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方案设计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杭州市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简要说明第一章规划条件主要说明一、项目背景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起点,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历史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杭州市区现辖8个城区、3个县级市、2个县;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1.68万。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杭州市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杭州市天鹤路工程是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缓解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提出的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干道网,尤其是城市东北部地区网系统的建设。二、设计依据1、《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2010年1月11日2、《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招标答疑会议纪要》。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2010年1月18日3、《关于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杭发改投资[2008]315号,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7月24日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电子版)。5、相关设计规范。三、项目规划条件1、本工程设计范围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3005米,标准段宽度30米,为东西向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沿线经过的主要道路有丁桥东路、绕城公路、长睦路、东风港路、天明路等,上塘河位于规划道路南侧约60~200米。天鹤路下穿杭州绕城公路。2、项目进展情况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取得杭州市发改委的批复,道路工程规划也已经完成,相关前期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进入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第二章道路现状评价简要一、区位特征根据规划,天鹤路位于杭州市江干区,西起笕丁路与广济路相接,东2至星都路与藕花洲大街相接,道路总长约5.37千米。本次天鹤路设计范围: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3.05千米。根据《杭州市江干分区规划》天鹤路规划作为城市次干路其主要功能是为皋亭地区及半山地区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杭州市皋亭地区及半山地区的交通设施水平,完善道路网,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该地区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二、气候条件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6.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42.1℃(1930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5℃(1916年1月24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399mm,一年有两个雨季,4~6月为梅雨季,强度不大,雨天连绵不断;7~9月为台风暴雨季,雨大集中,全年日照1899.9小时,无霜期250天。三、河湖水系区内河道水系发达,与天鹤路相关的河道为上塘河,上塘河具有通航功能,通航等级为七级。该段上塘河规划河宽40米,常水位为3.8米,控制河底高程为0.5米。与规划道路相交的溪流有赤岭溪、黄鹤溪、园宝溪、杜牧溪、杨梅溪、桃花溪、桃源溪、龙溪,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排除道路北侧山体雨水。。根据《杭州市江干区皋亭单元(JG—01)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5),过天鹤路溪流断面设计宜采用10年一遇标准,流量可采用山地小流域洪峰流量公式或洪峰流量模数(取7.0立方米/秒·平方公里)进行计算。四、工程场地现状规划天鹤路部分路段现状为金山路,道路宽度约5米~10米,作为沿线居民及单位车辆、行人进出的通道。天鹤路现状道路沿线用地以农居和农田为主,道路沿线现状地坪标高约4.5米~14.3米。道路两侧用地规划作为:村镇居住用地、风景点建设及保护用地、河港用地、休疗养用地、娱乐文体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现状天鹤路位置用地主要为农居、农田及林业用地,地坪标高约4.6~14.3m(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左右。本项目是新建道路,沿线没有公交线路,也没有现状市政地下管线。3第三章地质资料简要一、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杭州市主城北部的半山附近,途径沿山村及皋城村,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3.05千米。沿线地形为现有村道、农居、农田、鱼塘及苗木地,沿线人员密集,地面、地下各类设施众多,错综复杂,道路沿线地貌为山前滨海湖沼相沉积平原及丘陵地貌类型,地貌单元界线在Z38孔西侧地形起坡地段。沿线场地地面高程(85国家复测高程,下同)一般在4.68~13.82m,地势有一定的起伏。二、地基土(岩)的构成与分布特征1、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原则根据勘探揭露地基土的岩性、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对勘察区出现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层组划分。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探结果显示,拟建道路沿线地层在地表下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基本属第四纪覆盖土层,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13个亚层,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及分布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1耕植土:灰黄色,湿,松软状,粘性土性,含少量植物根茎,局夹少量碎石。层厚为0.50~0.70m,局部分布。①2杂填土:灰黄色,湿,松散,表层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含碎砾石、砖瓦块约20~40%,局部为碎石填土层,含50~60%的碎石及块石,直径一般为2~5cm,最大大于7cm,其余由粘性土充填,含少量细砂。该填土层厚约0.50~3.50m,全场地分布。①3素填土:灰黄、灰色,湿,松软,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呈粘土性。层厚为0.20~2.50m,局部分布。②1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褐黄色,饱和,可塑(稍密)状,含氧化铁及少量云母碎屑。摇振反应弱,切面略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层厚为0.70~1.90m,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东段。