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第一节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模式第二节国际物流网络第三节国际物流结点第四节国际物流结点:口岸第五节国际物流结点:港口第六节国际物流结点: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第七节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园区第一节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外贸加工及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构成。国际物流通过其中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空效应。一、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1.劳动者要素2.资金要素3.物的要素二、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国际物流采购子系统国际物流包装子系统国际物流储存保管子系统国际物流流通加工子系统国际物流商品检验检疫、通关子系统国际物流装卸搬运子系统国际物流运输子系统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国际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投保等。国际物流运输子系统•物流作业信息;•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供求信息等。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选择所需要的适当物料;•从适当的来源(包括全球采购)、适当的价格、适当的送货方式(包括时间和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物料。国际物流采购子系统•杜邦定律:63%的消费者是根据包装装潢进行购买;•实现“包、储、运一体化”,从包装商品时考虑储运的方便、快速和经济性。国际物流包装子系统•完成集和散的过程;•主要涉及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国际物流储存子系统国际物流流通加工子系统•商品检验检疫;•理货,明确责任;•申请通关等。商品检验检疫、通关子系统国际物流装卸搬运子系统八大功能要素相应地形成各自的一个子系统三、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1.体制、制度;2.法律、规章;3.行政、命令;4.标准化系统;5.国际信用手段四、国际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是组织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物流装备,是保证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条件;物流工具,是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的手段;组织及管理,是国际物流网络的“软件”。五、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模式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系统输入转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国际物流系统输入部分的内容国际物流系统输出部分的内容国际物流系统转换部分的内容国际物流的主要参与者国内销售商出口促进商本国码头或口岸内陆运输承运人外国码头或口岸国际承运人空运、水运国外内陆运输承运人国外买方外国政府代理机构外国银行本国政府代理机构本国银行国际物流系统模式(出口为例)装运港国际物流国内干线物流国内干线物流目的港卖方出口装船买方进货卸货消费者配送分拨客户供货单位(转运点)国际转运点工厂工厂供货单位(转运点)源流汇出口国进口国国际物流网络示意图第二节国际物流网络一、国际物流网络的含义国际物流网络是由国际物流实体网络与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国际物流实体网络国际物流的承载体,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国际物流信息交换与处理的网络系统。在经济全球化、跨国企业兴起、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国际物流趋于网络系统化,它与城市物流、区域物流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系统。国际物流实体网络由商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检验、包装、流通加工以及前后的整理、再包装等各要素子系统组成。其中,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国际物流实体网络系统的两大支柱。二、国际物流实体网络国际物流实体网络建设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进行。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再次,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国际物流物理网络建设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决定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三、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合理化建议⑴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⑵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⑶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⑷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⑸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⑹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的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⑺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⑻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四、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国际物流信息系统(ILIS)是把各种国际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如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略计划)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国际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递的人机交互系统。第三节国际物流结点一、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二、国际物流结点的类型第四节国际物流结点:口岸一、口岸的概念及分类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因此,口岸是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在我国口岸除了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之外,口岸还包括:国际航线上的飞机场,国境线上对外开放的山口,国际铁路、国际公路上对外开放的火车站、汽车站,国界河流和内河上对外开放的水运港口。国际物流结点——口岸港口口岸陆地口岸航空口岸按出入境运输方式•一类口岸——国务院批准开放(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市自治区管理的部分口岸)•二类口岸——省级人民政府批转开放并管理的口岸按批准开放的权限按批准开放权限分类一类口岸,指由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部分口岸;二类口岸,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按出入国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分类港口口岸指国家在江河湖海沿岸开设的供人员和货物出入国境及船舶往来停靠的通道。它包括港内水域及紧接水域的陆地。陆地口岸指国家在陆地上开设的供人员和货物出入国境及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停站的通道。航空口岸又称空港口岸,是指国家在开辟有国际航线的机场上开设的供人员和货物出入国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我国已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253个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构建了以港口、航空口岸为中心,以公路、水路、铁路为网络的立体化的口岸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了以沿海、沿江、航空和内陆边境全方位的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253个。这些口岸包括水运口岸133个、铁路口岸17个、公路口岸47个、航空口岸56个。2005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9.1亿吨和7580万标准箱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全行业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分别达到261.3亿吨公里和306.7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13.3%和91.2%。云南省一类口岸昆明航空口岸、西双版纳航空口岸、瑞丽公路口岸、河口陆路(铁路、公路)口岸、金水河公路口岸、天保公路口岸、磨憨公路口岸、畹町公路口岸、猴桥公路口岸、腾冲公路口岸、景洪港口岸、思茅港口岸二、中国电子口岸中国电子口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各个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可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实,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中国电子口岸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有利于增强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其次,它能使管理部门对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完整和严密。最后,也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口岸的地位与作用(一)口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二)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三)口岸是国际货运的枢纽第五节国际物流结点:港口港口是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飞机起降)、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港口按其基本功用,可分为商港、渔港、军港和避风港四大类型。本节所阐述的港口,仅指与国际物流有关的商港。一、港口的特点1.港口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2.港口往往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3.港口往往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联合国贸发会指出:“贸易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要过渡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外贸的战略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综合运输链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国家贸易的后勤总站。”二、港口的功能在综合物流时代,港口的功能将朝着全方位增值服务中心的方向发展。概括来讲,它主要具备5个“中心”的功能。第一,物流服务中心。港口首先应该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尤其是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和港口竞争能力。第二,商务中心。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第三,信息与通信服务中心。现代港口不但应该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的信息及其咨询,而且还要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l)系统的增值服务网络。第四,现代产业中心。现代港口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相关产业。第五,后援服务中心。现代港口应该提供人才培训、供应和海员服务及贸易谈判等设施,并提供舒适的生活娱乐空间,加强港城一体化关系,优化城市功能。以上这些功能的宗旨是使港口起到简化贸易和物流过程的作用,使港口在现代物流结点上尽量地减少间隔和提供最大的增值服务。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并能成功地进行市场营销,港口才能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巩固和提高在综合运输物流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才可能成为腹地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门户,成为地区物流的枢纽与中心。我国港口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港口的管理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以前,全国38个主要港口均由交通部直通管理。1987年以后,除秦皇岛港为交通部直属港口外(1999年已与交通部脱钩),其他均改为“交通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港口管理体制。此后,为进一步搞活港口经营,促进港口发展,使港口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我国又对这一港口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港口企业与交通部彻底完成“脱钩”,实行政企分开。港口的行政管理职能交地方政府,港口管理机构的模式由省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自行确定;港口企业“脱钩”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经济实体,使港口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民事主体。在港口行政管理上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立法,规范竞争,加快建立港口服务市场新机制;在港口企业管理中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素质,面向市场,不断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正进一步深化,港口企业也正在逐步独立走向市场。世界主要海港世界上国际贸易的港口有2500多个,其中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100多个,5000万吨以上的有20多个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港80%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大西洋拥有的港口数量最多,约占世界的3/4,太平洋约占1/6,印度洋约占1/10。世界洲别分布世界主要港口亚洲主要港口横滨港(Yokohama)横滨港位于日本本州中部东京湾西岸,是日本最大海港,年吞吐量为1.22亿吨。岸线长约40km,水深8~20m,水深港阔,很少受风浪影响。港区共计91个泊位,水深多在12m以内。此外有专用码头,水深达17m,可泊15万吨级大型散货船。每年约有8~9万艘船舶出入港口。横滨港出口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进口货物主要有原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和粮食。横滨是日本第三大城市,重工业中心,是日本天然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