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脏腑虚衰学说(二)阴阳失调学说(三)气虚血瘀学说(四)中医衰老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一)脏腑虚衰学说1.肾脏虚衰学说2.脾胃虚衰学说3.心脏虚衰学说1.肾脏虚衰学说肾是先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七”“丈夫八八”的论述,就是以肾气的自然盛衰规律来解释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与先天禀赋的关系,提示衰老的关键在于肾气的衰退。肾气的盛衰影响着元气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强弱,肾虚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生化功能弱,衰老就会提前,寿命也就短促。拓展:女七男八“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人们可根据不同年龄的体变,调节营养、养生、保健,让身体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变化。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和男性最巅峰的年龄段,但是此时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让自己一生落下病根儿。人与动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为人类的男与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所以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女七男八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找出以下规律:1.女子以“七”为先天,男子以“八”为先天。2.女子的终数是“七七”,男子的终数是“八八”,所以男子比女子多一条,这一条为“齿发去”。3.每个时期的特点男女相同的关键词:一:齿更发长。二:天癸至,能有子。三: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四:身体满壮。五:是衰老的开始。六:面焦,发白。七:天癸竭。4.男女不同的特点:因为“任主胞胎”,“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对女子的描述侧重于任脉、太冲脉。因为“女子以血为本,男子以精为本”,所以对女子的描述侧重于月事、发(血之余)、阳明脉(多气多血)、三阳脉;对男子的描述侧重于精气、肌肉。七肾气盛,齿更发长八肾气实,发长齿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白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七详解《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会齿更发长,而男子八岁则发长齿更。上面这句话的后面两个词明显地颠倒了一下,这个变化暗示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小男孩小女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作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肾是主收藏的,肝是主条达的、发散的、生发的,这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女子是收敛在前,生发在后;男子是生发在前,收敛在后。由于女子收敛在前,所以女子的生殖器全都在身体里边;男子由于是先生发,所以男子的生殖器全部长在外边。可以这么说,男性病和女性病是同样的治法,只不过生殖器一个在外、一个在里而已。女子详解女子在二七一十四岁时会“天癸至,任脉通”。任脉走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从会阴处一直上到人中。任脉又主血,所以任脉主胞胎,它主女子的生育。女子到十四岁时,由于任脉通畅、血足了,起于会阴的太冲脉主阳气,也跟人的性有关,冲脉气带着任脉血而行,所以它们主发育人的第二性征。比如,女子到十四岁时就会来月经,长乳房;男子到二八一十六岁时就会遗精或者长胡子、长喉结。这些第二性征的象就全出现了。有的女性会说,我不是正好十四岁的时候来的月经,这怎么计算呢?在古人看来,哪怕女子是十八岁来月经,她的生理年龄就相当于十四岁;如果她十岁来月经,这一年也相当于生理年龄的十四岁。女子详解前面我们提过,古代认为女子十四岁会来月经,只要女子一来月经就标志着成熟的开始,这时就要把头发盘上,让媒婆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熟了,可以定亲了。但就结婚来说,不是十四岁就可结婚。中国古代的规定是“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这里面还是蕴含着女七男八的思想。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就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状态,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二十而嫁,在生命状态的最高峰期一定可以养育一个很健壮的孩子。女子详解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女人最好在二十八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这样对孩子、母亲的身体都非常有好处。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三十五岁的时候阳明脉就开始衰败。阳明脉指的是胃脉,阳明脉衰也就是说胃气开始衰败了,因为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三十五岁左右就有可能脸上出现鱼尾纹,额头上出现抬头纹,同时脸色也开始出憔悴。女子详解女性等到六七四十二岁时会出现三阳脉(阳明脉、少阳脉和太阳脉脉)衰之象。阳明脉走额头,少阳脉走头两边,太阳脉走后脑。三阳脉衰是指头发开始两鬓斑白,前额、后脑也出现白发,这时女人的脸色就不再红润了。女性等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很稀少了,就相当于更年期的到来。此时,太冲脉衰少,而太冲脉就相当于阳气,所以阳气阴血虚了,这时“故形坏而无子”,就是身体的形体不在那么婀娜了,也不能生孩子了。男八详解《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子刚开始时跟女子只相差一岁,但到后面,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相差到十五岁。男子也是有更年期的,这个更年期就是八八六十四岁。男子在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性发育开始。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男子的筋骨会很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三八二十四岁到四八三十二岁,在三十二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开始加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男子详解男子五八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有衰老之象,而女子显老则是在五七三十五岁。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把这种衰老称之为成熟。男子六八四十八岁的时候才会真正地显出老相,比如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等。男子等到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我们前面说过肝是绕生殖器而存的一条经脉,肝气衰的话,男人就会丧失生殖能力。