宙中的清晰种类。禁忌保护了关于世界是如何组成这一问题的地方共识。为什么要保护宇宙的原始分类?为什么禁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第二个主题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她针对含混带来的认知不适做出反思,含糊的事物看上去会很有威胁感,禁忌直面这种含混不清。禁忌将其归入神圣的类别加以回避。道格拉斯首先阐释了为何要分类,接着说明了分类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述何为污秽及如何处理污秽。为什么要分类•涂尔干、莫斯《原始分类》中对分类的定义是:“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他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通过分类,不仅确立了外在的边界,而且确立了内在的边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而对无法归类的事物则归为禁忌,要么视之为神圣,予以膜拜,要么视之为异端,加以规避。对事物进行分类是要把它们安排在各个群体中,这些群体相互有别,彼此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把它们清清楚楚地区分开来,其实“事物的分类则再现了人的分类”。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才有了内外之别与亲属不同,通过对人与物的分类,人们以此划分边界,从而找到认识世界的支点。分类的标准•洁净与污秽是人为建构的,或者说是受文化影响的,不同的文化对洁净与危险的分类不同。•《利未记》是摩西五经的第三卷,直接的母的就是颁布真神的律法和原则,叫以色列人生活得像真神的子民,又教导他们如何过洁净的生活,以及亲近真神。•《利未记》是为神圣而遵循的禁忌,遵守其所说规则的过程即是一种仪式。其中详细规定了什么是洁净,什么是肮脏,而肮脏是对神圣的侵犯,是需要禁忌的。其分类是按天空、地上、水中这三个大的分类体系进行规定。分蹄并反刍的走兽是可食的,如鹿、羚羊等;而反刍不分蹄的动物是不可食的“如骆驼’兔子等;分蹄但不反刍的也是不可食的,如猪,而这些饮食规则是与圣洁有关的隐喻,并因此成为制约日常生活的规约与文化习俗。猪和骆驼之所以肮脏不可食,乃是因为前者分蹄不倒嚼,后者倒嚼不分蹄。也就是说,犹太人禁食猪肉与莱利人禁食鸡蛋一样,都是洁净与神圣发生关联的结果。•动物的洁净与肮脏与否,不在于它本身的“洁”与“脏”,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宗教文化的分类系统。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群体对分类有不同的认知。由于人们的认知体系发生着变化,分类没有客观的统一标准,而应当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去考量。对不符可常理的事务归于禁忌,这种禁忌也说明了原始人思想中对于那些无法符合自己预设分类的、未知的、不可确定的因素的恐惧。•何为污秽•道格拉斯指出:“污秽就是位置不当的东西”,污秽并不是以现代科学中的卫生学为标准,而是以主位的视野来审视的,因为位置不当,才被认为是污秽。•例如,鞋子本身并不脏,但放到饭桌上就是肮脏的;内衣放在衣柜里是恰当的,但放到客厅里就不合适,视为肮脏。物品各归其位组成一个有序的生活世界,是其精华所在,而这体现了文化是建构的。•妇女经血是污秽,列为禁忌,因为行经期间的妇女是污秽的,所以不能让其污染其它的东西,严禁接触食物、火等这些神圣的事物,否则她的家人就有危险或者庄稼得不到好的收成。•什么东西会被算作污垢?这依赖于我们所用的分类。画家的画布如何处理污秽•道格拉斯引入了涂尔干的说法:个体的知识习得是一个不断接受外界分类的过程。这种分类不是个体发明的,只可能起源于社会。将反常的东西宣布为危险的东西,是社会处理分类困境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存在四种处理反常物的方式:•第一种是犹太人采用的禁忌排斥的方法。•第二种是用仪式把反常物纳入正常分类。例如,努尔人认为畸形婴儿是一只河马,就在仪式中把孩子放在水里模仿河马,以此强化孩子的河马身份。采用仪式可以使污秽得以净化,即可纳入到洁净的体系之中而重新被接纳。本巴人认为所有性行为都是危险的,但是他们信仰中的偏见却将犯奸淫指为真切实际的危险。每一次性接触之后,结了婚的两个人可以举行仪式来为彼此洁净身体。•在印度社会中,种姓身份由母亲决定。女性的纯洁被慎重的保守者,如果一个女人被发现与一个比他低种姓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她就会遭到严惩。男性在性行为上没有保持纯洁的义务,男性的淫乱相对不是严重事件。举行一个小小的净礼仪式,就可以使一个比他低种姓的女人有性关系的男人得以洁净。•第三种是消灭反常物,比如西非的某些民族认为人只能一胎生一个孩子,所以双胞胎要被杀掉一个。这样才能消除社会反常现象。(我国云南的跨境民族阿卡人也有同样做法。)•第四种是用仪式把反常的东西模糊化,用诗歌或者神话丰富反常物的含义。仪式作为一种秩序•仪式通过建立框架来聚焦注意力,用它激活记忆,并且把相关的过去和现在连接仪式的表现形式本身就蕴含着意义,仪式作为一种继承而又常规的活动,是其所有者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窗口。“仪式的目的不在于欺骗神明,而是要重新阐明过去的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