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5页初高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复习亲爱的高一新生,你们知道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吗?你们做好高中学习的准备了吗?常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记得以前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高中后突然感觉语文基础很差?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感觉内容很多很难,无从下手。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只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除了要“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当积累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相关知识。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有效的培养起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们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同时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要尽可能读出作者的语气、轻重和感情,要流利通畅、声情并茂。第三,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外乎翻译课文,因此,上课时抱着参考书不放,就像落水的人抱着一根救命的稻草,视若宝贝,敬若神明,一切唯参考书是听!殊不知,这些人误把拐杖当双腿,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他们上课时一般不怎么爱听老师的讲解,更不会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满以为参考书上什么都有,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哪知长此以往,对参考书形成的依赖就像一颗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要了自己学习的生命!──他们一翻开参考书,就什么都懂,可谓一目了然;但是,一旦关上参考书,他们就像一个失去拐杖而又不会走路的孩子,收获的是一脸的茫然!因此,我们要科学的使用参考书,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借用一下,因为,它至多是一根备用的拐杖,千万别把它当成“双脚”,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机取巧都只能是徒劳和枉然!第四,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一般说来,初学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〇”表示使动用法;用“⊙”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特殊句式……当然,无论做什么整理,都必须积累相应的例句,否则,你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你持之以恒,我深信,三年下来,你一定会卓尔不群,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学习文言文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呢?1、语感:读音、句读(反复诵读);2、重要的文学知识:作家、作品、文体、流派、文学成就、文化运动等;3、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常见实词120个、常见虚词18个)、特殊文言句式、文句翻译;4、章法:文章的写作技巧;5、古人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那么,每课要整理到积累本上掌握的文言知识有哪些呢?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异读音、意义)2、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3、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4、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强阅读能力。5、特殊文言句式。接下来我们就以初中学过的文言知识为例,复习一下这些用法。一、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第2页共5页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ò)通“措”(2)声母或韵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伸”(4)读音相近。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检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jiāng)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同“汝”(rǔ)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fǎn)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pī)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zh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yao)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pàn)公输盘不说《公输》“说”通“悦”(yuè)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xiàng)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jǔ)二、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当堂检测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布衣古义:平民。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义:痛心、遗憾。5.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义:护城河。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义:热水。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9.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所以古义:用来……的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三、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如《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第3页共5页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名词作状语4、意动用法5、使动用法(一)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二)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三)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方向。“向、在、往……”等。如: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用……”等。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像……一样”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在……”等。如: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的意思。(四)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认为…怎么样”或“把…当作…”的意思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五)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的意思。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检测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穿丧服。名为动。2.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完。形为动。3.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名为状。4.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为状。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动6.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形为名四、一词多义(一)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要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的含义。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①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数目,自然数)②长烟一空《岳阳楼记》(全部)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检测许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①(答应)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②(赞许、赞同)③高可二黍许《核舟记》③(表约数)④曳屋许许声《口技》④(拟声词)(二)常见虚词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者毕竟有限。《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例如:之第4页共5页(一)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2、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3、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4、结构助词,宾语提前或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三)动词。译作“去、往、到”。检测: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4、予尝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