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审美特征第五讲影视评论的基本要求:(1)把握总体构思,立足具体分析。(2)立意要深刻,艺术感觉要鲜活。(3)语言表达要合乎规范,流畅自然。(4)紧扣“影视”特质,仅仅围绕“评论”这一中心任务。评《难圆绿色梦》在片中,我们注意到,当记者走到碑的背面,看到原先镌刻在碑上的几个大字被砍掉了,由此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命题:“‘林’没了,‘治’‘沙’不要了,那我们的家园又怎么样了呢?”问题提出后,记者究竟是怎样表现家园的呢?不是空洞地议论、没有概念化地描述看不见模式化的说教,只有细节,记者精心选择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孩子们玩沙子。第二个细节是老太太的家居生活。第三个细节是一位老汉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第四个细节,镜头缓缓地推向一幢墙壁已经倒塌的房子,解说词补充道:“李磊家的邻居已经搬迁了。”这个镜头的寓意十分明确,村里已经有人搬迁了,要不了多久,全村人可能又要重蹈36年前的覆辙,踏上远走他乡的老路。讲述家园,创作者选用了四个细节,而且把这四个细节巧妙地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审美特征的表现文学的独创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独创性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内容的美来自作家对生活独特的发现和对人生独特的体验文学内容的美文学形式的美根源于作家赋予作品内容的只属于它的、独特的表现形式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最主要的功能是传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文学的目的是要超越生活,使人能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只有创造才能赋予文学作品以翱翔理想天空的翅膀。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人人心中所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越是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的作品,就越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反之,凡是重复、雷同的作品都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文学内容的美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了时代脉搏,是否对生活和社会有独特的观察和一定的预示,是否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并给人以某些方面的启示。“朦胧诗”反映了诗歌中弥漫的迷茫、徘徊但并不消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恰好反映了当时年轻一代在旧的理想正在破灭,新的理想正在建立时期的苦闷与仿惶,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存在的方式是感性的,是通过感性的方式达到的。所谓文学的目的就是审美体验的传达,而形象正是实现审美体验传达的支撑点。文学通过语言塑造形象,而语言是借助想像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艺术形象。用语言在读者的心中唤起想像,使读者想像自己置身于某一情境中,内心中才能体验到什么叫做恐惧、喜悦、悲伤等情感。没有情境,读者最多是“知道”;有了情境,读者才能“感到”,而文学艺术恰恰是需要感觉的。如果没有情境,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审美体验就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传达,当然也就根本不会有文学活动了。正因为如此,形象性是文学活动中审美体验不可或缺的支撑点个性化的语言潘金莲在里头嘴巴嘟嘟囔囔地说了三个字,“却也好!”说:“却也好!”金圣叹就批了,这三个字声态俱有,潘金莲当时的神色,你都可以看出来了,真不知道施耐庵怎么算出来的,施耐庵怎么知道潘金莲在这个时候就说这么三个字,多一个字都没有。——“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张生未尝先云借房而便发极云‘不做周方’者,此其一夜心问口、口问心,既经百千万遍,则更不计他人之知与不知也。只此起头一笔二句十三字,便将张生一夜无眠,尽根极底,生描活现。所谓用笔在未用笔前,其妙则至于此。”——清·金圣叹文学的情感性文学活动的目的既不是发现真理,也不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是传达人的审美情感体验。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是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自然分水岭。文学活动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作家、人物和读者三种主体的情感。《祝福》(鲁迅)在文学活动中,作品既表现作家的情感,也表现作家的思想;但是文学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却在于传达人的情感。《祝福》(鲁迅)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各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看,“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咙……”这时我巳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档不住三勾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文学评论视角1、思想性2、艺术性艺术形象(人物形象)艺术形式评论作品的思想性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总倾向是否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审美要求,是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揭示了社会规律。1、作品是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列宁在<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说:“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艺术家,那末他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2、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常常既是复杂的,又是隐蔽的。批评者能否作出准确的判断,关健在于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艺术形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分析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自身的成长历史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合情合理;透过人物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投影。分析艺术形式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线索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语言和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即作品的风格、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蔚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阳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雄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求解性与多义性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