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家族控制力与董事会运作关系之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國上市公司家族控制力與董事會運作關係之探討**RelationshipsbetweenFamilyControlandBoardProcessesinTaiwan’sPublicCompanies鍾喜梅,HsiMeiChung義守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Dep.ofBusinessManagement,I-ShouUniversityTel:07-6577711#5911E-mail:smchung@ms12.hinet.net劉韻僖,YunshiLiu東海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Dep.ofBusinessAdministration,TunghaiUniversityTel:04-3590121#3526E-mail:ysliu@mail.thu.edu.tw葉匡時,KuangS.Yeh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Professor,Dep.ofBusinessManagement,NationalSunYat-senUniversityTel:07-5254652E-mail:ksyeh@mail.nsysu.edu.tw*本文特別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之贊助,計畫編號:NSC89-2416-H-110-010(88.8.1-89.7.31)。1摘要本研究探討家族對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強弱變化,如何影響董事會成員間的衝突與信任關係。針對我國所有上市公司董事進行問卷調查,在244份有效問卷,內含60份家族董事的樣本下,本研究顯示,當家族董事意識到家族對於企業控制力(所有權與經營權)下降時,他們會降低任務性衝突與情感性衝突,以提高董事間的信任程度。對家族董事而言,家族控制力下降是一種危機意識的浮現,為能維持自己與其他董事之間的和諧,同時升高董事彼此的信任狀態,家族董事成員會更希望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並希望順利解決衝突。由於信任狀態的提昇,可視為董事會的團體運作績效指標之一,本研究發現,家族控制力降低,可以提昇董事會的團體運作績效。關鍵詞:公司治理、董事會、家族控制力、衝突、信任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conflictandtrustrelationshipsbetweenboarddirectorswhenafamilychangesitsstrengthofownershipandmanagerialcontrolinafirm.Twohundredandfortyfourvalidresponses,including60familydirectorsarecollected,basedonasurveyofalldirectorsofTaiwan’slistedcompanies.Thestudyshowsthatwhenfamily’scontrolisweakening,familydirectorswilldecreasetheprobabilityofcognitiveandaffectiveconflictsinordertoincreasetrustamongboardmembers.Weakeningfamilycontrolmakesfamilydirectorsfeelmoreinsecure;asaresult,familydirectorswilltrytodecreaseconflictsothattrustrelationshipcanbeenhancedintheboard.Since,trustisoneindicatorofgroupperformance,thestudysuggeststhatdecreasingfamilycontrolcanincreaseboardperformance.Keywords:CorporateGovernance,Boardsofdirectors,FamilyControl,Conflict,Trust2壹、緒論近年來,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研究中,最重要主題之一。所謂公司治理,指的是如何保護資金提供者獲得合理的投資收益(ShleiferandVishny,1997),或是各利害關係人如何透過內部控制機制(即董事會),確保其利益能得到公平的維護(JohnandSenbet,1998)。具體而言,公司治理最主要的研究範圍,就是企業董監事的組成與功能,其探討之基本議題包括:企業所有權問題、所有權與經營權關係,以及所衍生出來的管理績效與策略議題等(劉韻僖、葉匡時,1999)。自從BerleandMeans(1932)提出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理論後,公司組織如何透過機制設計,有效達成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一直是經濟與管理領域的重要議題。董事會代表股東執行對公司的監控1(Johnsonetal.,1996;OECD,1999;ShleiferandVishny,1997),其組成與運作,如不同專業人士的代表、內部與外部董事比例、親疏關係比例等,都會影響公司的策略與績效(Dailyetal.,1997;Hoskissonetal.,1994;WestphalandZajac,1995)。從代理理論(agencytheory)觀點而言,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形下,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在解決以董事長為首的董事會(代理人),如何有效監督公司的經營團隊,達成對股東(主理人)所委任代理的責任。若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並不分離,其中的代理問題自然會截然不同,所衍生的公司治理議題也會截然不同2。家族企業並非華人商業社會的特徵,全球各地絕大部份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然家族企業在華人與歐美商業社會的不同處,在於歐美的公開上市公司中,家族企業的比例極低,而台灣的上市公司中,多由一個或少數幾個家族主導(Chau,1991;Redding,1993;Hamilton,1996)。