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与三焦辨证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但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历代对三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以上、中、下三焦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内居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和膀胱等。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同为温病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反映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而三焦辨证则体现了温病从上而下的传变规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运用则可更全面地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另外,三焦辨证除运用于温病的辨证外,对内伤杂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温病分类现代温病的概念应当是外感热病的总称。按照传统的中医命病名法,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毒、温疟、温疫等10余种。但若按其病变性质分类,则不外温热性和湿热性两大类。风温、春温、冬温、暑温、秋燥、温毒等,属于温热性质温病,湿温、伏暑多属湿热性温病,至于温疟、温疫,则既有属温热性者,也有属湿热性者。温病大家赵绍琴论湿热病辩证凡属温热性温病,都是由于温热邪气引起的,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起病急,热变快,易伤阴;凡属湿热性温病,都是由湿热邪气引起的,其特点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多在卫气分,入营血分者少。从临床角度看,诊治温病最重要的就是分清是温热性温病还是湿热性温病,湿热性温病依据吴鞠通三焦辨证体系进行辨治。这一观点是赵氏得之于家传师授,而又经过60年临床验证而得出的结论邪在三焦的表现上焦:主要表现为胸肺、咽喉、头目及“表证”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或午后发热,无汗或局部出汗,头重如裹,咽堵咽痛,胸闷咳嗽,口粘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中焦:主要表现为脾胃运化、气机紊乱的症状表现。身热,有汗不解,午后热盛,胸脘痞闷,恶心欲吐,身重肢倦,苔腻,脉濡等。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的症状。小便不利,渴不多饮,或大便不通,小腹硬满,头胀昏沉,苔灰白黄腻,脉濡数。湿热病治法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第7条):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所用药物皆属祛湿之品,综观其证候与治法,可知此条所说当属湿热病无疑。后世从这条文中总结出了治疗湿热病的法则---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法是治疗三焦湿热病证的基本方法,先贤对其组方遣药虽各有心得,但总不外乎辛宣芳化、辛开苦降、淡渗利湿三类药物合用以兼顾三焦。用之得法,湿热分消,脾运恢复,则三焦之气自然通畅而人即安和。分消走泄法用药⒈辛温宣透,芳香化湿药---上焦此类药物可简称为辛宣芳化药,即以辛温芳香,轻扬宣透之品,宣畅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邪从表解,适用于湿热偏重于上焦者。常用药物有:藿香、白芷、苏叶、香薷等。青蒿、杏仁虽非辛温之品,但其有透邪、宣肺之功,亦可归入此类。分消走泄法用药⒉辛温开郁,苦降燥湿药---中焦。此类药物可简称为辛开苦降药,即以辛温药物与苦温、苦寒之品相伍,辛开苦降,燥化湿邪,适用于湿热偏重于中焦者。常用的辛、苦温药物有:半夏、苍术、砂仁、白蔻仁、草果、陈皮、厚朴、大腹皮等。这些药物中,有的属于辛温,有的属于苦温,有的辛味与苦味兼而有之。常用的苦寒药物有:黄芩、黄连、栀子等。因中焦湿热病证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之别,故临床中要视其湿与热之轻重,斟酌选取药物。湿重于热者,应取辛温与苦温之品,辛开苦降,开郁燥湿,湿去则热不独存。治疗这类证候切勿早用寒凉,防其冰伏湿邪。湿热并重者,应辛温、苦温、苦寒并用,取其辛开苦降,燥湿清热。此类证候虽湿与热并重,但应考虑无形之热易清而粘腻之湿难除,组方时仍应以辛苦温类药物为主而酌用苦寒。