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学时:4上课日期:1、教学目的:理解汇兑学说的基本思想,学会分析汇率变化的基本趋势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购买力评价学说的运用(2)难点利率用评价学说预测远期汇率3.教学手段与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件2.课堂实训3.案例分析4.教学资料演示4、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2.1汇率学说汇率学说是指汇率决定的学说,它从不同侧面研究汇率由哪些因素决定,汇率变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汇率学说是整个国际金融学的理论重点,本节就主要的四个汇率理论进行介绍。2.1.1购买力平价学说1.购买力平价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16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桑顿(H.Thorton)提出的,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他的著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中系统阐述。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一国为什么需要外国货币,主要是因为外币在外国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外国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兑换比率由不同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来决定。购买力平价学说的主要内容:购买力平价学说从汇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该理论将一国内部的商品分成两种类型:可贸商品和不可贸商品。所谓可贸商品是指某一商品在区域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所谓不可贸商品是指商品的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而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2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这种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onepricerule)。该式表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及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将公式(2.1.2)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则有:*ppE该式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表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胀率的差异决定的。2.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优点:⑴购买力平价理论开辟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对于汇率进行分析的先河,后续的学者们所进行的研究也不过是从货币层面与实际经济的关系入手。⑵对于汇率决定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购买力平价理论使用简单的表达形式,局限性:⑴购买力平价主要研究的是经常账户下的汇率决定,而没有考虑资本与金融帐户对汇率决定的影响。⑵购买力平价只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些其他重要因素,如利率,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的预期等因素对汇率变化的影响。2.1.2利率平价学说1.利率平价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利率平价理论(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叶,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古典利率平价、动态利率平价和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古典利率平价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首先进行系统阐述的。凯恩斯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是一个静态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远期汇率取决于利率平价并向利率平价做自动调整。动态利率平价的系统论述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保罗·艾因齐格,他明确给出了利率平价的概念,即远期汇率相当于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短期利率之差,利率也受汇率变化的影响。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设1I为单位货币的年利息率,2I为计价货币的年利息率,B为单位货币和计价货币计算利息的基础天数(365天),N为存款天数,1P为单位货币本金,2P为3计价货币本金,并设即期汇率12PPES成立。为远期汇率FE。利率平价的表述与计算表述: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计算公式:△h/h=12II其中:△h为本国货币汇率年升贴水点数;h为本国货币汇率I2为外国货币利率I1为外国货币利率(例题演算见教材p24习题)这就是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的远期汇率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的远期汇率将升值。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瑞士法郎利率并非是市场的实际利率,而是通过利率平价学说计算出来的,实际利息还受到当时的客观经济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率平价学说在实践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对外汇交易中根据利率差异测定远期汇率,以及指导确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的额度,实践的检测也支持利率平价学说的成立。但由于人们的预期汇率是很难以统计和查验的,它更显示为一个心理因素,因此存在一定偏差。2.对利率平价理论的评价理论意义:利率平价理论从利率的角度研究了汇率决定和变化的原因,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大经济支柱—汇率与利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对于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成为影响国际金融活动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利率平价理论也为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市场提供依据和政策指导。局限性:由于利率平价理论仅从利率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形成,必然也会使其理论陷入狭隘、片面和不完善。2.2汇率制度41、教学目的:掌握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容与利弊2、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的概念及优劣比较(2)1999年后IMF对汇率制度的重新分类的内容及含义2.2汇率制度2.2.1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的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汇率制度。1.积极影响(固定汇率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作用)固定汇率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减少了汇率的风险,便于进出口成本核算,以及国际投资项目的利润评估,从而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扩张与资本输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消极影响(固定汇率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一是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为紧缩投资、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息率,但却因此吸引了外资的流入,从而达不到紧缩投资的目的。相反,为刺激汇率上升而降低利率,却又造成资金外流。二是固定汇率制下,为维持固定汇率,一国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2.2.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即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而听任外汇市场根据供求状况自发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外币供过于求,外币汇率就下跌,求过于供,外币汇率就上涨。1.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1)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浮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调节国际收支,使之趋向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该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会呈现上浮趋势,这就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顺差减缓。(2)可以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和国际游资的冲击。2.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5(1)汇率动荡不定,增加了国际间贸易的风险。(2)汇率波动频繁剧烈,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汇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外汇投机者就有机可乘。有些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也常常参与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通过预测外汇汇率的变化,在外汇市场上贱买贵卖,牟取暴利。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互见,优缺点并存,与固定汇率制度孰优的确是一种难有定论的问题。是一种“次佳”的汇率制度3.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优点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防止外汇投机,稳定外汇市场作为外部约束,防止不正当竞争危害世界经济汇率反映国际交往真实情况外部均衡可自动实现,不引起国内经济波动可自动调节短期资金移动,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增强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性避免通货膨胀跨国传播缺点容易输入国外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容易出现内外均衡冲突加大不确定性和外汇风险危害外汇市场动荡。容易引致资金频繁移动和投机容易滥用汇率政策2.2.3汇率制度的新类型,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来区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FreeFloating),又叫清洁浮动(Clean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管理浮动(ManagedFloating),又叫肮脏浮动(DirtyFloating),是6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世界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多数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加上福利也不错,浮动汇率变动居民一般都能承受的起。世界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大多数是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政治也相对保守的国家诸如古巴,朝鲜等国,因为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才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完全任凭市场供求自发地形成汇率,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国家很少或几乎没有。各国政府往往都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⑴钉住某一种货币:于历史、地理等诸方面原因,有些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往来主要集中某一工业发达国家,或主要使用某一外国货币。为使这种贸易、金融关系得到稳定发展,免受相互间汇率频繁变动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通常使本币钉住该工业发达国家的货币。如一些美洲国家的货币针住美元浮动;一些前法国殖民地国家的货币钉住法国法郎浮动等。截止到1994年12月31日,钉住美元的国家有23个,钉住法国法郎的国家有14个,针住其他单一货币的国家有9个。⑵钉住“一篮子”(也称“一揽子”)货币。一篮子货币通常是由几种世界主要货币或由与本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货币组成的。特别提款权是一种最有名的一篮子货币,它由美元、日元、英镑、马克和法国法郎等五种货币按不同的比例构成,其价格随着这五种货币的汇率变化每日都进行调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日对外公布。7⒊更为灵活型或高度弹性型。即汇率波动不受幅度的限制,以独立自主的原则进行汇率调整。⑴根据一套指标浮动。指标因国而异,但大都是以本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消费物价指数及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的有关国家物价变动的情况等作为调整本国货币汇率浮动的依据。目前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智利、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三个国家。⑵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指一国政府对汇价的制度与调走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但这种浮动方式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使汇率处于持续的波动之中。采用这种浮动方式的有中国、新加坡、韩国等32个国家。⑶单独浮动。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形成固定比价,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实行浮动。采用这种浮动方式的有美国、日本、英国等58个国家。货币局制度该货币制度是一种基于明确的法律承诺的货币体制,即保证本币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成特定外币,发行本币必须以外汇作为保障,并完全以国外资产作为后盾。货币局制度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100%)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要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则实行这一汇率制度。.3国际货币体系1、教学目的:了解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作用及缺陷;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内容、特点(2)正确理解牙买加货币体系是一种历史必然的选择[提出问题]一百多年来,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变,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牙买加体系下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形式?2.3.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8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交往中对于国际货币(即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际支付原则和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储备供应与管理等,在国际范围内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大概经历国际金本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三个阶段。2.3.2国际金本位制1.国际金本位制的概念与建立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的黄金作为各国本位货币,并建立起流通中各种纸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一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制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情况下自发形成。1816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