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P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定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二、有关概念1.药物:具有预防、治疗、诊断或保健作用的物质或具医疗价值的物质都叫药物。药物按来源分按指导理论分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生物制品中药材饮片中成药西药民族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草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民间医(草医)用以治病或口碑相传的地区性民间药。即流传于民间,处于萌芽状态。有人说:“草药是中药的萌芽,中药是草药的发展”。中草药:随着人们对草药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新应用(如绞股蓝、罗布麻、毛冬青、矮茶冈、穿心莲、金钱草等)或作药材收购,于是有将草药和中药统称为“中草药”。中药是指中医常用的药物,有商品经销,草药是指草医或民间所用药物,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有:一、中药的品种鉴定:指对中药的真伪和基源的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目前中药的品种比较混乱,主要原因有:1.外形相似,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天仙子误作菟丝子风寒草误作金钱草信石误作滑石。商陆当人参,种子从朝鲜带回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P1)2.人为有意做假、掺假一些贵重或紧缺药材易出现伪品,如:麝香、金钱白花蛇、虫草、人参(国产人参充西洋参;种参充西洋参)3.历史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常常出现同物异名的现象。同物异名:指同一药材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益母草,东北称坤草,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母草,广东叫红花艾,云南叫透骨消,甘肃叫全风赶。浙江、江苏的连钱草=四川透骨消;上海平地木(紫金牛Ardisiajaponica)=四川矮茶风。4.一些多基源品种,常常出现同名异物现象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贯众:各地使用有6科31种;防己:防己的商品有十余种,如粉防己、木防己、广防己、川防己等,但是只有粉防己含有肌肉松弛剂成分,才能作“汉肌松”的原料。威灵仙:全国各地已发现有4科17种,明代以前威灵仙以玄参科植物为主,但自清代以后,大多数地方以毛茛科植物clematischinensis为正品,2005版药典收威灵仙、绵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三种。5.正品供不应求,代用品五花八门杜仲卫矛科卫矛属多种杜仲作土杜仲、黄皮杜仲;夹竹桃科藤杜仲属:红杜仲、藤杜仲厚朴6科30多种,如川姜朴代厚朴等。二、中药的质量鉴定主要是鉴定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的质量除品种外,还受到栽培条件、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多种环节的影响。如茵陈、藿香。三、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P4)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促进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关键。目前中药的质量控制,较多的仍采用测定中药中一个或几个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来评价中药的质量,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因此目前认为评价中药质量的先进方法是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中药整体成分信息,目前已经开始中药指纹图谱鉴定、生物鉴定等方法的研究。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P5)1.中药材资源保护切忌乱砍乱伐,乱捕乱杀建立药源基地(种子资源库)扩大中药材的药用部分有计划的变野生为规范化的家种、家养(GAP)2.中药资源的寻找与开发(P6)(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源(P6)通过多次全国性的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的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马钱子;海南的降香。(2)从古本草及民间、民族药中寻找(P6)2.中药资源的寻找与开发(P6)(3)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中发现新药(P6)丹参:丹参的同属植物云南鼠尾和甘西鼠尾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较丹参为高或较高。金银花:忍冬属植物有13种1变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较大,如灰毡毛忍冬和菰腺忍冬的花蕾含量最高,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云南发现一种云南钩藤,总碱含量0.22~0.26%,比正品还高。柴胡一新种比北柴胡皂苷高2~3倍,比南柴胡高6~8倍。(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药(P7)麝鼠香:麝鼠雄性腺内囊的分泌物中含有麝香酮,与天然麝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相似,可以作为麝香的代用品。小檗碱:黄连中含有小檗碱,但是现在提取小檗碱的主要原料是黄柏。人参的茎、叶、花、果实中均含有与根相似的皂苷,有的含量比根部高,所以人参全株都可入药。杜仲叶与皮在成分上极相似,故叶可代替皮入药(如开发保健品或叶经提取成分后再用叶炼成橡胶或叶打粉碎加入饲料中喂鸡,降低胆固醇)(5)从古本草及民间、民族药中寻找(P7)(6)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P7)如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松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根中的唐松草新碱含量最高,目前该制剂已运用于临床。(7)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新药:开发老药新用途或扩大用药部位,组织培养:人参皂苷(日、朝、俄、德已能进行工业化大生产)、薯蓣皂苷、萝芙木生物碱、冬虫夏草等,能组织培养的中药有30多个品种,如国家一类新药——“金水宝”胶囊(江西产)就是以青海产虫草中分离新得的虫草菌-蝙蝠蛾拟青霉Cs-4菌株,经纯化、人工发酵培养、加工而成。酶制剂:国家级一类新药蕲蛇酶制剂用于血栓的治疗较好。此外,如活体取香、人工埋核培植牛黄、活熊取胆等新技术的应用。药物生病效用觅食药食同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一、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诗经》、《山海经》、《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的第一部本草著作,成书年代约在西汉时期。载药365种,将药按毒性和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是历代本草发展的基石。