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15有理数的乘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章有理数(第2课时)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和零相乘,都得0.有理数乘法法则: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计算不为0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是:1.先确定积的符号.2.再计算积的绝对值.只考虑积的符号,第一、三式的积是负的,第二、四式的积是正的.探究1问题: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34(5);23(4)(5);2(3)(4)(5);(2)(3)(4)(5).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偶数奇数结论:4159653解:(1)41596539.84154656.415465(2)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各个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例1.计算5913654;4156.54(2)(1)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0×(-19.6).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其积等于.0思考思考请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3(4)(5);3(4)(5);(3)(4)5(6);(6)5;(2)(1)探究2乘法运算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ab=ba.乘法结合律:再看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大家能得到什么?53(7)535(7)53(7)535(7).探究3思考53(7)5(4)20;535(7)153520;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乘法运算律分配律: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11112.462思考:可以使用哪两种方法?请你动手做一做.1121.1211112462思考: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解:方法1:111124621111212124623261.方法2:32612121212练习:观察下列计算过程,看其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运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哪里出现了错误?请指正.131524.34681315242424243468计算:解:原式81841541437.正解:特别提醒:1.用分配律时,一定要注意符号不能弄错、弄丢;2.括号外一项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相乘,不能漏项.1315243468131524242424346881841521.答案:(1)-10;(2)7;(3);(4)-302.1941491275711112234189151984302633022032.0;;;用简便方法计算:(1)(2)(3)(4)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为0.2.乘法运算律能使运算过程简便,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能否灵活合理地应用运算律是运算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布置作业1.习题1.4复习巩固第7题(1)(2)(3);2.习题1.4复习巩固第8题(2)(4);3.习题1.4复习巩固第14题.修改:张永超(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初稿:丁浩勇(安徽省无为县刘渡中心学校)审校:胡宇(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心学校)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