筋是指人体的弹性,生殖器也是有弹性的,男人在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阳痿。当然,也没有必要恐慌,不是说我今年五十五岁了,明年我就完蛋了。如我先前所说,尽管从出生时间上你达到五十六岁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生理年龄在什么时候达到五十六岁。男八详解男子等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会“齿发去”。齿指牙齿,发是头发,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由肾气所主,“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都没有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六十四岁以后,就是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了,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提出问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则()。A.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B.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C.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解析:“五”是衰老的开始。A是生长发育隆盛的现象,所以A可以排除,D是已经衰竭的现象,所以D也可排除。剩下B和C,“阳明脉”、“三阳脉”可见都是讲女子的,但B是“面始焦,发始堕”,C是“面皆焦,发始白”,可见C衰老的程度要比B重一些。题干中问的是“五七”,是刚开始衰老的程度,所以应该选B。C其实是“六七”的表现。2.脾胃虚衰学说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为水谷之海,胃主收纳,脾主运化吧,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营养五脏六腑及皮毛的作用。若脾胃虚衰,饮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便会影响机体健康,从而加速衰老,甚至导致死亡。脾胃属土,为一身气机升降之中枢,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虚损,五脏之间升降失常,就会影响健康长寿。虽然肾脏虚衰与脾胃虚衰皆可致人体衰老,但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之功能赖之以生,赖之以长;脾为后天之本,肾所藏之精需要脾运化水谷精微以不断补充。通常认为,人之衰老,肾精先枯,全仗脾胃运化收纳,吸收精微,以滋荣全身,抵抗外邪。肾衰则脾失所本,肾阳不温则脾之功能降低,肾精亏损则脾失濡润;反之,脾胃虚衰则肾精不能不养,久之肾必衰。所以,肾衰与脾虚先后发生,共同导致人体的衰老。3.心脏虚衰学说《管子内业》曰:“平正擅胸,论治在心,此以长寿。”意思是说,具有平静端正的胸怀,可使心境保持安宁,有益于延年益寿。《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协调脏腑、运行血脉。心气虚弱,血脉运行及神志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加速衰老。故中医养生学尤其重视保护心脏,认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二)阴阳失调学说阴阳的盛衰决定着寿命长短,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是延年益寿的根本。《黄帝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备急千金要方养老大例》亦指出:“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阴阳逐渐失去平衡,人亦出现衰老征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告诫人们“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故阴阳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三)气虚血瘀学说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是脏腑经络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生命的本质在于气血,离开气血就无所谓生命。在正常情况下,气血相生相依,气化血生,气行血行;血以载气,血失气耗。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而气则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二者并行以供应人体各脏腑组织的营养需要。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致衰老的过程,也是气血由弱转强、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体进入老年,首先是气血失调,血液循环不畅,淤血内停,导致气血失衡,脏腑器官得不到濡养,精气神出现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从而产生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机体的衰老。(四)中医衰老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根据中医学的衰老学说,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方法,对老年人的养生及老年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2.形神共养,动静兼修3.顺应自然,调整阴阳4.未病先治,未老先养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关于饮食,《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倡“饮食有节”。《素问痹论》也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饮食不加以节制,可损伤脾气。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若饮食不节,更易损伤胃纳脾运的功能,加速衰老。故老年人饮食贵在有节,勿过饥过饱,不偏嗜,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关于起居,《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提出“起居有常”,勿“以妄为常”。“百病起于过用”,劳累太过或多逸少劳,皆有损于健康,影响寿命。《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难经四十九难》也提到:“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关于睡眠,古人认为“少寐乃老年人之大患,”因此,老年人应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卧如弓”的睡眠姿态。关于房事,古代养生家强调“欲不可纵”“欲不可强”,老年人尤应节制,切勿放纵,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2.形神共养,动静兼修《皇帝内经》提倡“精神内守”“恬惔虚无”,并强调“七情”切忌过激。意思是说,注意精神修养,少思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进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反之,若情志失调,易引起人体气机紊乱,损害脏腑的生理常态而致病。老年人更需要调节思想情绪,保持乐观开朗,使心胸开阔,气机调畅,方能保持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