此處所謂主導,意指該家族持有比較多的股權,同時擁有公司的經營權。這種家族主導的現象,使得華人企業產生與歐美企業迥然不同的代理問題。1研究者以「公司治理」一詞代表董事會相關議題,而所謂「公司治理」所處理的議題,指的是資金供應者為確保投資有所回收所衍生之議題。在企業經營上,資金供應者指的即是股東,而董事會即是代表股東行使確保投資有所回收之機構,參見:ShleiferandVishny,1997。在另一份研究中,研究者將董事會所盡之責任分為三類,包括對公司之監控、服務,以及資源取得等。參見:Johnsonetal.,1996;有關董事會應負責任之介紹,參見:OECD,1999,公司治理原則。2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緣由探討中,相當多學者認為掌握多數所有權以及所有經營權之大股東,輕忽小股東利益,是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的改革,亦是推動亞洲企業革新的重點。參見:TheEconomist,1999.11.11,pp.79;EhrlichandKang,1999。3歐美上市公司大多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Charkham,1994;GedallovicandShapiro,1998),其代理問題探討的重點是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關係。至於華人企業,則是大股東(主導家族)輕忽或犧牲小股東利益的情形。近年來,我國有許多上市公司以交叉持股、關係人交易等方式,將公司資產轉移至大股東,造成公司以及投資大眾之損害,就是明顯的案例3。由於華人企業無法以西方代理理論解釋,再加上華人企業經營中特有的網絡特色(Hamilton,1996)與「泛家族性」(familism)傾向4(楊國樞,1998),因此我國企業的公司治理與西方文獻所提的運作模式,有相當的差異。我們過去的研究中,原本假設公司上市之後,經營權與所有權將逐漸分離(Yeh,1997;劉韻僖,1998;劉韻僖,葉匡時,1999;LiuandYeh,2000),但經實証分析後,我們發現國內上市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並不因為公司掛牌上市,而有顯著分離的現象。董監事所應該發揮的功能與實際功能,仍存有很大落差,董事會可能因而形同虛設。雖然傳統家族主導的力量未必會因為企業成為上市公司而消失,然家族對企業控制力可能逐漸減弱,在此情況下,董事會的運作是否有所改變?特別是董事間的信任關係是否轉變?這些都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題。本研究是我們針對公司治理與華人企業泛家族性關係,所做的系列研究之一。我們根據過去的研究基礎,發展量測問卷,以上市公司董事為調查對象,希冀透過對董事間運作過程的調查,瞭解董事會實際的運作功能,以作為我國企業改善公司治理的參考依據。以下章節安排,將先進行相關文獻探討與假設建立,而後介紹研究方法,接著是結果分析與討論,文末為結論與建議。3曾經發生過的案例,包括東隆五金、國產實業、亞瑟科技、啟阜實業、桂宏鋼鐵等。相關報導,參見財訊,1998年,201期。4所謂的「泛家族性」,指的是將家族的結構形態與運作原則,概化至家族以外之團體或組織。就企業而言,即是將家族的人際關係與互動模式帶入企業經營運作中。參見:楊國樞,1998:29-33。4貳、文獻探討與假設探討董事會的實際運作過程,有助於瞭解董事會與公司績效間的關連(ForbesandMilliken,1999),家族企業的董事會運作,自不例外。本研究為瞭解家族對所有權與經營權控制力的強弱,是否會影響董事會成員運作,尤其是構成團體合作的重要機制—信任—的建立,以及衝突的解決,將相關的文獻探討分為三部份:一是董事會與公司治理,二是家族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三是衝突與信任,並在第三小節最後整合三部分的文獻,提出本研究的假設。一、董事會與公司治理在公司治理的文獻中,有關董事組成比例以及所有權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係,可說是研究的主流,例如外部董事比例,就是常被視為董事會可有效運作的組成比例之一(e.g.,Hoskissonetal.,1994;WestphalandZajac,1995;Dailyetal.,1997)。但最近的文獻指出,這類探討董事組成背景對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並不是全然都獲得一致的結論(Pettigrew,1992;Johnsonetal.,1996;Daltonetal.,1998)。研究者認為,在人口組成變數與績效之間,缺乏明顯的運作過程機制將二者加以串聯(Pettigrew,1992),另外有研究指出,當考慮運作過程變數時,人口組成變數與績效之間的關係往往就不存在(Lawrence,1997)。由於董事會運作良莠,攸關企業績效,因此如果要理解董事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能單考慮董事背景比例,必須對董事會運作過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探討董事會運作過程與公司績效間的關係,必須思考哪些董事間的互動方式,或是行為模式,對董事會功能與公司績效有所影響(Daltonetal,1998:284-285)。董事會要有效發揮功能,董事間的互動與溝通需相當良好,而董事會作為一個決策團體,成員間的互動模式對決策品質有相當影響,因此要探究董事會運作過程,可藉由團體決策形成的相關研究,來探究一個「好」的董事會,成員間所應有的互動模式或是行為基礎(ForbesandMilliken,1999)。在組織行為研究中,組織成員對於自己、彼此或是組織本身的認知,會影響到該組5織的組織文化、內部互動方式,成員的觀點以及組織績效(Porac,MeindlandStubbart,1996)。如果將研究焦點放在團體此種特定組織,則團體成員在互動過程當中,對自己、其他團體成員,以及團體本身所形成的認知結構(KlimoskiandMohammed,1994),對於團體內的氣氛(George,1996)、文化(Harris,1994),以及團體成員對於其他團體的看法(Hartley,1996),都會有所影響。由於董事會也是一種團體,董事對自己、其他董事,以及該董事會的評價認知,自然也會影響到董事會的文化、互動與績效。從董事對董事會與組成成員的認知,瞭解董事間的互動過程,不但可以彌補單純用人口組成結構變數解釋董事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