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运动传导通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重医大解剖教研室李策运动传导路:一、运动传导路的组成:皮质核束:锥体系躯体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束:锥体外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结构(大脑、间脑、脑干、小脑)、多级神经元链的功能系统,它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运动神经元,以调节随意运动。二、锥体系的传导路特点:①、运动传导路的锥体系是两级神经元传导,它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和下运动神经元(脊髓灰质前角和脑干躯体运动核)。②、锥体系下行纤维大部份(75%)要交叉对侧(支配上、下肢肌、面肌、舌肌),而少部份纤维不交叉(躯干肌和头颈部肌肉)。③、目前发现80~90%的锥体束上、下运动神经元间存在1个或以上的中间神经元,只有10~20%为单突触联系,运动越精细的肌肉,这种单突触联系越多。人类的这种单突触联系是生物界最多的。运动传导路:1、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位于中央前回的上2/3及旁中央小叶前份,其轴突集中构成锥体系中的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的上份,至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进入延脑后形成延脑锥体,在锥体下端的锥体交叉其大部份(75%)纤维交叉至对侧构成皮质脊髓侧束,在白质侧索内下行,其余的不交叉纤维构成同侧白质内的皮质脊髓前束,运动传导路:皮质脊髓侧束:下行纤维可达脊髓的腰、骶节,发出分支到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换元后支配上、下肢肌。皮质脊髓前束:下行纤维仅到脊髓的颈、胸段,发出交叉和不交叉纤维,分别到达两侧的脊髓灰质前角内侧核,换元后支配两侧躯干肌。因此,四肢肌主要接受对侧大脑半球支配;而躯干肌同时接受两侧大脑半球的支配。运动传导路:2、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位于中央前回下1/3,轴突会聚经内囊膝部下行,后与皮质脊髓束伴行,与皮质脊髓束共同构成锥体系,在中脑位于锥体束内侧2/5。进入脑干后,沿途发出纤维支配脑干内的躯运动神经核。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内: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副神经核、面神经核。其中舌下神经核与面神经核下半核只接受对侧纤维支配。锥体系的功能:(1)选择原动肌支配骨骼肌进行随意运动。(2)易化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均属浅反射。当锥体束损伤后,易化浅反射的作用消失,浅反射不易出现或消失。(3)易化深(腱)反射使腱反射容易化(在脊髓节段内完成的反射)。在锥体束损伤后,易化作用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维持肌紧张(维持正常的肌张力)在锥体束损伤后,肌张力减弱或消失。锥体系的功能:(5)抑制原始(病理)反射原始反射即为人体的本能,在婴幼儿时期锥体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此时所出现的某些反射,称原始反射。当锥体束的功能健全后此原始反射受到抑制而消失,但当锥体束损伤后这些原始反射又出现,即称为病理征(Hoffmann征和Babinski征)。(6)下运动神经元对骨骼肌有营养作用。锥体外系:一、锥体系的概念: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下行传导纤维,它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等一系列结构。二、锥体外系的特点:①、锥体外系的起源非常广泛,包括了几乎整个大脑皮质,但主要是来自额叶和顶叶的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的纤维。②、信息传递过程中常由多级神经元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③、不引起主观运动,主要作用是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习惯性动作和姿势。三、锥体外系的分类:①、皮质-纹状体系(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②、皮质-脑桥-小脑系:③、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锥体外系主要下行传导束:1、皮质-网状-脊髓束:皮质运动区→皮质脊髓束→侧支→脑桥网状核→网状脊髓束→脊髓。2、皮质-红核-脊髓束:皮质运动区→红核→红核脊髓束→脊髓。3、皮质-顶盖-脊髓束:皮质运动区→上丘→顶盖脊髓束→脊髓。4、小脑-前庭-脊髓束:绒球小结叶→顶核→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脊髓。中枢神经损伤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瘫痪类型中枢性瘫痪外周性瘫痪运动障碍硬瘫软瘫瘫痪范围肌群性瘫痪(肢体)部份性瘫痪(单一)肌张力增强降低浅反射消失消失腱反射亢进消失病理症出现消失肌萎缩出现晚(废用性)出现早(营养性)脊髓损伤的分析原则:1、损伤节段的确定:脊柱与椎骨的对位关系。感觉消失平面。2、传导束受损:(1)上行传导束:损伤节段:患(同)侧带状浅、深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患(同)侧(未交叉)或健(对)侧(已交叉)相关感觉障碍(感觉分离)。(2)下行传导束:软瘫:脊髓节段损伤(部份瘫痪)。上、下肢肌瘫痪类型硬瘫:传导束损伤(肢体瘫痪)。例一、患者因胸部外伤导致第4胸椎骨折,左剑突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右侧两肋弓下缘平面以下的浅感觉消失,左侧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硬瘫),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左侧剑突平面出现带状浅感觉消失。脊髓损伤(T6左半横断):①同(左)侧剑突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损伤同侧薄束和楔束纤维)。