②2粉质粘土:灰黄、灰色,饱和,软塑状,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厚为1.80~2.40m,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东段。③淤泥:灰色,饱和,流塑,粘土性,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揭露层厚4.60~13.50m,主要分布于沿线道路东段。⑧1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硬可塑状,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无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厚为0.60~3.30m,局部分布于道路沿线西段及中段。⑧2粉质粘土混碎石:棕红夹黄色,饱和,硬塑(中密)状,碎石含量约20~35%,碎石成分为次棱角状砂岩、石英砂岩,一般粒径为1~2cm,最大粒径4cm,其余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细砂。无摇振反应,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为1.00~12.70m,局部分布于道路沿线西段及中段。⑩碎石:黄夹棕红色,湿,密实状,碎石含量约50~70%,以棱角状4砂岩为主,局部为石英砂岩和硅质石英砂岩。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细砂。层厚为1.50~5.00m,局部分布于道路东段。⑿1全风化粉砂岩:灰兰色,硬可塑,母岩成份与结构已全部风化,夹少量强风化岩块,易干钻,无响声,采用合金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6~10分钟。层厚1.80~5.0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⑿2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次坚硬状,母岩成份与结构部分已风化,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所取岩芯呈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锤击易碎,局部夹全风化层,采用合金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18~25分钟。层厚2.00~7.0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⑿3中等风化粉砂岩:黄灰~青灰色,坚硬状,母岩成份与结构部分已风化,节理裂隙发育,所取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能碎,局部夹强风化层,干钻难钻进,采用金刚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28~40分钟。层厚1.50~8.2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地基代表性地质柱状图三、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对于拟建道路及管线工程,由于道路荷载有限,对于低山丘陵地段,可对①2、①3填土层进行碾压加密后作路基使用;当①填土层较薄处,宜挖除①填土层,以⑧1硬可塑状粉质粘土层或⑧2硬塑(中密)状粉质粘土混碎石层作为拟建道路路基。对于平原区,由于③淤泥性质差,在②土层厚度偏薄路段,基底应采用水泥搅拌桩等方式进行加固处理,严禁对基底进行夯拍及践踏。对于拟建桥梁、绕城公路(下穿),⑿3中等风化粉砂岩,性质好,埋5深相对较深,埋藏厚度大,设计可根据桥梁荷载要求,初步建议采用以⑿3中等风化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要求桩端嵌入持力层一般不少于1d(d-桩端直径)且不少于1.0m。四、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判定,天鹤路沿线西段(Z38孔以西)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沿线东段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综合确定沿线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场地地质、地形及地貌条件划分,本沿线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划分除东段属对工程抗震不利地段外,其余均属对工程抗震一般地段。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杭州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场地浅部土层为填土、硬壳层、淤质土及碎石土,均为非地震液化土层,拟建沿线场地为非地震液化场地。第四章工程涉及难点和主要节点分析一、道路标准横断面的选择天鹤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标准段规划宽度为30米,设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结合道路在路网中的定位、负担的交通功能、建成后预计的交通流量、道路安全运行要求等因素,同时兼顾景观绿化要求,比较了下面三个断面形式,并推荐方案一。1、方案一(推荐方案)30米=5.5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0.5米(隔离墩)+8米(机动车道)+2米(中央绿化带)+8米(机动车道)+0.5米(隔离墩)+5.5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5.5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宽度中,其中人行道宽1.5米,人行道与3米的非机动车道之间设1米的绿化带或树池,绿化带长15米间隔设置两个树池,树池间距7米。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推荐方案)2、方案二(比较方案)30米=5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1.5米(绿化带)+7.5米(机动车道)+2米(中央绿化带)+7.5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5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2米的人行道与3米的非机动车道之间没有任何的分隔,不利于安全。6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比较方案一)3、方案三(比较方案)30米=2.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15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3.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2.5米的人行道上设置树池,树池间距8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高差。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比较方案二)4、方案比选方案单向机动车道宽度安全性绿化率方案一8米(可以布置一个大车道)中央绿化带分隔对向车流,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面,但有1米的绿化带或树池分隔,能保证行人的安全。16.7%方案二7.5米(只能布置两个小车道)中央绿化带分隔对向车流,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面,且之间没有分隔。如今电动车速度快,极不安全。16.7%方案三7.5米(只能布置两个小车道)没有中央绿化带分隔,机动车相对危险;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高差,很安全。10.0%方案一采用了四块板形式,既做到了机非分离,有利于非机动车的安全行驶;又通过中央分隔带把对向车流分开,有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也采用1米的绿化带分隔,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此外,8米的机动车道宽度中可以安排一个大车道。比较上述三个断面形式,天鹤路规划作为城市次干路其主要功能是为皋亭地区及半山地区服务,该机动车流量必定占据较大比重,故此方案一在道路安全运行以及人、机、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