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堵管预防及处理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间PICC堵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顾士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5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堵管的预防及处理,张丽娥,《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王煦,翁卫群,《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0小剂量尿激酶等量置换法疏通PICC血栓堵管,郑美琼,《护理学杂志》2011.04参考文献原因表现预防处理堵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PICC导入时间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对正常的血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血凝性堵塞非血凝性堵塞:药物性堵塞机械性堵塞•胸腔压力的变化•肌肉收缩•输液压力的改变(输液袋滴空)•冲管技术不当•冲管不充分相关危险因素导管因素血管内皮损伤置管静脉选择药物因素患者自身疾病导管规格和材质导管末端位置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时皮肤组织将粘附在导管导管表面异物(粉尘纤维)•数秒钟在导管外壁形成蛋白带–5分钟内循环蛋白浓度与导管表面浓度保持一致WBCPlatelets•血小板和白细胞粘附蛋白带•纤维蛋白鞘形成–24小时形成1mm–出现在导管内外壁•纤维蛋白鞘如一个袖套或形成血栓形成•组织学上看纤维蛋白和血栓是各自独立的组织–根据患者的凝血状况–血栓可能在数天内在纤维蛋白鞘上端形成•同样在导管内形成•金葡菌易粘附在纤维蛋白鞘液体流速正常不易抽出回血。1.抽不出回血,液体不滴或流速缓慢。2.长满整个管腔后穿刺点渗夜。易抽出回血,液体流速减慢。1少量不影响输液速度2多则流速减慢,或液体不滴。血凝性堵塞的发现•部分或全部的回抽或注入困难•部分或全部的堵塞,伴有疼痛、水肿和/或静脉扩张时,提示需行造影检查–确认有无导管腔外的血凝(血栓形成)•输液泵持续高压报警•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加重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打折、盘绕导管尖端未达到理想位置导管移位至颈静脉或对侧头臂静脉左臂穿刺风险--导管尖端贴着右侧SVC血管壁导管固定差--导管移位。(INS,2006)首选导管固定装置夹断综合症导管在锁骨,第一肋和锁骨韧带间的压力仅出现在通过锁骨中断穿刺的(导管植入)输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容药物药物pH值改变:抗生素、中成药管腔内沉淀产生输入脂肪乳等导致导管壁液体残留•导管堵塞症状(滴速减慢或停止)与溶栓治疗无关或对溶栓治疗没有反应•注射泵总是高压报警•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加•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选择适宜的器材:•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定期复查胸片导管打折、盘绕、异位至其他静脉(颈静脉、腋静脉)----导管复位导管尖端贴血管壁----改变体位舒张痉挛的静脉改变穿刺位置(静脉瓣所致)。易溶于酸性药物的沉积0.1%HCL易溶于碱性药物的沉积NaHCO3(碳酸氢钠)脂类的堵塞70%ETOH(酒精)0.1%NaOH(氢氧化钠)•导管末端位置应保持正确•正压封管•脉冲冲管•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的规定•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血凝性堵塞的预防•处理:–检查导管是否打折、脱出,病人体位是否恰当。–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能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致导管破裂或栓塞)。–酌情拔管–利用特殊技术冲洗导管使导管再通(需医生与病人/家属商定,分析利与弊)堵塞原因:血凝堵塞程度:不完全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冲冲管无法缓解——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留30分钟,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完全——负压方式再通脲激酶20mlNS注射器保留时间30分钟-24小时20ml生理盐水备用回抽注射器活塞,将导管中药物和血液抽回,弃置20ml生理盐水脉冲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1.堵塞严重的导管可能不能注入2ml尿激酶。2.如果感觉阻力太强,不能注入尿激酶,应考虑使用负压方式3.重复灌注尿激酶应视病人血小板情况而定1)血小板20,000/mm3,4小时内如需重复灌注,需将溶液再稀释3倍2)血小板20,000/mm3,4小时内仅灌注1次3)灌注总量不超过15,00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