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编著,载药730种,该书是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分为玉石、草本、虫兽、菜、米粮等;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P8)三、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载药850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或药典性本草),他比欧洲地方性的《佛洛伦斯药典》早839年,比欧洲第一部全国性的《丹麦药典》早1113年。该书以“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曾将本书列为医科学生的必修课。《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胡本草》四、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开宝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别说》、《大观本草》、《证和本草》、《绍兴本草》《本草图经》苏颂编著,全书21卷,载药787种,绘图933幅。继承了《新修本草》图文并茂的优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编写,载药1746种。此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差不多概括了宋以前主要本草的精华,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已亡失本草和方书的内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五、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救荒本草》、《本草汇言》、《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太医院院判刘文泰载《证类本草》基础上编成。每药首引前代主要本草关于功能主治的内容。是我国又一部药典,但未曾刊行。《本草纲目》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历经30年,编成了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本草巨著。该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描述详细;改绘药图,修正错误;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先后被译成拉丁、法、英、日、俄等种外文版本流传于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从1953到2005年,我国先后编印发布了八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六、近、现代中药签定工作简况第三章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P15)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P15)第一节中药材的产地中药天然资源的分布(一)东部季风区1.东北寒带、温带区2.华北暖温带区3.华东亚热带区4.西南亚热带区5.华南亚热带、热带区(二)西北干旱区1.内蒙古温带区2.西北温带区(三)青藏高原高寒区1.青藏东南部2.青藏中部3.青藏西北部(四)海洋区中药材资源东北产区海洋产区华北产区华东产区西南产区华南产区内蒙古产区西北产区青藏产区关药北药怀药浙药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西药蒙药藏药药材产地与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山茱萸、延胡索、白术四大西北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大黄东北药材三宝:人参、细辛(鹿茸)、五味子(延年草)四大皖药:白芍、菊花、茯苓、丹皮宁夏枸杞、云南三七、川黄连、川芎、川贝母、川乌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除取决于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第二节中药材的采收(P17)二、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P17)确定中药材的适宜采收期应建立在对该中药材充分研究的前提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是要把有效成分的含量、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毒性成分的含量这3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变化结合起来考虑,达到药材优质高产的目的。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且毒性成分含量低,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对不同生长期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动态研究表明,它们在8、9月份即在花蕊期至开花前期含量较高,此时药材产量亦高,故穿心莲的适宜采收期应按物候期采收,即花蕊至开花前期。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就是其最适宜采收期。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时,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可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部位,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薄荷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叶中,叶的产量高峰在花后期。其挥发油含量高峰期与叶产量高峰期不一致,若以分别以挥发油的含量(%)和叶的产量为纵坐标,以不同生长期为横坐标,即可绘制出两个曲线来,将二曲线图中的产量高峰与含油高峰以同一座标高度表示,即二曲线交点之对应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时期。•5.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中药材,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之有可能得到更确切的判定•例如决定乌梅质量的指标有水提液的pH值、游离总酸度、还原糖含量、柠檬酸与苹果酸含量比(与成熟度有关)等4个指标;其药材产量又与果肉率(平均每100g乌梅的果肉g数)、乌梅产率(平均每kg鲜梅所能加工乌梅的百分比)2个指标有关。综合考察上述多重指标才能较科学地确定梅的最佳采收期。这种多因素的考虑往往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处理。三、中药采收的一般规律(P18)一、叶类叶类中药一般在植物生长最旺盛,花未开放或果实未成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时采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如蓼大青叶、艾叶、罗布麻叶、臭梧桐叶、番泻叶等。但有的叶类药材则宜在秋霜后采收,如桑叶,经霜后才会有腺碱、胆碱、葫芦巴碱等有效成分。叶类药材采收可用摘取法或割取法。二、花类大多数花类中药宜在含苞欲放时采收,此时药材色、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