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肾功能检测与临床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台江门诊部检验科:彭小林(微信:15797782591)鼻咽癌(NPC)定义:鼻咽癌(NPC)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NPC)病因:1.遗传因素:(1)家族性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2)种族、地域性全世界鼻咽癌发病人群中有80%发生在中国,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并向其他地方扩散,高危人群高达4亿之多。(3)性别和年龄男性患病几率较女性高出二倍多,年龄介乎30-50岁为多,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4)易感基因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鼻咽癌(NPC)2.病毒感染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电镜下可见疱疹型病毒颗粒。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故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即EB病毒。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鼻咽癌(NPC)3.饮食因素经常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鼻咽癌高危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另外,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一好二坏)亚硝酸盐作为作为食品添加剂,即肉制品护色剂,可与肉品中的肌红蛋白反应生成玫瑰色亚硝基肌红蛋白,增进肉的色泽;还可增进肉的风味和防腐剂的作用,防止肉毒梭菌的生和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文献报道亚硝酸盐同时还是一种致癌物质,据研究,食道癌、胃癌与患者摄入的亚硝酸盐量呈正相关性鼻咽癌(NPC)4.环境因素有研究报告预示长期工作在环境污染、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会高出二倍以上。生活中容易接触甲醛(室内装修、劣质家具)或长期暴露高浓度的各种烟尘都会增加患病风险。鼻咽癌(NPC)检查1.前鼻镜检查2.鼻咽镜检查3.病理检查(1)活检可采取经鼻腔径路或经口腔径路。活检如为阴性,对仍觉可疑者需反复行之,并密切随诊。(2)颈淋巴结摘除活检或颈淋巴结细胞学穿刺涂片检查若颈侧淋巴结肿大,且质硬者,应作颈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若鼻咽部无明显可疑病变,须考虑淋巴结摘除活检。(3)鼻咽脱落细胞学诊断取材恰当,即时固定,染色和检查,可补充活检之不足。以下情况较适合本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以动态观察疗效;对于隐性癌者,可在多个部位分别取材送检;用于群体性普查。(4)细针抽吸细胞学(FNA)检查FNA对转移性鼻咽癌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如颈部淋巴结受累,用此方法可以对原发肿瘤进行评估。它具有安全、简便、结果快速、可靠等优点。鼻咽癌(NPC)4.CT扫描CT扫描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仅能显示鼻咽部表层结构的改变,还能显示鼻咽癌向周围结构及咽旁间隙浸润的情况,对颅底骨质及向颅内侵犯情况亦显示较清晰、准确。5.磁共振(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MRI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对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MRI有独到的作用。它可以鉴别放疗后组织纤维化和复发的肿瘤。复发肿瘤呈不规则的块状,可同时伴有邻近骨或(和)软组织结构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肿大。放疗后的纤维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块状或局限性的不规则的斑片状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分界不清。在T1加权像上,复发的肿瘤和纤维化组织多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复发肿瘤为高信号,而纤维组织呈低信号。鼻咽癌(NPC)实验室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查)鼻咽癌患者体内不仅存在高滴度抗EB病毒抗体,且抗体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波动。EB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目前已开展并广泛使用的有: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EB病毒特异性DNA酶等抗体检测等等。鼻咽癌(NPC)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EBV)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EB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可引起增生性感染和非增生性感染。机体感染后,就会产生EBV衣壳抗原的对应抗体IgA。即EBVCA-IgA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阳性提示病毒大量复制,虽然有较好的敏感性(真阳性),但特异性(真阴性)很差,容易造成假阳性,误诊率高。鼻咽癌(NPC)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是鼻咽癌早期诊断指标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阳性提示EB病毒进入裂解晚期阶段,即复制阶段,其特异性(真阴性)较高,但灵敏度(真阳性)较差,容易造成假阴性,漏诊率高。鼻咽癌(NPC)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Rta是聚合状蛋白质,是EB病毒裂解期的立即早期基因(BRLF1)突变表达的一种编码蛋白,能诱导促进鼻咽部上皮细胞分裂发生癌变,在鼻咽部粘膜变化并不明显,组织中存在散在的癌细胞,尚未出现病理活检异常时即呈现阳性,因此Rta蛋白可作为鼻咽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大量临床实验表明Rta蛋白抗体IgG对检测鼻咽癌具有高灵敏、高特异性,适用于体检、高危人群大规模筛查等等。鼻咽癌(NPC)鼻咽癌(NPC)EB病毒特异性DNA酶通过检测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DNA酶的抗酶率从而实现对早期鼻咽癌患者的无创伤快速诊断。但本方法学对特异性DNA酶以及设备要求高。鼻咽癌(NPC)据相关报告,在66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6例曾在早期被误诊,误诊率高达20.45%!其主要原因是早期症状无特点,鼻塞、头痛、甚至涕血与鼻炎鼻窦炎相似;使用了对鼻咽癌不敏感也不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鼻咽癌早期癌细胞还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肿块,影像检查很难发现癌变病灶!Rta-IgG与EA-IgA和VCA-IgA联合检测,可全方位覆盖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其灵敏度高达95.7%,特异性高达94.1%,在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鼻咽癌(NPC)鼻咽癌(NPC)肾功能肾功能肾功能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物,是机体维持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和人体内环境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或逐渐衰退,肾的排泄和调节功效也将会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还会发生尿毒症而危及性命。肾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但生活中,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往往也会成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常采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肌酐清除率)、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总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尿素氮(BUN)尿素氮:尿素氮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的1/2时,尿素氮才升高,所以尿素氮也不是敏感指标。临床意义:尿素氮产生过多,即肾前性氮质血症。糖尿病性酸中毒、高热、饥饿、某些癌症及脓毒血症等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或胃肠出血后消化蛋白质的重吸收使血浆尿素浓度增加。尿素排泄障碍,急性肠炎,烧伤、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引起肾供血不足时;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实质损伤时;尿路结石、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造成排尿受阻时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升高。重症肝脏疾病,尿素产生量下降时,尿素浓度降低。另外怀孕尿素浓度也会降低。肌酐(CR)血清肌酐:正常情况下体内肌酐产生速度为每分钟1毫克,只有当肾脏功能失代偿时,血清肌酐才上升。也就是说,只在肾脏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损害时,血清肌酐才上升。所以,血清肌酐不能反映早期肾脏功能受损的情况。临床意义: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清肌酐浓度与肌肉量成比例,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相反,肌肉萎缩性疾病时血清肌酐浓度可降低。透析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测定可用于选择透析指标,判断透析治疗效果。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脏功能受损时首先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正常时肌酐清除率为80~120毫升/分钟,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时,肌酐清除率下降。但肌酐清除率因体表面积和肌酐清除率的计算非常复杂,且受肾小球滤过功能(GFR)的影响非常大,结果极不稳定。胱抑素C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尿酸(UA)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所以嘌呤摄入过多或产生过多都会导致尿酸的偏高,例如啤酒、饮料、肉类食物等等。临床意义:尿酸增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尿酸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尿常规尿量过多过少正常人的尿量为1000~2000毫升/日,平均为1500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病的信号。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尿微量白蛋白(U-MA)-ACR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30mg(3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微量白蛋白尿是疾病的标志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到积极作用。但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受尿量的影响较大,而且正常范围较宽,这样易使部分异常标本落入正常范围而延误诊断。理想的检测方法是用AC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这个项目替代微量白蛋白。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很少,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