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及角度分析鲁四老爷、婆婆、柳妈、乡人、我的形象。•2、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剖析小说主题。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有两次说的却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力补全。a.祥林嫂被抢时:“可恶,然而……”b.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可恶,然而……”可恶:是卫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已带来了麻烦。然而:祥林嫂私自出逃被封建礼教所不容,婆婆作主抢回,理所当然。可恶:对卫婆子先荐人后劫人有损鲁家体面。然而:要找像祥林嫂这样的勤快有力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1)鲁四老爷语言描写:六次开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的淋漓尽致。行为描写:两次皱眉表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反感,没有同情心。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鲁四老爷(封建守旧人物)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守旧、虚伪、顽固、冷酷反动,为人自私、冷酷。(2)婆婆•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地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祥林嫂的婆婆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代表着“族权、夫权”,成为高踞儿媳之上的封建家长。•无论是祥林嫂的娶来、绑回、再嫁,都是她亲手安排的。她不仅取走了祥林嫂第一次做工的工钱,还把守寡的儿媳当作“商品”换钱去给小儿子娶老婆,并从中赚钱。•狠毒、贪婪、爱财、自私婆婆(封建家长制代表)•她对祥林嫂在抗婚撞案的反抗之举中留下的“疤”进行嘲讽,有意挑逗人家的疼处,并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使祥林嫂恐惧不安、彻底绝望。这无论是否有意的说教,还是做了封建宗教迷信和神权观念的传声简,都是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深渊的无形的一掌。•柳妈属于下层劳动群众,但她是个受神权思想和宗教迷信毒害很深的“善女人”。•愚昧、冷漠、自私、庸俗(3)柳妈•为什么祥林嫂对儿子之死的讲述要反复出现,作者这样不惜笔墨有何深意?•中国文字的繁难,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落后状况也使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受到极大地限制。由于他们心理的迷茫,外部语言也是缺乏的。自我的思想感情不能直接抒发,甚至连“我心里是多么痛苦”这类的感情也难说出口,只能是联想性的、回忆性的。(4)乡人•但即使是这样也只能说一两次,说多了人们就厌烦了。人们听的不是情感的表达,而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一旦听过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就被认为是可笑的、可厌的。除祥林嫂自叙儿子之死的语言外,鲁迅仅给她设计了十句话,都是一些简短的问句或应答之句,这种对比显示出了鲁迅对中国劳动人民那寡言少语背后所隐藏着的深沉悲剧性的深刻体会。“祥林嫂,听说你的儿子。”“嗨,我真傻。我单知道下雪后,野兽在山坳里没有东西吃,会到村里头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找来找去都没有,到后来才找着了一只鞋。”祥林嫂一开始讲的时候,哎呀,我真傻,一开始讲的时候,人们听得有意思,有味道,后来,就听烦了,不要听了。祥林嫂一说人们就跑了,后来又找到一个新的节目,发现她额头上的伤疤,这个伤疤跟她的第二次婚姻有关系,又来勾引她讲这个伤疤。在这里,鲁迅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好像互相关心,在一块儿洗衣服,一块儿淘米,一块儿洗菜,谈谈你们家,谈谈我们家,好像挺亲密。但在内心深处,却有这样一种可怕的意识,就是把别人的悲惨命运当节目来看,赏玩别人的苦痛。•鲁镇上的人们起初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有所同情,“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需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而当他们听厌了祥林嫂的不幸故事,从她身上得不到新的“满足”时,便用“又尖又冷”的声调和语言奚落她。•冷漠、自私、庸俗(4)乡人①大家都叫她祥林嫂。•祥林嫂是死了男人的寡妇,“大家都叫她祥林嫂”,从其夫名而呼之。小说未言及祥林嫂的姓字,这不是作家的疏忽,正是为了表现妇女低下的地位。•这句话作为过渡句,通过一个称呼语交待人物的身份及其深蕴的文化历史内涵,也表明她终竟被鲁镇社会暂时接受和承认了,开始了她在鲁镇新的生活。故事由此逐渐把情节展开。②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决定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并非因为她是寡妇,而是因为她的被迫再嫁。称呼依旧,“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却隐含着深刻的蕴涵,反映出鲁四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个“我”,就是代表着想启蒙人民的所谓现代知识分子——善良、正直。但是当他遇到劳动人民真正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给她解决,他只有逃跑,但是好在这个“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知道了自己解决不了祥林嫂的问题,所以他苦闷了,彷徨了。在这里表现了“我”对启蒙者的自我审视。从鲁迅创作《祝福》这篇小说当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祥林嫂还在遭受着不幸,中国社会的缩影——鲁镇,还处于黑暗之中,而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只有妥协,逃避,自欺欺人。(5)我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害死祥林嫂的幕后黑手!“吃人”的封建礼教1、贞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2、秩序男尊女卑三纲五常3、三从妇女,服也4、祭祀三从四德5、迷信清白、圣洁鬼神、阴司、灵魂分析本文中的环境描写《祝福》中的环境描写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后鲁镇祝福自然环境(雪景)社会环境文章开篇写祝福的场景,有何作用?•祝福是习俗→约定俗成、根深蒂固如何祝福→男尊女卑为何祝福→求庇佑,不出岔子关于爆竹→驱邪、避凶、喜庆形成反差以乐景反衬悲剧•渲染气氛、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喜庆欢乐,以喜衬悲;埋下伏笔,为下文祥林嫂不能祭祀做铺垫;前后照应,结尾也是在祝福声中结束。•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的心情。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环境描写作用总结: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亦在暗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1、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2、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3、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4、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至时的祝福晚上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总结: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众人以及“我”,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的驱使,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悲惨而短暂的一生,充分暴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戕害和虐杀劳动妇女的愚昧和反动的本质。总结•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环境描写的作用堂测•《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B、C)•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作业•完成《课时作业》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