②对(右)侧两肋弓下缘平面以下的浅感觉消失(损伤对侧交叉过来的脊髓丘脑侧束纤维)。③同(左)侧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硬瘫),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同侧皮质脊椎侧束损伤)。④同(左)侧剑突平面出现带状浅感觉消失。皮质核束损伤时的表现:(1)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上瘫),如:一侧(患侧)面丘平面以上的皮质核束受损(口舌瘫):①对侧(健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导致: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患(同)侧。②对侧(健侧)颏舌肌瘫痪,导致: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健)侧。(2)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核下瘫),如:一侧(患侧)面神经受损(口眼瘫):①患侧(同侧)面部表情肌全部瘫痪导致:同侧(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不能闭合(不能鼓腮)并流涎;露齿时口角歪向对(健)侧。②同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偏向同侧脑干半横断损伤:(1)损伤平面:患(同)侧所涉及的神经核及管理的感觉障碍、骨骼肌软瘫。(2)损伤平面以下:①头面部:损伤平面在三叉神经入脑平面以下:双侧痛觉、温度觉障碍;触觉存在。损伤平面在三叉神经入脑平面以上:对侧痛觉、温度觉障碍;触觉存在。如损伤平面高于面神经核下半或高于舌下神经核则出现上述核的核上瘫;低于者为核下瘫。②躯干四肢:健(对)侧深、浅感觉障碍;上、下肢肌硬瘫、躯干肌不瘫。内囊损伤:内囊损伤(三偏症状):多见于脑溢血或中风。①对(健)侧浅、深感觉障碍,同侧完好(对侧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上行纤维被阻断)。②对(健)侧上、下运动障碍,同侧完好(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侧束纤维被阻断)。③双眼对侧视野出现同向偏盲(伤侧眼鼻侧视野和健侧眼颞侧视野)。④瘫痪的肢体表现为对侧、硬瘫(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加(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⑤腱反射亢进(失去上运动神经的控制)。⑥病理反射阳性(锥体束抑制原始反射的作用消失)。⑦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延脑锥体交叉平面:皮质脊髓束及锥体交叉:管理躯干四肢骨骼肌运动。薄束及核、楔束及核:管理躯干四肢深感觉。三叉神经脊束及核:管理头面部痛、温觉。脊髓丘脑束:管理躯干四肢浅感觉。半横断损伤的表现:①对侧上下肢硬瘫:②对侧躯干四肢本体感觉消失。③对侧躯干四肢浅感觉消失。④双侧三叉神经眼支管理的痛、温觉消失。延脑丘系交叉平面:薄束及核、楔束及核:丘系交叉:本体感觉交叉。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舌下神经及核:管理舌肌运动。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半横断损伤后表现:①同侧半身深感觉消失。②对侧半身浅感觉消失。③双侧三叉神经眼支管理的皮肤痛、温觉消失。④舌下神经核下瘫。⑤对侧上、下肢硬瘫。延脑橄榄中部平面:舌下神经及核: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管理躯干四肢的深感觉。锥体束:半横断损伤的表现:①舌下神经核下瘫。②口裂以上面部双侧痛觉消失,触觉存在。③对侧半身浅、深感觉消失。④对侧上下肢肌硬瘫。脑桥中下部平面:三叉神经脊束核: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管理面肌的运动。锥体束:脊丘系与内侧丘系:半横断损伤的表现:①左、右侧面部痛温觉消失。②面神经核下瘫。③对侧上、下肢硬瘫。④对侧半浅、深感觉消失。思考题:患者XXX性别男年龄42因头部外伤入院。检查结果:①、左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②、口角歪向右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③、左侧半身的痛、温觉和本体感觉消失。④、左侧面部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⑤、右侧面部痛、温觉消失。2、请问病变位于何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病案分析:锥体系损伤:①右皮质脊髓束及锥体外系受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左上、下肢硬瘫(肌张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②右皮质核束:右面神经下半核受损:口角歪向右侧(核上瘫)。右舌下神经核受损: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核上瘫)。③右内侧丘系和右脊丘系(交叉后纤维)受损:左侧四肢与躯干的浅感觉和本体感觉消失。④右侧三叉丘系(左侧交叉后纤维)受损:左侧面部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⑤右侧三叉神经根受损:右侧面部痛、温觉消失。思考题1、患者:男,36岁,自述“半身不遂”,视物有重影,检查结果为:①右侧上、下肢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肉早期不萎缩。②右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③左眼向左下方斜视,眼睑下垂。④左侧瞳孔较右侧大。⑤发笑时口角偏向左侧、伸舌时偏向右侧。⑥全身感觉及其他无明显异常。试分析患者病变部位、损伤结构,并解释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END90学时系角考试题型:⒈名词解释,2分一个,5个,共10分。⒉简答题:共3题,4分的两题,7分的一题;共15分。⒊分析题:15分,每空1分,脑干6个代表平面之一的半侧损伤。⒋判断题:5分,每题1分。⒌单选题:40分,每题1分。⒍多选题:15分,每题1.5分。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