热重于湿者,可重用苦寒,甚者辛寒之石膏、咸寒之寒水石亦可加入分消走泄法用药⒊淡渗利湿药---下焦淡以通阳—蒲辅周此类药物可简称为利尿药,即以淡渗利湿之品通利小便,使湿邪下趋,从小便而解,适用于湿热偏重于下焦者。常用药物有:滑石、通草、猪苓、泽泻、车前子、茯苓、薏苡仁等。此类药物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渗湿,又兼有从湿中泄热之功,若热邪偏重者,则应再加入苦寒清利之品,以增其泄热之力,常用药物有:木通、栀子等分消走泄法的画龙点睛处湿热病的病变部位虽有偏于上、中、下三焦某一部位之别,但因其气氤氲,一般来说多呈弥漫三焦之势,故治疗应以其中心部位为主而又兼顾三焦,即上述三法并用,以使湿热邪气分道而消。宣肺展气、宣畅气机为治疗湿热证之要法。治湿热病首先扼住上焦1.湿热病的传病途径。---从伍老用银翘马勃散的一点看法---“开门打狗”。2.湿热病的特点:湿在外遇寒则凝,热在内被遏,则愈郁愈甚;若湿邪不去,则热终难清。故湿热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先宣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之气机通达,三焦通畅,营卫皆和,津液敷布。气化得行则湿邪自矣。故宣肺展气、宣畅气机实为治疗湿热证之要法。---赵绍琴治湿热病首先扼住上焦2.1宣肺疏卫,治疗上焦湿热:上焦湿热,多属初起,邪在肺卫,治上焦如羽,用药以芳香宣化为主,轻清宣透,疏通气滞,使邪由肺达卫表而解。可用藿香、佩兰、大豆卷、炒栀子、前胡、紫苏叶等以辛香宣透之;若湿重兼表闭者,再酌加杏仁、半夏、白芷、姜黄之类以辛温开郁;大忌苦寒,若误用大剂寒凉,必致冰伏其邪,湿热留恋卫分不解,仍需用宣透肺卫法补救之。邪在肺卫,一般病轻,但亦有重至昏迷者,此非温邪逆传心包可比,乃湿热之邪弥漫胸中,肺气闭而不宣,气机郁闭所致。因邪在肺卫,仍用宣肺疏卫、芳香化湿法。治湿热病首先扼住上焦2.2宣肺展气,治疗中下焦湿热;上、中、下三焦湿热,辨证有别,但每多兼见,诸法配合,奏效更捷。宣肺展气为治疗上、中、下三焦湿热通用之法。以宣肺通腑为例,此法用于治疗中下焦湿热,暑湿互阻不化,证见二便不畅、呕恶、腹胀、苔白腻。药用杏仁、前胡、藿香、佩兰、淡豆豉、栀子、佛手、陈皮、槟榔、酒大黄、太乙玉枢丹。此方治上焦者多,治下焦者少,重在宣化降逆、宣肺展气以通二便。盖湿热阻于中下焦,阻碍气机,三焦不畅。二便不通,非攻逐可愈,必调气机,畅三焦,始可湿化便通。而肺主一身之气,又与大肠相表里,且为水之上源,故肺气降则二便通,一身气机流通,湿热自从二便排出。治湿热病首先扼住上焦3.温病条辨(中焦72条)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自注:前条两解表里,此条统治三焦,有一纵一横之义。杏仁、石膏开上焦,姜、半开中焦,枳实则由中驱下矣,山栀通行三焦,黄柏直清下焦。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虽统宣三焦之方,而汤则名杏仁石膏也。三仁汤条下注云:…..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矣…..治湿热病首先扼住上焦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湿门记载51案,用杏仁者11案,暑门记载54案,用杏仁者28案,然主证大多数没有咳喘痰多症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记载用杏仁开肺气的条文也很多,如杏仁滑石汤、杏仁薏苡汤、杏仁石膏汤、三仁汤等,均为宣气化湿之良方,可见杏仁开肺气可使气化得行,胃气得降,水道得通,湿浊得去。治疗湿热病常用的几个方子三仁汤:杏仁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竹叶甘露消毒丹:藿香蔻仁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菖蒲木通茵陈滑石黄芩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连翘栀子竹叶灯心草木通丹皮竹沥玉枢丹藿朴夏苓汤: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通草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白芍黄芩知母甘草连朴饮:黄连(姜汁炒)厚朴半夏菖蒲淡豆豉炒栀子芦根附录—舒肺达肝法姚奇蔚善于从调理肺气治疗内伤杂病。气乱百病生,调理寻肺肝。Over了问题案例:一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2d,仍高热汗少、抽搐昏迷,舌质偏红,苔水滑,面晦滞,脉濡数,小便偏黄,大便未见明显异常.问题1.如果从三焦辨证,该病人病变主要在哪一焦?问题2.如果从卫气营血辩证,该病人病变在卫气分为主还是营血分为主?问题3.在治疗过程中,有人处方:藿香、佩兰、杏仁、白豆蔻、石菖蒲、郁金、炒栀子、淡豆豉。你认为该患者转归是往好的一面转,还是坏的一面转?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